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晖:“儒教争论”应关注国外研究成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49 次 更新时间:2012-02-17 10:00

进入专题: 儒教  

方朝晖 (进入专栏)  

一,儒教争论的历史性与世界性

关于儒家是不是宗教的争论最初是由西方传教士引发的。大体来说,我认为关于儒家是否宗教的争论可非分为五大块。找不到更好的术语,姑且称之为五大“时区”:

第一时区:公元16-19世纪,由西方传教士引发的争论。公元16世纪时,利玛窦来华传教,就曾提出儒家不是宗教的观点。此后这一问题的讨论并未中断。根据张君劢先生的分析,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与基督教传教士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有所不同,前者倾向于认为儒家非宗教,而后者则倾向于认为儒家是宗教;[[1]]

第二时区: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由康有为等人引发的争论。首先是康有为在1886年提出孔教与佛教是世界上两大真正的宗教,康氏后来与其弟子陈焕章等醉心于创立孔教会,欲以孔教与西方基督教相抗衡。他们关于儒教是宗教的观点遭到了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独秀等人的批判。不仅如此,迄至1949年以前,中国学界名流当中还有诸如梁漱溟、冯友兰、张君劢等儒家学者也多不承认儒家为宗教[[2]]。

第三时区:20世纪后半叶以来,由台、港及海外华裔学者所倡导的有关儒家学说具有宗教性的讨论。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1958年由唐君毅、张君劢、牟宗三、徐复观四人联名发表的“中国文化与当今世界”宣言,批评一些西方传教士及学者认为“中国民族先天的缺乏宗教性的超越感情,或宗教精神,而只知重现实的伦理道德”[[3]]的意见。此四人当中,尤以唐君毅、牟宗三最强调儒家思想的宗教性。此后像杜维明、刘述先、傅伟勋也都强调儒家学说中的宗教意蕴[[4]]。

第四时区:1978年底,任继愈先生在中国无神论学会成立大会上公开提出了“儒家是宗教”的说法,从此在中国大陆学术界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论 [[5]]。任继愈、何光沪、李申、郭齐勇、张立文等一批学者分别从神灵崇拜、社会功能、思维方式、组织仪式、政教合一等重要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儒家的宗教特征,遭到了包括冯友兰、张岱年、牟钟鉴、李国权、崔大华、姜广辉、成中英在内的一大批学者的反对。其中冯友兰曾针对任继愈的观点专门撰文作过激烈批判[[6]],而张岱年先生的观点则前后发生过变化[[7]]。直至今日,这场争论仍无收场之势(《孔子2000》网上的热烈争论恕不赘述)。

第五时区:很长时间以来西方及日本等国学者关于儒家是否为宗教的观点,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知道,很多西方汉学家或宗教学者都不假思索地认为儒家是中国几大宗教中的一种。例如,张君劢先生曾指出西方学者S. E. Soothill在其所著的《中国三大宗教》中将儒家、道家及法家并称为中国三大宗教[[8]];西方著名汉学家、倾其毕生精力将儒家的《四书五经》译成英文的里雅各(J. Legge)先生也曾在其所著《中国的宗教》一书中视儒家为一门宗教[[9]]。又如,美国学者爱德华·J·贾吉在其所编的《世界十大宗教》(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47年版,有中译本)中将“儒教”列为第一项世界宗教;F. J. 斯特朗在《宗教生活论》(中译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中将儒教与其他宗教相提并论,不言而喻地视之为宗教。而日本学者加地伸行则在《论儒教》(中译本齐鲁书社1993年版)一书对儒家的宗教性作为极为深入、精辟的分析。等等。此外,众所周知的是,在受中国儒家影响最深的韩国,儒家一直有以宗教形式出现的特征,这是韩国儒家与中国儒家在表现形式上不同的地方。这一事实也不容忽视。

二,儒教研究的西方资源

由上可知,“儒家是否宗教”的问题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话题,远不限于中国学者所论。有鉴于此,中国学者应当多了解西方世界及其他区域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方式,以便得出更加有启发意义的结论。例如,关于“什么是宗教”,新近读到的一本西方著作Taylor, Rodney L., The Religious Dimension of Confucianism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就特别有意思。该书作者认为“儒家传统具有异常深刻的宗教性。因此,那些把儒家界定为‘没有宗教特征的人文主义’的解释,不可能认识这一传统中始终贯串的根本特征”(该书页1),尽管他并不否认儒家包含人文主义成份。关于宗教的标准,该书“序言”(由波斯顿大学的Robert Cummings Neville所撰)指出不能用一神论作为衡量宗教的标准,并根据西方宗教学及社会学的新成果,提出宗教有三个本质因素,一是有一套宇宙论体系,二是确定人在宇宙中恰当位置的一整套行为规范(礼),三是让人实现根本转变的践履途径及思想,它们与前述宇宙论相一致,并使人的精神趋向完善(some conception and practical procedures for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aimed to relate persons harmoniously to the normative cosmological elements, a path of spiritual perfection)。Taylor先生则从儒家的“天”作为绝对者(an absolute)的意义,人与绝对者(天)的关系,以及人朝向绝对者(天)的自我转化过程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儒学的宗教性,他并引用了Frederick Streng的观点来证明自己的部分观点(见Frederick Streng, Understanding Religious Life, third Edition,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1985, pp. 1-8)。由于可见,Neville和Taylor都没有像中国人所习惯的那样把神灵膜拜作为衡量宗教的标准。 此外,Taylor还提到,“儒家是不是宗教”在西方也是一个持续争论了很久的话题,他并举出了一些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西方著作,现原封不动地抄录下来,以供国内学者在讨论儒教问题时参考(其中部分已经译为中文):

James Legge, The Religions of China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1880);

Max Weber, The Religion of China: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New York: Free Press, 1951);

C.K. Yang, 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1);

Julia Ching,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A Comparative Study (Tokyo: Kodansha International, 1977);

Julia Ching and Hans Kung, 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Religions (New York: Doubleday, 1989);

Tu Wei-ming, Humanity and Self-Cultivation: Essays in Confucian Thought (Berkeley: Asian Humanities Press, 1979);

Tu Wei-ming, Confucian Thought: Selfhood as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lbany, N.Y., SUNY Press,1985);

Rodney L. Tayor, The Way of Heave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fucian Religions Life (Leiden: E. J. Brill, 1986)

--------------------------------------------------------------------------------

[1]张君劢,《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张君劢卷》,黄克剑、王涛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2] 苗润田(1999)、陈燕“儒学:宗教与非宗教之争”一文对于20世纪上半叶以其后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论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参任继愈,《“儒教问题”争论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438-454页。

[3] 唐君毅,《唐君毅集》,黄克剑、钟小霖编,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年版,第488页。

[4] 郭齐勇(1998)在这方面所作的分析值得参考。参郭齐勇,“儒学:入世的人文的又具有宗教性品格的精神形态”,原载《文史哲》1998年第3期,页见:任继愈,《“儒教问题”争论集》,第415-419页。

[5] 关于这场争论的缘起及观点,任继愈(2000)先生主编的《“儒教问题”争论集》一书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6] 冯友兰先生“略论道学的特点、名称和性质”一文,原载《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参《“儒教”问题争论集》,第75-92页。

[7] 张岱年(1981)一开始反对视儒家为宗教,后来又说“称儒学为宗教,也是可以的。”参《“儒教”问题争论集》,第411页。

[8] 参《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张君劢卷》,第8页

[9] 据张君劢介绍,原书名为:J. Legge, The Religions of China, Charles Scribner’s Sons, New yourk, 1881.参《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张君劢卷》,第8页。

进入 方朝晖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儒教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018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