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寒冰:冷战并没有真结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253 次 更新时间:2008-07-11 13:43

进入专题: 冷战  

孔寒冰 (进入专栏)  

·美国发动冷战的初衷可谓“痴心不改”。现在的美国依然是一手挥舞着超强的武力大棒,一手打着美式自由民主的大旗,推行美国所谓的“新帝国主义政策”。从这个角度讲,冷战只是从美苏争霸变成了美国称霸

·比起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冷战来,现在的冷战除了仍然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这个特点之外变得更为复杂。但无论如何,人们应该认识到,美国并没有让冷战结束的意思,冷战仍在继续

美国并未因社会主义苏联、东欧的消失而放弃冷战

在描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局势时,人们用得最多的短语便是“冷战结束以后”或“冷战后”,其基本依据就是社会主义的苏联、东欧消失,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不再与冷战有关。其实,这不过是人们期望中的“理想状态”。十几年来,世界上所发生的许多事情表明,冷战并没有真正结束,因为西方的领头羊美国并不想让它结束。

冷战有没有结束,不能看表面,而应看其实质内容。1946年,美国政治家赫伯特·斯沃普在为美国参议员起草演说稿时使用了“冷战”一词。1947年美国记者李普曼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冷战的文章,从此,冷战的说法广泛流行起来。

其实,冷战的理论基础就是前不久刚刚去世的乔治·凯南提出的“遏制理论”,即美国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时刻准备使用武力“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所存在的大片较脆弱地区”,制止苏联扩张。从其含义上来说,冷战既是指1946年开始的美苏之间除了直接动用武力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又是被用来说明当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由过去的联盟关系转向冲突,其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冷战的特征一是所及范围广泛,二是不直接使用武力,三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参照上述内容,美国不会因社会主义的苏联、东欧的消失而放弃冷战。

冷战的基础并没有发生变化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继续推行冷战政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美苏之间的对抗变成了美国对俄罗斯的挤压。从发展趋势上看,这种挤压有明显的从外围向核心发展的层次性。

第一个层次是北约通过东扩将原苏联控制之下的华约成员“收编”,成员扩大为26国,从地理位置上逼近了独联体。

第二个层次是明里暗里支持俄罗斯周边国家特别是独联体国家中亲西方的反对派。从格鲁吉亚总统大选、乌克兰总统大选到今年的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选举,反对派都是先败后赢,通过“街头政治”取得了最终胜利。尽管当事的各国反对派都不愿承认直接受惠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后者也竭力否认自己是这些“颜色革命”的幕后策划者,可从这些反对派和西方一起弹冠相庆的欢呼声中,人们不难看出冷战的另类刀光剑影。

第三个层次是促使独联体和俄罗斯解体。如果这种“颜色革命”继续接二连三地发生,不仅俄罗斯的门户洞开,而且危及到了独联体的生存。所以,被未遂的“雪花革命”惊出一身冷汗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发出了“拯救独联体”的呼吁,这种冷战的深化是决定独联体前途的重要外部因素。进一步说,如果独联体解体、外围防护栏没了,由多种民族、宗教组成的俄罗斯联邦无疑就成了西方直接进攻的对象,进一步被“细划”也大有可能。目前,俄罗斯会不会解体、如何避免解体,无论在俄罗斯还是在国际上都成了热门话题之一。本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办公厅主任米德维迪夫提出,俄罗斯可能会解体为数个不同的国家,因此需要建立“超级行政区域”来预防。

其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没有停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和打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并不等于所有社会主义的消失,除了中国在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快速发展之外,朝鲜、越南、老挝、古巴等国家也都高举着社会主义大旗。

美国及其主要盟国对待社会主义的冷战心态是非常明显的。对于中国,美国等国家不仅始终存有戒心,而且想方设法加以遏制。它们不仅鼓吹“中国威胁论”,还以人权为借口攻击中国。远的不说,美国极力阻挠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的禁令,同日本在安保会议首次将台湾海峡列为两国的共同战略目标就是证明。对于朝鲜,核问题不过是美国拿来说事儿的借口,因为依靠现有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朝鲜根本无法构成对美国的威胁。至于古巴,自从1961年断绝与古巴的外交关系以来,美国政府对古巴实行长期的经济、金融和贸易封锁直到今天也没有解除。

第三,日本在政治、历史等问题上对中国的挑衅也表现出冷战的特征。一是自从2001年以来,由于小泉等日本政客屡次参拜靖国神社,造成两国首脑互访基本中断;二是日本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故意激化两国之间的矛盾,不仅在教科书中、在地图上将它据为已有,而且把钓鱼岛列入岛屿防御计划当中;三是日本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默认极右翼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的伤害,一再刺激中国民众的感情;四是在台湾问题上,日本虽然声称对华政策没有变化,但常常搞点小动作,隐晦地支持“台独”势力,如原外相川口顺子去年“不小心”把台湾说成国家,允许李登辉赴日,要给予台湾特殊的签证待遇等等。

第四,美国及主要盟国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作为冷战产物的北约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不断地扩大。虽然它一再宣称自己的作用和使命都有了新的变化,但是,北约成立之初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仍然没有卸掉。美国则更是不断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按说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无可匹敌的超级军事大国了,可它

“从不满足”。美国的军费开支超过全世界军费开支总额的一半,武器装备不仅居世界领先地位,数量也非常巨大。除拥有装备精良的海陆空部队之外,美国还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00多处海外军事设施。

另外,美国发动冷战的初衷可谓“痴心不改”。现在的美国依然是一手挥舞着超强的武力大棒,一手打着美式自由民主的大旗,推行美国所谓的“新帝国主义政策”。从这个角度讲,冷战只是从美苏争霸变成了美国称霸。

冷战表现出更为复杂的特征

不过,比起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冷战来,现在的冷战除了仍然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这个特点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客观形势的变化又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冷战中的意识形态色彩虽然不像以前那么重了,但仍没有消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许多冷战行为都进行了包装,使之披上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利益与安全、维护世界的稳定与和平、推行民主与自由等一些冠冕堂皇的外衣。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冷战的主调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斗争,意识形态色彩极浓。上面讲述的那些冷战现象,表面上的意识形态色彩要么没有,要么很淡。不过,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骨子里对社会主义的敌视透过种种包装仍依稀可见。

第二,冷战主体的不对称性。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冷战是大体上平行的两方,即一方是美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另一方是苏联和以苏联为首的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可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统一的苏联和以它为首的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已不复存在。于是,冷战的一端在强化,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非但没有瓦解,反而吸纳了原华约的中东欧国家和原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但另一端却呈分散化趋势。

第三,冷战不再是全方位的,而是偏重于某一方面。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冷战双方的对抗是全方位的,所及范围不仅在政治、军事领域,而且还有经济、文化领域,比如经互会就是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在与西方阵营对抗中成立的经济共同体。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的冷战则不同,主要体现在政治上,个别情况涉及到经济上(如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欧盟对华武器禁运等)和文化上,而军事上的公开对峙则更为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如北约炸中国驻南使馆、南海撞机事件等等)。

第四,政治上的冷战与经济上的交往与合作同时并存。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的冷战双方多是全面对抗,少有交流与合作;即使有,范围、程度也都很有限。现在的冷战则不同。比如,俄罗斯虽然对北约和欧盟东扩十分不满,但并没有影响它与美国、西欧的政治、经济关系。又如,日本在政治上挑衅中国,但在经贸往来上却与中国保持正常关系,2004年两国贸易额达1600多亿美元;美国不断在各方面找中国的麻烦,但同时与中国在各方面的交往却从没有中断,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美国和西欧都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由于有上述这些特点,现在的冷战就变得更为复杂。所以,人们不能简单地以一分为二或者非此即彼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它,而是要把它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总体来考量。但无论如何,人们应该认识到,美国并没有让冷战结束的意思,冷战仍在继续。(孔寒冰)

进入 孔寒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冷战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48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