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中,科索沃绝对是一个“小舞台”,面积只有一万来平方千米,人口不过二百万左右。但是,这里上演的却是一出“独立成国”的“大戏”。其一,角色众多并且重要,联合国、欧盟、美国、俄罗斯以及一些巴尔干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卷了进来;其二,情节复杂,承载着塞、阿两族由来已久的恩恩怨怨,映射着各个大国之间你争我斗;其三,后果比较严重,除了会加剧塞、阿两族仇恨,大国之间的对立之外,弄不好甚至还会使巴尔干陷入乱局。
所谓科索沃独立,指的是这里占90%的阿尔巴尼亚族要求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而成为一个国家,反映的是阿塞两族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塞尔维亚一个南部斯拉夫民族,在1919年成立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45年11月成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1992年4月成立的南斯拉夫共和国联盟中,都是起主导作用的民族。第一南斯拉夫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阿族人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在后两个联邦制国家中,科索沃是隶属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两个自治省之一,虽然享有一定的自治权限,但低于组成联邦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黑山等共和国。1999年6月北约轰炸南联盟结束后,根据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科索沃在联合国托管下实行“高度自治”, 2002年和2004年举行了两次总统选举。但是,塞族和阿族之间的矛盾仍没有解决,前者坚持拥有对科索沃的主权,后者则谋求科索沃的完全独立。塞尔维亚与黑山在2006年5月和平分家之后,科索沃独立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起来。2007年3月,联合国科索沃问题特使阿赫蒂萨里向安理会递交了一份关于科索沃未来地位方案的报告,建议科索沃在国际社会监督下实现独立。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去年11月起,科索沃阿族领导人透过各种渠道表示要宣布独立,但具体的独立日一改再改,出现过许多种版本,独立的日子也一推再推。
经过一个时期的准备,科索沃终于在2月17日宣布独立。这出“大戏”虽然暂时可以谢幕了,但“情节”中的疑问值得深思,其后续发展更值得关注。其一,是什么因素使得科索沃独立“千呼万唤始出来”?其二,科索沃自己宣布的独立距离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还有多远?
科索沃的地位问题由来已久,但一直随东西方代表不同文明的大国的关系而起伏不定。阿族人把它视为自己“摇篮”,而塞族人则认定它是自己的“圣地”,如此之争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阿族是巴尔干半岛上的本地居民,罗马帝国时期信奉基督教,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皈依了伊斯兰教;塞族则是南下到巴尔干的斯拉夫人与当地人融合而成的南部斯拉夫人,拜占庭帝国时期信奉东正教。因此,在奥斯曼帝国统治巴尔干的五百年中,阿族人主导着科索沃。两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塞尔维亚在同宗(都是斯拉夫人)、同教(都信东正教)的俄国人支持下控制了科索沃。二战期间,阿族人在德国的支持下试图建立一个大阿尔巴尼亚,但随第三帝国的灭亡也化为泡影。在战后的两个南斯拉夫中,阿族人只能是非主体民族,科索沃也只是受塞尔维亚共和国控制的一个自治省。然而,对于这些阿族始终心有不甘。经过一个时期的沉寂,科索沃地位问题在60年代末又浮到政治台面上。不过,阿族人在这一时期退而求其次,即要求自己成为主体民族,科索沃升格为共和国。南联邦解体之前,阿族人试图以政治手段实现这些要求,科索沃地位问题表现为政治危机;南联邦解体之后,阿族激进分子开始试图以武力手段实现这些要求,科索沃地位问题逐渐演变成暴力冲突。随着南联邦、南联盟和塞黑的先后解体,塞族的可控范围越来越小。尽管如此,它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毫不松口。
如果单靠阿族人自己,科索沃的地位恐怕很难有所改变,在这方面起关键作用是西方国家。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最后是以南联盟的失改而结束,塞尔维亚遭受了重创,警察部队在北约的监视下撤出了科索沃。此后,科索沃表面上最终地位未定,但阿族人实际上已经有了独立国家的基本建制,而要不要正式宣布独立和什么时候宣布独立则完全掌控在美国和欧盟手中。在这之后,科索沃的阿族成了他们手中的提线木偶,是他们挤压塞尔维亚和俄罗斯的一枚棋子。冷战之后,原来的东欧国家要么早已加入北约和欧盟,要么正一脚门里一脚门即将进入,只有塞尔维亚还没有对西方俯首称臣。不仅如此,在科索沃地位和前南战犯等问题上,塞尔维亚直接与西方对抗,同时保持着俄罗斯比较密切的关系。美国和欧盟支持科索沃现在宣布独立,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彻底征服塞尔维亚。鲍里斯•塔迪奇2006年任塞尔维亚总统以来,奉行的务实的亲西方政策,主张加入欧盟。可另一方面,塔迪奇又不放弃与俄罗斯的传统友好关系,坚持对科索沃的主权。于是,西方对塞尔维亚采取了既拉又压的做法,拉就是用入盟和经济援助吸引它,而打算通过鼓励科索沃独立而使它屈服。第二,挤压俄罗斯。近几年,俄罗斯随着国力的增强,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公开与美国叫板,以军力示强。在大国中,俄罗斯是唯一的公开支持塞尔维亚并反对科索沃独立的国家。反过来讲,塞尔维亚是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最后一块“立足点”。如果科索沃独立了,塞尔维亚屈服了,那么,原来曾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的东欧便彻底归顺了“西欧”。
但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塞尔维亚和俄罗斯也会不甘示弱。前者坚决反对科索沃成为独立国家,在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后者则声称,科索沃地位是塞尔维亚的内政问题,支持科索沃独立是违背国际法的行为。不仅是口头上抗议,它们也会采取某些实际措施来抵制科索沃独立。塞尔维亚不仅威胁要对科索沃进行经济封锁,而且宣称要从那些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召回大使,降低同它们的外交规格,而俄罗斯最有可能利用它的地位和影响阻止科索沃进入联合国。因此,科索沃宣布独立不难,但要真正成为国际大家庭中的正式成员却不易。与米洛舍维奇时期的南联盟不同,今天的塞尔维亚不论多么愤怒都不大可能再用武力打压阿族和与西方抗衡。甚至不排斥这样的可能:为了加入欧盟,塞尔维亚软化自己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的立场。俄罗斯凡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和得失,在没有成本或成本很小的前提下可以做些强硬姿态,但不会因支持已开始倾向西方的塞尔维亚而同西方动粗,支持塞尔维亚、反对科索沃独立不过是它与西方讨价还价的筹码,随时都可以丢掉。总的看来,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阿族及其支持者美国、欧盟掌握着主动权,塞尔维亚科索及其支持者俄罗斯则处被动地位。科索沃独立的事实似乎已经不可逆转,但离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条路也不会平坦。
然而,科索沃独立产生的影响也不可低估。第一,打乱巴尔干半岛的政治格局。科索沃的西南是阿尔巴尼亚,现有人口313万,其中98%是阿族;科索沃的东南是马其顿,现有人口二百多万,其中/4强是阿尔巴尼亚族。科索沃独立会激活巴尔干半岛上的大阿尔巴尼亚的梦想,轻则会影响到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的社会稳定,若是真出现一个拥有近六百万人口的大阿尔巴尼亚,巴尔干半岛现在的政治格局就被打乱了。第二,刺激世界各地的分离主义运动。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某一个民族或某一地区要求分离出去独立建国的情况很多。由于同主体民族、主体国家相比,要求独立的民族或地区都是弱小的,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实现。于是,它们或者以暴力恐怖手段,或者求助于国际社会,但少有成功者。从政治手段到暴力手段再到国际社会的干预,科索沃独立的这种路径可能为各国分离主义者所仿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科索沃既小又穷,独立之初许多国家都不予承认。这就给了一直用金钱拼外交的陈水扁当局一个机会,用美元换得同科索沃建立所谓“外交关系”,用科索沃为例证搞台湾的法理台独。这些虽然掀不起什么大浪,但肯定会给中国的对外关系增添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