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泳
谢泳,生于1961年,山西榆次人,1983年毕业于晋中师专英语系,留校任学报编辑,两年后调山西省作家协会《批评家》杂志社,后为《黄河》杂志副编审。现为厦门大学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禁锢下的呐喊》、《中国现代文学的微观研究》、《旧人旧事》、《学人今昔》、《教授当年》、《书生私见》、《逝去的年代》、《教育在清华》、《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没有安排好的道路》、《杂书过眼录》、《逝去的大学》(该书为合著)等,主编《胡适,还是鲁迅?》等书籍。
论文
- 《围城》的五个索隐问题
- 1949年至1976年间中国知识分子及其它阶层自杀现象之剖析
- 王瑶学术道路中的“陈寅恪影响”
- 从中国院士制度的变迁看国共两党的文化理念
- 魁阁——中国现代学术集团的雏形
- 从《观察》的言论看四十年代大学教授的精神状态
- 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的形成与衰落
- 延安知识分子在新意识形态建立中的角色
- 胡适与厦门大学
- 胡适思想批判与《胡适思想批判参考资料》
- 《朝霞》杂志研究
- 《红楼》杂志研究
- 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感与事实判断
- 1957年反右运动史料的收集与评价
- 重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关于王蒙
- 中国大学的现实困境
- 中国现代新闻传统——文人论政
- 一段不应该被忘记的历史——从一份被遗落的文档看中国的政治文化
- 1949年后知识精英与国家的关系——从院士到学部委员
- 一九五七年中国民间知识分子的言论活动
- 一九四九年前相对论传播及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 关于中山舰事件研究中一件档案的使用问题
- 1949年前中国国立大学校长与政府的关系
时评
随笔
- 试释陈寅恪诗《赠吴雨僧》中之“讵公”
- 陈寅恪未入集的一封信
- 我在《黄河》十多年
- 《柳如是别传》开篇仿《红楼梦》
- 储安平研究小史
- 纪念顾准其实是纪念一种独立思考精神
- 陈寅恪对小说的一个卓见
- 叶广良批《近代诗钞》
- 五四精英的追求不能轻易否定
- 费孝通的一封信
- “在史中求史识”
- 胡适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 西式论文的负面影响
- 中国贪官的出身
- 四九以后“出身”“成分”的影响
- 从“劳模治省”到“秘书行政”
- 大陆开花海外结果——读《周策纵作品集》有感
- 中国大陆现代文学研究的夏志清时代
- 纪念许良英先生去世一周年
- 陈寅恪晚年诗中的“梅兰芳”
- 陈寅恪被忽略的一首诗
- 陈寅恪二题
- 中国当代学术史上的“批判者继承现象”——从1958年对林庚的批判说起
- 学部委员中为什么没有法学家
- 关于“陈寅恪热”答客问
- 储安平与季羡林
- 体制曾让知识分子无路可逃
- 中国现代学术中的“专精”传统
-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困境
- 1955年的学部委员:毛主席批示“要选上”陈寅恪
- 金岳霖的转变
- 毛泽东与陈寅恪
- 多说民主的好处
- 知青的最后辉煌
- 关于谢韬先生
- 谢泳 丁东:论自由撰稿人——以王小波为例
- 胡适幸亏没有留下
- 钱学森和他的同学徐璋本
- 民国著名知识分子储安平文革期间失踪之谜
- 《中国新文学史稿》的版本变迁——纪念王瑶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 民盟高层右派的处理结果
- 1959:谁在思考——读《顾准日记》札记
- 怎样理解舒芜
- 中国当代历史研究需要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
- 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 今天我们如何处理史料
- 给张申府的一封信
- 从三个北大校长的命运看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与政府的关系
- 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教育
- “传记文学”和“文史资料”
- 历史教员的责任
- 关于《沁园春·雪》的两则史料
- “批判者继承现象”——从1958年对林庚的批判说起
- 鲁迅郁达夫日记比较阅读
-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几个来源
- 普及黄万里——反思国家权力与真理之间关系
- 在朱自清日记中看到常风先生
- 八十年前的山西村政建设
- 三十年代大学故事
- 过去的教授
- 如何理解巴金
- 两件小事
- 由顾准的一封信想到王芸生
- 毛泽东是不是胡适的学生
- 正常的时代应是读书自由时代
- 胡先骕为什么没成为学部委员
- 悲剧储安平
- 梁思成百年祭
- 回到傅斯年
- 两个不同的文人群体
- 什么文化养育了他们
- 周一良五十年代的思想倾向
- 政治与学术之间——罗隆基的命运
- 吴景超的学术道路
- 费孝通:1957的一件领导批示
- 董时进——一个被遗忘的知识分子
- 王力先生的屈辱
- 普及黄万里——国家权力与真理之间关系的反思
- 胡适—幸亏没有留下
- 张东荪这个人
著作
读书
访谈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