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
陈嘉映,1952年出生于上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外国哲学学科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分析哲学、现象学和科学哲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思远道》、《泠风集》、《哲学 科学 常识》等。(<a href="http://www.aisixiang.com/data/detail.php?id=22792" target="_blank"><font color=#990033><u>陈嘉映简介</u></font></a>)
论文
- 经验科学?
- 何为理论
- 从作品到文本
- 施指与符号
- 日常语言与哲学
- 万德勒《哲学中的语言学》导论
- 神经研究与意识:从神经元聚合假说谈起
- 谈谈阐释学中的几个常用概念
- 中西思想文化源流的若干差异
- 人文知识分子是如何输给科学家的?
- 什么是“此在”?
- 柏拉图——哲人不王
- 维特根斯坦
- 善“不与恶做对”
- 伦理学有什么用?
- 知识与看法
- 看法与论证
- 如何理解哲学——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
- 陈嘉映 :对批评的回应
- 周边情况——一项维特根斯坦与奥斯汀比较研究
- 谈谈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
- 事实的说话方式
- 人是自私的吗?
- 语言转向之后
- 罗素论亲知
- 私有语言问题
- 事物,事实,论证
- 预测与假说
- 索绪尔的几组基本观念
- 说隐喻
- 论近代科学的数学化
-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
- 作品、文本、学术、思想
- 经验科学?
- 关于科学实在论的几点思考
- 从希腊天学到哥白尼革命(下篇)
- 艺术札记
- 万德勒的《哲学中的语言学》
- 信号、句子、词
- 约定用法和"词"的定义
- 说大小
- 论名称
- 哲学是什么
- 烦、操心、关切
- 专名问题
- 施指与符号
- 此在素描
- 谈谈科学概念
- 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
- 语言哲学的一些常见概念
- 自然哲学与实证科学
- 从移植词看当代中国哲学
- 哲学概念翻译的几个问题
- 维特根斯坦──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
- 中国思想的位置
随笔
- 我们这代50后是这样成长的
- 读《死亡日志》
- 哲学说到底,还是希望人能活明白
- 他的歌声带着思索——写竞马
- 初识哲学
- 人的所有智能都是一种对话
- 走出唯一真理观
- 文字时代和图像时代
- 哲学何为
- “迷信”也有功用?
- 浅谈成对的概念
- "知识分子"是什么人?
- 出入马尼拉
- 感人、关切、艺术
- 日常语言与哲学
- 人还会有自然的生活吗?
- 过有灵性的生活
- 世界这么乱 我们如何认识几大宗教文明
- 《查理周刊》血案余想
- 西方文明在落幕?
- 虽然事实像苦药,但我们需要
- 我正在读……
- 世间的灵性
- 《希腊文明之路》序
- 五味盐
- 书的长度
- 实践与理论
- 教育与对话
- 以苦为乐——快乐四论之四
- 志意之乐——快乐四论之三
- 带来快乐和找乐——快乐四论之二
- 快乐与利益——快乐四论之一
- 我们身上的感应思维
- 我们这一代
- 跳水救人时想什么了?
- 说理之为教化
- 哲人不王
- 民主作为“价值”
- 以学术为志业
- 海德格尔其人其事
- 寄自2049的信
- 何谓“自然”
- 哲学的用途
- 语言学大师赵元任
- 纠缠与疏朗
- 希腊是一个奇迹
- 何不做点自己高兴做的事———“文化特殊性”解
- 从感觉开始
- 感人,关切,艺术
- 快乐是主观感觉吗?
著作
演讲
读书
访谈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