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晖,安徽枞阳县人,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进修,担任台湾佛光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客座教授。兼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国学),多年关注儒学与中国现代性问题。研究方法同时结合哲学和史学,注重吸收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心理学等若干不同学科的新成果新理论,对西方汉学也较关注。多年来在儒学与中国现代性、为"三纲"正名、"中学"与"西学"关系、现代中国学统、儒学与未来中华文明重建等领域多有成果和新见。主要讲授中国思想史、国学经典、中西思想文化比较研究方面的课程。出版专著有:1)《"三纲"与秩序重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2)《为"三纲"正名》,华东师范出版社,2014年版。3)《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学统与迷失与再造:儒学与当代中国学统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5)《"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儒家修身九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2011年1月第二版;韩国语版2014年由韩国WisdomHousePublishingCo.Ltd.出版;7)《春秋左传人物谱》(全二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8)《思辨之神:西方哲学思潮选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9)《重建价值主体--卡尔·雅斯贝斯对近现代西方自由观的扬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方朝晖
方朝晖,安徽枞阳县人,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进修,担任台湾佛光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客座教授。兼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国学),多年关注儒学与中国现代性问题。研究方法同时结合哲学和史学,注重吸收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心理学等若干不同学科的新成果新理论,对西方汉学也较关注。多年来在儒学与中国现代性、为"三纲"正名、"中学"与"西学"关系、现代中国学统、儒学与未来中华文明重建等领域多有成果和新见。主要讲授中国思想史、国学经典、中西思想文化比较研究方面的课程。出版专著有:1)《"三纲"与秩序重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2)《为"三纲"正名》,华东师范出版社,2014年版。3)《文明的毁灭与新生: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学统与迷失与再造:儒学与当代中国学统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5)《"中学"与"西学":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儒家修身九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2011年1月第二版;韩国语版2014年由韩国WisdomHousePublishingCo.Ltd.出版;7)《春秋左传人物谱》(全二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8)《思辨之神:西方哲学思潮选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9)《重建价值主体--卡尔·雅斯贝斯对近现代西方自由观的扬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论文
- 中国哲学是如何可能的?——再谈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
- 儒家治道:预设与原理
- 《中庸》是关于中庸的吗?
- 试论“三纲”的两种含义及其历史演变
- 论“本体”的三种含义及其现代混淆*
- “人道”考义*
- “道”本义考*
- “王道”考义*
- 儒家经典中的“和”及其文化根源探讨
- 中国文化为何盛行境界论?
- 任剑涛 陈卫平 等:反思“五四”:中西古今关系再平衡
- 孝治与社会自治
- 中华文明的新形态与世界文明的新重心
- 如何理解性善论
- 先秦秦汉“性”字的多义性及其解释框架
- 从生长特性看孟子性善论
- 文化保守主义是如何被民族主义绑架的?
- 也谈中华文明的新形态与世界文明的新重心
- 中国文化的三个预设与新文化运动的宿命
- 中国文化终将回归尊德重礼的大传统
- 道义和权威势不两立吗?——与林存光教授商榷
- 信仰危机和社会风气才是腐败的最大根源
- 道义和权威势不两立吗?
- 礼治与法治:中西方制度的基础研究
- 政道重要还是治道重要?
- 重建“王道”:中国改革的根本出路
- 政体重要还是治道重要?——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出路的一个思考
- 现代儒学的困境与出路
- 中国政治的神经与改革之道
- 人伦重建是中国文化复兴必由之路
- 如何理解中国文化?
- 从《毛诗》风教看中国研究的范式危机
- 从政道到治道:中国文化的方向与出路
- “风”与中国文化中的“社会科学”
- 中国文化的习性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建构
- “三纲”真的是糟粕吗?
- 儒学是宗教学说吗?
- 牟宗三“自我坎陷说”述评
- 关于礼学现代意义的一组资料
- 从新儒家看现代中国学术的方向
- “哲学”范畴的中国化及其内在问题
- 走出学科的樊篱,回归意义的重建
- 中国古代有伦理学吗?
- 对90年代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反思
- 从“学问”与“学科”之别看中学与西学之关系[1]
- 从现象学形而上学看西方学术的精神价值基础及中、西方学术异同
- 从栾、范之乱看《左传》义法及其意义
- 从ontology看中学与西学的不可比性
- Metaphysics or Xing (er) shang xue?
-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SYSTEMATICS OF TRADITIONAL CHIN
- “西学”在“中学”中的命运:形而上学之例
- “人观”与宇宙观,形上学与Metaphysics:从文化心理学看《周易》宇宙观的形成
- “辩证法”一词考
- 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
- 儒学与民主关系再思考
- 知识、道德与传统儒学的现代方向
- 文化习性·社会整合·儒家的现代性
- 现代儒学的困境与出路
- 现代中国学术的命运与前途[1]
- 中国文化的模式与儒学:以礼为例
- 儒学在美国:动向与反思
- 从楚灵之难看《春秋》义法与《左传》义法之关系
- 从王霸之辨看儒学的现代意义
- 从文化相对论与文化进化论之争
- 从儒学的宗教性看中国哲学的所谓特点
- 多元现代性研究及其意义
-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与现代中国学术的意义基础
时评
- 重思中学与西学的路径问题
- 传统生命观对古代人口发展的影响
- 不重《春秋》,何以识董子?
- 当下中国学界的“法家无意识”:以“三纲”批判为例
- 重建中国学人的意义世界
- 进化与革命:主导中国百年的思想逻辑——“白话文运动”百年反思
- 关于保护乡村传统丧葬礼俗的紧急呼吁书
- 信仰重建亟需摒弃功利思维
- 走出全民信仰危机从执政党做起
- 权力家族化的文化基因与对策
- 儒学如何接受西方现代性挑战
- 中国政治的真正出路
- 以德化民 可以反腐(新版)
- 今日中国最紧迫的任务是重建价值
- 以德化民 可以反腐
- 中国改革的最大败笔在精神道德领域
- 反思教师失德现象
- 功利浮躁风气是腐败的巨大温床
- 如何为中国立制度?——答复对于“反腐败从正人心做起”的批评
- 正人心而后正天下:儒家反腐观
- 中国学术体制何时能回到正轨?
- 我没主张用道德教育反腐
- 反腐败从正人心做起
- 把反腐寄托于制度的想法太天真
- 从现代化到文明重建
- 从外部入手做儒学
- 给倡导儒教的朋友提个醒
- 儒教之说可以休矣
- 现代中国学术研究中的“现代化困境”
- “儒教争论”应关注国外研究成果
- 论儒学与民主宪政的理论结合是个假问题
- 走出历史迷雾,重铸中国文化价值
- 重铸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
- 重建核心价值的三条思路
- “中学-西学”问题中的陷阱
- 中国哲学史:一个亟需重新检讨的学科
- 唐宋转型、社会空间的理性化与儒家的现代性
- 文明重建、中西学术与儒学的复兴
- 文明重建是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
- 重铸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
- “尊王”、“忠君”和“三纲”真的是糟粕吗?
随笔
- 钱逊先生的两次学问转向
- 从文化心理结构反思"五四"
- 强大与文明是两码事
- 心用谛听,经典并未过时
- 探索符合人性和时代需要的读经方式
- 青少年读经亟需重新定位和规范
- “社会”如何走向瓦解的:从王霸之辨看
- 人性善恶与民主、专制关系的再认识
- 焉能忘却你的音容——怀念俞吾金
- 为中国寻找秩序
- 《为“三纲”正名》一书自序
- 《为“三纲”正名》一书后记
- 汉字文明的历史与现实
- 从梁济、王国维自杀说“三纲”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节感怀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7):正统之外的正统——Philip J. Ivanhoe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6):《论语》、希腊哲学与现代文明——David R. Schiller(续)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5):《论语》、希腊哲学与现代文明——David R. Schiller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4):变换时空看儒家——Peter K. Bol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3):耶稣与孔子在此相遇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2):杜维明论儒学复兴的几件事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1):杜维明论儒学的跨文化发展
- 学统的迷失与再造
- 重新理解强大的性善论
- 儒学的宗教性与哲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