姚中秋(秋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普通法宪政主义。已出版著作:《立宪的技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为什么是市场》(中信出版社,2004年)、《权力的现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已出版译著:《哈耶克传》、《财产、法律与政府——巴斯夏政治经济学文粹》、《法国大革命讲稿》、《法律与自由》、《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哲学家与英格兰法律家的对话》、《自然的观念史和哲学》、《危险最小部门》等十余种。主持翻译《奥地利学派译丛》(新星出版社,2007年)。在报刊上发表大量经济、政治评论。
下载爱思想APP,推送实时更新
秋风
姚中秋(秋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普通法宪政主义。已出版著作:《立宪的技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为什么是市场》(中信出版社,2004年)、《权力的现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已出版译著:《哈耶克传》、《财产、法律与政府——巴斯夏政治经济学文粹》、《法国大革命讲稿》、《法律与自由》、《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哲学家与英格兰法律家的对话》、《自然的观念史和哲学》、《危险最小部门》等十余种。主持翻译《奥地利学派译丛》(新星出版社,2007年)。在报刊上发表大量经济、政治评论。
论文
- 中国政教传统及其重建的现代意义
- 儒家治道的要义对传统中国治理模式的思考
- 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
- 姚中秋:论宪法之中国性
- 姚中秋:中国之道与中国思想之创发
- 姚中秋:重建中国政治思想史范式
- 儒家非宗教论
- 儒家宪政论申说
- 重新思考礼乐社会
- 钱塘江以南中国:儒家式现代秩序——广东模式之文化解读
- 儒家复兴与中国思想、政治之走向
- 人民儒学刍议
- 你可能不认识的董仲舒
- 儒家一直都想限制绝对权力——敬答袁伟时老师
- 辛亥革命,一个插曲
- 儒家宪政民生主义
- 儒家伦理与慈善精神
- 发现“梁启超派士人群”
- 利己主义的魅惑
- 告别郡县制——重构基层政治单位
- 论国民精神秩序之重建
- 论自由主义的保守化
- 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百年纠葛
- 后殷海光时代:走向宪政主义范式
- 理性法律与自然法:普通法宪政主义的框架
- 普通法宪政主义断想
- 原则性外交与策略性外交
- “韬光养晦”再思考
时评
- 秋风 王侃:劳动关系的儒家视角
- 中国法律人普遍没文化,没能力制定民法典
- 五年之内,中国将会经历一场代际“革命”
- 改革的正当性来自公众参与
- 反思计划生育对人性的破坏
- 迷失的香港和台湾
- 稳定公众的改革预期
- 反腐败起不到破局作用
- 重建中国乡村的“共治”机制
- 唯理主义的人口理论可以休矣
- 丧尽天良!
- 礼俗优先于权利
- 从“腐败有益改革论”谈起
- 柳传志们可以为避免革命做点什么?
- 村庄当然可以变成建制市
- “假和尚开房”中的宗教偏见
- 精英的群体性纵酒
- 用真正的委员会制度防止村主任滥用权力
- 有传统,才有现代
- 重要的是谁来变革
- 精英败坏是社会失序之源
- 儒家进入中国思想政治舞台中心
- 从温州模式到温州秩序
- 废除开发商体制,打破建设用地垄断
- 一定要让房价着陆
- “占领华尔街”预示着黄金时代结束
- 金融管制导致温州金融危机
- 相信人心,别再为冷漠辩护了
- 扶老困境——法律如何成为生活之敌
- 中国知识分子对美国的滥情
- 虚妄的民粹主义恐惧症
- “亲亲相隐”原来很先进
- 驱赶农民工怎从娃娃抓起?
- 新调查组独立性提升,事故调查更可信赖
- 反传统情绪与双重的无知
- 高铁:不惜一切,只为政治象征价值
- 谦卑是司法职业主义的前提
- 民意应更早介入税收立法
- 慈善公益机构当划清两条界线
- 《功夫熊猫》与中国文化
- 人口政策必须为未来负责
- 没有道德觉醒,何来制度变革——为温家宝总理的“道德血液论”辩护
- 公推票决,不妨由下而上
- 专家意见就等于理性?
- 强迫农民上楼,助长乡村衰败
- 企业家应当是君子
- 民生是什么:主观主义的解释
- 南科大就是小岗村
- 尊重孔子,现代化才有意义
- 公民“微”动
- 相信习俗就是相信社会
- 别那么轻率地谈论禁放烟花爆竹
- 法律不是立法者的命令
- 孔子回来了
- 儒家、基督教、自由主义:相互宽容或者冲突?
- 论习惯性负面想象
- 制订一个统一的土地征收条例
- 等待一年了,还要继续等待吗?
- 微型土地战争与维稳体制
- 公务员热是国家的一种病态
- 应该鼓励竞争性的选举程序
- 引渤入疆?多一点敬畏之心吧
- 亟需控制土皇帝们
- 车船税反对派与政治不成熟
- 应该警惕的通货膨胀怪论
- 乳品行业,一个丛林世界
- 没有伦理自觉,就没有新生
- 寻找国语和方言之间的平衡
- 增长与权力迷信的典型文本
- 没有政治伦理是可怕的
- 中国人天生都是物质主义者?
- 必须重建政治伦理
- 放宽视野看政改
- 公益慈善的力量不在钱
- 城市化需强调优良秩序主导
- 重提转轨并论其可能性
- 特区未来:让民众充分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 抵制教师节物质主义倾向,重振"为人师表"职业伦理
- 给陈光标提一个非分要求
- 户籍改革是要消灭农民吗?
- 人大代表法修订,不应为改革设立禁区
- 能否把黄光裕的特权变成公民的普遍权利
- 城镇化须保障农民地权
- 不能给中房协影响政府决策的机会
- 让中国的高投资找到软着陆之道
- 《征收条例》流产的社会政治含义
- 中石油为什么成不了一家伟大公司?
- 行政分权:异想天开的改革方案
- 要福利均等化,而非取消农民身份
- 土地换户籍是一宗公平交易么?
- 在重商主义时代站在记者一边
- 建立一个多中心的食盐供应体系
- 人大代表可以部分专职化
- 王彬彬方舟子们,也需要社团和舆论的共济
- 维稳体制下的司法困局
- 调解优先,还要法院干什么
- 土地财政异化城市化过程
- 基层公务接待:痛却无奈着
- 市镇才是城市的典范
- 用正确的福利制度改变收入分配失衡局面
- 开放地市,方可解开房市死结
- 面对自杀、罢工,期待企业家的自觉
- 走出血汗工厂的路径依赖
- 富士康的保安集权主义令人恐惧
- 富士康,请让农民工完整地生存
- 重新界定现代化
- 再论富士康现象:工厂是工厂,社会是社会
- 房地产体系需要重构
- 相信人性,相信民主
- 打破国企改革的“效率幻象”
- 碉堡村不是改善治安的正确办法
- 反思比较优势战略,打开弱者上升之门
- 道德重建从改善官德入手乎?
- 增长主义迷信使安监制度灰飞烟灭
- 睢宁“良民评级”实为滥用权力践踏宪法
- 政府不得歧视性对待民众
- 美国医改:在争斗中寻求共识
- “政府全裸”应避免人去政息
- 民工荒是劳工对低工资的抗议
- 解读地王背后的房地产狂欢
- 来一场国民平权运动
- 人大推动预算公开 公众更需监督人大
- 治国者何必曰利?
- 儒家复兴与社会整合
- 容纳农民工,推进市镇化
- 80后副局如何才能免受质疑
- 中国真的有过“市场化”吗?
- 领导世界——奥巴马提出的邀请和挑战
- 存在一个中国模式吗?
- 堕落的中国和向上的中国——2010年新年随想
- 曹操是中国文化的罪人
- 通体透着自由精神的孔子
- 中国社会需要“去房地产化”
- 关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之合宪性的审查意见书
- 立即废除拆迁制度
- 不公平的国有化
- 孔子诛少正卯是专制理念杜撰的故事
- 必须彻底抛弃目前的旧城改造模式
- 论国民精神秩序之重建
- 评价岳飞之莫须有
- 在民众与中央政府间建立直接联系
- 数据迷信的失败
- 有比轮训更好的培训办法
- 从历史看中国的县政问题
- 用公款培训富二代是在制造不公平
- 应当重建医疗福利制度
- 政府机关的“公司化”是可怕的
- 省直管县与社会自治
- 到了以法律推动改革的时候了
- 中欧管窥之广场与自治
- 房地产畸形繁荣,全因宽松货币政策
- 高院院长讲政治让司法更弱势
- 集体谈判权,要给工人而不是工会
- 六教授联合举报学术共同体的道德自觉
- 土地征收程序置农民于劣势
- 在中国,政府与房地产商本就是一家
- 辽大抄袭门的主要责任人是副校长
- 每平米拆迁补偿20万元其实很正常
- 以司法理性公正地对待邓玉娇
- 政府有权拆小产权房吗?
- 无司法制约,强势政府必滥权
- “烈女”的文化与政治涵义
- 教育局不是市长的政绩工具
- 印度是一面镜子
- 无产权不纳物业税
- 财政预算为何让人看不懂?
- 高一飞教授违反了公民伦理
- 卢武铉是怎么死的
- 司法改革争议四题
- 法院为何比信访更不靠谱
- 中国为何没有土地法
- 黄苗子们的道德反转与自我毁灭
- 现在最需要的是民间智库
- “截访”风盛行凸现体制弊病
- 司法公正需要法院制度的根本创新
- 泰国乱局的精英失职
- 破除公立迷信鼓励私人诊所发育
- AIG成贪婪典型,中国国企呢?
- 惩罚潜规则,那就让那个行业崩溃
- 休假可以刺激经济复苏?
- 本来就不需要“创卫”
- 群众路线未必合乎人民利益
- 企业家视角的经济复苏之道
- 司法体制改革真是改革吗?
- 巡察专员制度还是中央法院系统?
- 司法的形式与正义无关吗?
- 看守所理应脱离公安局
- 法官就应该高高在上
- 何必扬调解而抑司法
- 上海户籍新政的老毛病
- 购房入户政策并不偏袒富人
- 家电下乡是一种误导农民的行为
- 扩权强县之道:基层自治与司法改革
- 乡村在文化上的消失
- 基层自治,行政层级自然减少
- 程序民主才好向民众征税
- 城乡分割的文明后果
- 陈水扁案彰显宪政的复杂性
- 勇于面对不确定的2009年
- 改变中国:靠制度?靠道德?
- 反对十教授提高燃油税的建议
- 司法体制改革需要大突破
- 山寨精神不是平民精神而是流氓精神
- 公务员不能自己给自己涨钱
- 农民才是流转土地的权利主体
- 推动司法改革,纾解社会冲突
- 群体事件频发在于没有合法表达机制
- 别只看到美国救市的“折腾”
- 宅基地换房仍是政府利用权力征地
- 三十年与一百年
- 奥运是成功的标志也是改变的机会
- 中国已到减税之时
- 高考应当去国家化
- 知识分子消解了,新士绅或许在诞生
- 自治健全发育,有待新绅士阶层
- 国人的精神在地震中成长?
- 反传统的传统已经终结?
- 反经典的经典解读标本
- 去圣便无真孔子
- 多难何以兴邦
- 尽早统筹安排救灾财政
- 人不只是吃饭的动物
- 这样的惨剧发生在欧洲
- 社会自治有待新绅士阶层
- 一个法治中心的政改方案
- 推广“样板戏”凸显官员的价值混乱
- 市民权是一个宪法问题
- 中国体制转轨的自下而上进路
- 燕郊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城市?
- 国有企业的利润幻象
- 厦门人的教诲
- 没有私民社会,公民社会就是空中楼阁
- 班干部权力的制度基础
- 企业家捐赠的眼光
- 山西为什么要向北京供水
- 别再扯什么“封建专制”了
- 协商代替不了票决
- 教育“大跃进”的危机
- 儒家复兴,必须与权力划清界线
- 没有民主理念,何来民主现实?
- 有人担责比任命程序更重要
- 向新加坡学习什么?
- 同情地理解中体西用论
- 人大该如何开会
- 节制是精英的通行证
- “管理”的迷信
- 谁绑架了土地?
- 贫富共和:妥善安排穷人和富人关系的惟一出路
- 彭宇案背后的道德饥渴症
- 如何解决干部提拔的信息难题
- 通货膨胀与财富再分配
- 当“当官”成为一种职业
- 自治不等于民主自治
- 小产权和善意的疏忽
- 药监职能下放难以净化权力
- 中国楼市没有市场 何谈市场原教旨主义
- 二十年后看戈尔巴乔夫
- “小产权”房启动房地产革命
- 民主建设不应忽略他国经验
- 理性地看待人的理性
- 马寅初错在哪儿?
- 钉子户和“公共利益”的糊涂账
- 钉子户的法律困境
- 官员的能力与民众的权利
- 玩世不恭的杰出法学家
- 让我们忘掉经济学吧
- 放权与限权
- 意志的统治还是正义的秩序
- 要国有企业干什么
- 为什么不能读经
- 儒教浮出水面之后
- 县委书记揽权宪政难改革
- 法院不该是个“单位”
- 连宋大陆祭祖访旧耐人寻味
- 中日应理性规划和解大计
- 立宪政治时代的观念之争
- 草根民主发展的政府责任
- 通向和谐社会之路
- 维护权利与权力的平衡点——2004年的公共生活
- 舆论的强制与自由
- 南都案无碍自由舆论
- 法律也可能会损害法治精神
- 私人财产权入宪的语境问题
- SARS透露出来的制度性缺失
随笔
- 从读一本完整的书开始
- 国内思想流派新旨趣新动态
- 义利新解
- 儒家义理是一套世界公民语言体系
- 两条大运河给当代中国的启示
- 儒家宪政论之学术范式意义(代引言)
- 做好人不难
- 中国政制的历史演变与大势
- 公私之辩回归社会常态
- 儒法传统与信任重建
- 诚贯天地的君子—纪念蔡定剑教授
- 钱穆,文化的流亡者
- 儒家在现代社会的自我再生之路
- 告别五四,发现保守主义传统
- 郭嵩焘与杨小凯的历史先见之明
- 多几种视角阅读中国
- 无法专制的周王
- 中国人的忙碌是透支生命的无奈
- 中欧管窥之二:广场与自治
- 中欧管窥之一:超越国界
- 回归“小革命”的有限蓝图
- 新文化运动的迷思
- 慈禧太后与宪政
- 孔子价值的再发现——评薛涌著《学而时习之》
- 王元化论五四精神与戏曲命运
- 权力造城运动带来畸形格局
- 马寅初的人口论证
- 科学重要,还是民主重要
- 大国崛起的物质主义陷阱
- 中国需要道德重建与社会建设运动
- 中国需要文艺复兴,还是别的运动?
- 新儒家悖论
- 超越改革体制,走向立宪政治
- 作为经济学家的哈耶克
- 在战胜国的荣耀之下
演讲
未分类文章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