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寒冰
孔寒冰,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大跃进年代出生,文革时代“上学”。难说有多么高水平,唯有“教书育人”还算认认真真。用一句话概括多半生坎坷之经历,那就是:我走得很慢,但总在走。
论文
时评
- 东欧民众的印象
- 问题不在于如何评价斯大林
- 别总拿中国长处比别国短处
- 最终倒霉的还得是波兰
- 中国需要有放慢经济发展速度的勇气
- 为什么要审判雅鲁泽尔斯基?
- 普京光环下的阴影
- 南奥塞梯:矛盾与冲突的连环套
- 科索沃独立的制约因素和国际影响
- 科索沃“独立”进行曲
- 卡达尔招谁惹谁了
- 北约东扩,俄罗斯没辙
- 50年前匈牙利发生了什么
- 西欧的小巨人
- 永恒的是什么?
- 强势心理与弱势外交
- 奇人贝卢斯科尼
- 葡萄牙:发达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 欧洲真的分裂了?
-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自我保留
- 诺曼底登陆:大国关系的多棱镜
- 诺贝尔和平奖的一百年
- 欢乐的背后也会有烦心事儿
- 芬兰现象
- 中俄关系尚需平衡发展
- 中俄关系:背靠背的友谊
- 用社会大进步告慰受难者
- 以史为鉴,理智地看待中俄之间的交往
- 寓爱国于日常生活
- 以平和心态对待企业国际并购
- 以和平、人道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挪威现象
- 西方政坛,不易以左右而观之
- 西方真地衰落了吗?
- 世界担忧中国其实不是坏事
- 人口多更是一种财富
- 中国忧患意识在增强
- 换个思路,让中日关系走出死胡同
- 话语霸权与自我的迷失
- 大国崛起的道德尺度
- 大国崛起,重要的是不出错或少出错
- 打造一个幸福的中国
- 摆脱悲情情结,加快中国复兴
- “崛起论”和“大国论”还是悠着点好
- “九一八”,我们还应反思什么?
- “彩色革命”与独联体的前途
- 冷眼向洋看世界
- 冷战并没有真结束
- 东北亚地区复杂的政治图谱——诸岛之争
- 道路交通:北京比汉城差在哪儿?
- 行政管理:中国比韩国差在哪儿?
- 欧亚十国加入欧盟的背后
- 归根到底还是为布什
- 美国人闹心的事儿还在后面呢
- 中东的和平出口在哪里?
- 谁能查查美国?谁能管管美国?
- 崛起论
- 不要对联合国寄予太高的期望
- 冷战思维与脆弱的民族情感
- 近两年反全球化运动缘何沉寂了?
- 话语“傍大款”中的自我迷失
- 沙龙和阿巴斯俩人携手能走多远?
- 恐惧心理与大国之梦
- 美国会对伊拉克实施核打击吗?
- 左右易位——2001 年11月丹麦三重选举透视
- 戈尔为什么宣称不参加下届总统大选?
- 林林总总话腐败
随笔
著作
- 历史的一面哈哈镜(17)
- 历史的一面哈哈镜(16)
- 历史的一面哈哈镜(15)
- 历史的一面哈哈镜(14)
- 历史的一面哈哈镜(13)
- 历史的一面哈哈镜(12)
- 历史的一面哈哈镜(11)
- 第十二章:外资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 第十一章:国际投资环境及其改善
- 第十章:国内投资环境及其改善
- 第九章:挺立潮头,迎接挑战
- 第八章:外资涌入的第三个浪潮
- 第七章:外资涌入的第二个浪潮
- 第六章:外资涌入的第一个浪潮
- 第五章:外资与经济特区
- 第四章:对外开放的最初三步
- 第三章:昂首挺胸再筑“围城”
- 第二章:近代中国历史的另一条主线
- 第一章:解读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
- 十、世纪末的悲剧——北约轰炸南联盟
- 九、红色大厦的坍塌----苏联剧变与解体
- 八、吞没春天的寒流----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
- 七、千钧一发的时刻----加勒比海危机
- 六、撒旦诗篇----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 中国与美国的第一次较量----朝鲜战争
- 四、不见硝烟的争斗----“冷战”
- 三、灵与肉的搏斗----第二次大战
- 一、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屠殁----第一次大战
- 《历史瞬间----20世纪重大事件的起源及其影响》自序
- 后记
- 第八章:远远没有结束的悲剧
- 科索沃战争与中国
- 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与科索沃战争
- 第五章:联合国哪儿去了
- 北约介入科索沃战争
- 滑向战争的深渊
- 第二章:五十年风雨
- 第一章:千载恩怨
- 引言:世纪末的黑色之春
未分类文章
- 诺曼底登陆:大国关系的多棱镜
- 论新中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产生
- 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的中苏关系
- “内外兼修”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 布什与萨达姆较量的宗教文化背景
- 欧洲真的分裂了?
- 中东:该关注什么?
- 大学对面的“红灯区”
-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自我保留——英国现象
- 朝核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 恐惧心理与大国之梦
- 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价值、可能、困难与前景
- 强势心理与弱势外交
- 国际反恐合作:有限的参与和自我防范
- 感受欧元启动
- 感受德国基民盟的一次集会
- 美国和塔利班谁能赢?
- 人去曲未终——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的中苏关系
- 解读一个历史盲点——国际妇女节的起源
- 苏联模式是如何在中国强化的
- 苏联经济模式是如何在中国确立起来的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