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晖:探索符合人性和时代需要的读经方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63 次 更新时间:2016-12-07 11:21

方朝晖 (进入专栏)  


读经问题在前一段时间讨论非常激烈,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引起广泛关注,背后有广泛的社会因素。过去二十年来,传统文化复归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引起社会焦虑和担心,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争议也是可以理解的。


总的来说,目前读经运动当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可以理解为在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后儒学刚开始复兴时必然会走的弯路,所以有弊端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今天批评或者讨论读经中的问题,并不是要否定那些开拓者的积极贡献和他们的良知、责任感。他们中有许多人做了大量的开拓工作,他们大声疾呼,引导读经潮流,我们还是应当对他们的开创精神多一分包容和理解。


现在的关键问题我觉得是如何来规范和引导读经运动。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现在民间读经确实在某种地方出现了非常混乱的局面,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没有次第。因此一方面应当对开拓者的努力和贡献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需对他们的问题与局限高度重视。


我们必须明白,教育是一门科学,永远有无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不断研究,读经也是如此。比如有人认为,幼儿理解力有限,与其让其理解,不如让其背诵。然而事实上,幼儿的理解力远比大人想像的强。一个一岁多的小孩,在看动画、听故事时也会有自己强烈的偏好和选择,事后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很多问题,产生很多心得。此外,幼儿的审美能力也远比我们想像的强。新生婴儿对于音乐、图画、舞蹈、歌曲就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和接受能力,更何况三岁以上的幼儿。优秀的教育者总是善于借助孩子们的理解力和审美力创造成效。从这个角度讲,不管多大的孩子读经,都应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他们的理解力和审美力,这也可理解为读经所须遵循的"人性原则"。以年幼无知为由,强制推行死记硬背式的读经,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天性,也会事倍功半;更重要的是,它会给教育者不自我反省、不进行改革的懒惰行为提供借口。


当然,幼儿的理解力不同于大人,适当的背诵是必要的。我认为在小学及以下阶段,有选择地读一部分经典,特别是一些文句优美、押韵良好、内涵深厚且有助于打下文字基础的蒙学类经典,也许是最佳选择。比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声律启蒙》以及一部分唐诗宋词,依然是幼儿国学启蒙教育最好的教材。到了小学特别是初、高中阶段,除了上述蒙学经典外,在《论语》、《孟子》、《礼记》、《诗经》、《周易》、《左传》、《老子》、《庄子》、《楚辞》、《史记》、《汉书》等经典中精选一部分分阶段讲授,注重趣味性和生动性,应该是必要的。到了大学阶段,可以学会一些专题、专书方面的专门国学课程。一开始就把思想高深、内容复杂的经典如甚至《周易》、《尚书》、《左传》、《仪礼》、《周礼》等作为幼儿读经的主要内容,究竟如何能开启他们的心智,我不是很理解。事实上古人在读经教育中很重视次第,此即我所谓读经的"阶段原则",朱熹《大学章句序》即已明言。


让我们永远记住一条:读经首要和根本的目的永远是实现人的健全成长。我们从来不是为了读经而读经,也不是因为经典多么重要而读经,读经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成为真正的人,包括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做人的道理、提升人生的境界等。没必要让幼儿们过早地承担过于崇高的文化理想或过于沉重的民族使命。不要忘了:孩子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然后才是读经者。一旦我们忘记了这一点,很可能就已经把经典教条化、非人化,脱离了生活和生命。因此教育者应时时追问自己,你自己真的理解那些经典了吗?你真的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人格力量了吗?如果自己还做不到,又怎么能教育好别人?


综上所述,我主张读经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首要的基本原则我认为应该是人性原则。读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自觉和人的完善,这一点应该很清楚。很多人在灌输读经目的时还是以"培育圣贤"为目标,但大多数人对"圣贤"一词已很隔膜,如何把古代的圣贤概念和现代的人格概念打通,是决定读经能否适合时代需要的关键之一。我认为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述,读经就是为了人格更加完善,包括精神自我升华和灵魂自我觉醒等在内;圣贤不过就是人格更加完善的人。


既然倡导人性原则,讲究读经的方式和方法就很有必要,即读经方式一定要尊重和符合人性的需要,通过趣味化的讲解,增加学生理解力,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有效性,是很必要的。要使所有人通过读经,对其自我成长、灵魂自觉和精神升华产生积极作用,而不是机械地灌输某种经学或经典的神话,或者以一些高大上的理由来强迫儿童读经。对于读经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也要以此为标准来进行,凡是如果不合乎人性需要的读经方式,就需要检讨或淘汰。


第二个原则应该是全面原则。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和古代不一样的时代背景下,古人知识结构非常单一,对于他们来说《四书五经》已占全部知识的百分之八九十,所以那时容易对经典是有一种神话般甚至神秘化的崇拜。但是我们今天生活在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分工极其发达,各类知识极其丰富。我们不是为了读经而读经,也不是为了传承文化而读经,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而读经。从这个角度讲,读经可以和其他知识学习相结合,如数理化、史地生等一切现代社会必要的知识的学习都可以和读经同时进行。另外,读经还可以与很多其他技艺学习(如舞蹈、音乐、绘画、书法、音乐、体育等)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其实,古人对此也早已强调,比如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就讲古人8岁以下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以及礼、乐、射、御、书、数之文,都是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素养的综合提升出发的,而没有主张所谓的"包本背诵"。


我们知道,古人足不出户可以知天下,因为古代社会基本上是静态的,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迁、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其缓慢,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保持不变。然而,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人们甚至不能根据几年前的经验判断未来,何况几百年前的经验。正因如此,应当提倡把读经和其他知识、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把体制内教育和体制外教育结合起来。不能想象一个孩子不学习数理化、史地生,不接受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仅靠读经就能适应现代社会。古人除了"四书五经"并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更重要的经典或知识,这是时代限制。今天我们不可能再认为"四书五经"足以代表一切重要知识的来源。因此,不应当提倡那种脱离现代生活的纯读经教育,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读经目标。


第三个原则是阶段原则,必须考虑不同年龄、不同阶段读经方法的区别。对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在经典选择和读经方式上要有所分别。所以我绝不认为幼小时候把《四书五经》背下来,就是最好的读书方法。我承认背诵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也必须是适度的,有选择性的。对于幼儿来说,我认为还是从一些蒙学经典读起、同时注重文字讲解比较好。


总之,那种把读经和其他教育隔离甚至对立起来的做法,忘记了读经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我们脱离现实、故作高雅。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分工发达、文化多元、信仰自由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读经应当有助于人们学会选择、懂得立身。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一个世风功利、诱惑多多、人心飘忽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读经应当有助于人们学会调节身心、控制自我。这些正是经典展示魅力的地方,也是教育者应该倾心的课题。


(本文系作者在2016年10月10日"《大众儒学经典》新书发布暨当前读经问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曾分开发表于《中华读书报》2016年11月23日、《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7日及11月1日,此处为合并修订版)


进入 方朝晖 的专栏

本文责编:川先生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与文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244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