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1月1日起,欧盟15个国家中的12个(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奥地利、希腊、芬兰、爱尔兰)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Euro)。在西欧发达国家中,只有英国的英镑、丹麦和瑞典的克郎、端士的法郎仍在单独流通。欧元的启动,不仅在欧洲一体化特别是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有关这些大道理的著述老早就汗牛充栋了,不用多说。那么,欧元启动时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正巧为了办理签证去了银行和邮局,再加上到超市里买食品,也感受到了一点欧元启动时气氛。
在德国,去年12月下旬,人们就可以到银行换20马克的欧元硬币,主要是纪念性的。欧元硬币有红(1分、2分、5分)、黄(10分、20分、50分)和黄白双色(1元、2元)三种。红色硬币正面图案标明各成员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其他两种硬币的正面图案均为欧盟15国地图。背面图案虽然都有“2002”的字样,但因由各国自行设计而显不同。就德国的欧元而言,红币的背面图案是植物,黄币是勃兰登堡门、双色的是鹰。
欧元全面启动的那天是元旦,到处都在放假。德国这儿绝对没有“假日经济”说,商店、餐馆等服务行业,除了极个别的之外,不论大小一概闭门谢客。银行虽然也关门,但可以从自动取款机上取钱,所以,新年这天,人们可以见到小面值的欧元纸币了。欧元纸币有7张,其面值分别是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和500元。它们的底色分别是灰、红、蓝、橘红、绿、黄和淡紫色,正面是象征着欧洲向世界开放的窗户和建筑物大门的图案,背面则象征着交流与沟通的桥梁的图案,小面值钞票的背面和大面值钞票的正面有欧盟区的地图。
最热闹还是在2号这天。上午10点,我到离住处不远的德意志银行去办存款证明,到那一看,刚开始营业但顾客早已经排起了长队。平时只有两个营业员接待顾客,今天则有四、五个,银行的大小工作人员差不多也倾巢出动,都在忙着数钱,原来排长队的人都是来用马克兑换欧元的。本来,欧元现钞流通后,欧元国有两个月旧币可以继续使用的过渡期。不同的国家对这个期限长短规定不一,如荷兰的期限只到本月28日,爱尔兰的到2月9日,法国的到2月17日等等。在德国,这个过渡期虽然理论上可以到2月28日,但在现金交易中商家有权不收马克,这就是为什么2号这天到银行换钱的和取钱的人特别多的原因。由于银行里的存款可以自动转为欧元,所以,人们兑换的主要是手头上的现金。排队的差不多都是老年人,除了个别的带着成捆的百元马克之外,绝大多数人拿的是零碎钱,有人甚至带来一包包的1芬尼、2芬尼、5芬尼、10芬尼、50芬尼等小面值的硬币。营业人员在手忙脚乱地数或者用天秤称,排队的人既不拥挤,也没有插队加塞儿的,更听不到一句不耐烦的话。在排队之方面,德国人绝对比东方的社会主义者更有耐心。
用了快两个小时好歹算把证明开出来,跑到邮局后,我着实更吓了一大跳。这里排的队差不多有60~70米长,上前一问得知,人们也都是来兑换现金的。德国的邮局既办理邮政业务,还有银行储蓄的功能,也兼零售文化用品等等。为了尽快地将有关文件寄出,我无可奈何地又一次加入德国人排队的行列。这里的情形与在德意志银行里碰到的差不多,不论是谁都得排队。站在我前面的就是一名邮局系统的工作人员,因为他身着德意志邮局的服装。也有不用排队的,他们都是走起路来一步三晃、颤颤巍巍的高龄老人。在这里,我又差不多用了两个来小时,才算把东西寄了出去。
回住处的时候,我想顺便到超市里买点吃东西,结果排了一天之内的第三个两个小的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德国商店中的各种标价就是马克和欧元两种,但在现金交易中只能用马克付款。欧元全面启动后,马克基本上停止使用了,都用欧元结帐。欧元的面值均比各国的旧币高,如1欧元大约相当于1·96马克、6·56法郎,所以,仅就数字而言,德国商品的价格好象一下子降了一半,当然,如果看一下银行里的存款,数字上也少了一半。这些主要是心理上的反应。挑完东西去交款时,我看到的又是排得长长的队。由于商品数字价格变化比较大、比较多,无论是顾客还是收银员似乎一下子还适应不了,所以,交款的速度奇慢无比。收银员不仅手累,嘴更累,需要不停地对顾客进行长时间的解释。人们的大脑仿佛变得迟顿起来,反应都特别慢。的确,改变几十年的习惯,怎么会轻而易举呢。
这就是我在欧元全面启动头两天的感受。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德国人的那种心情的平和与耐性,除了到处都静静地排着长队外,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这大概就是社会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002年1月3日,于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