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1934年12月出生于杭州,祖籍浙江嵊州。著名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佛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历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等。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以及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担任导师期间,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信念,指导了近百名海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为培养世界学术英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表率。楼宇烈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佛教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出版著作20余种,包括《王弼集校释》《温故知新:中国哲学研究论文集》《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东方哲学概论》《中国的品格》《中国的人文信仰》《中国的智慧》等。楼宇烈教授还主张要对中国文化进行综合研究,从艺术、中医等角度切实感受中国人文精神,倡导由艺臻道、以道统艺,鼓励人们研习琴棋书画乃至茶道等。楼宇烈教授多年担任“北京昆曲研习社”主委,2003年还创建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并任所长,在保护和传承昆曲、古琴等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方面尽心竭力。在求学、教书、育人的60余年里,楼宇烈教授精进不已,矻矻穷年,始终恪守学者品格,融通儒、释、道三教哲学精髓,探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维护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为传统文化承继于当代、发扬于世界作出了杰出贡献。
楼宇烈
楼宇烈,1934年12月出生于杭州,祖籍浙江嵊州。著名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佛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历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等。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以及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担任导师期间,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信念,指导了近百名海内外博士、硕士研究生,为培养世界学术英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表率。楼宇烈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佛教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出版著作20余种,包括《王弼集校释》《温故知新:中国哲学研究论文集》《中国佛教与人文精神》《东方哲学概论》《中国的品格》《中国的人文信仰》《中国的智慧》等。楼宇烈教授还主张要对中国文化进行综合研究,从艺术、中医等角度切实感受中国人文精神,倡导由艺臻道、以道统艺,鼓励人们研习琴棋书画乃至茶道等。楼宇烈教授多年担任“北京昆曲研习社”主委,2003年还创建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并任所长,在保护和传承昆曲、古琴等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方面尽心竭力。在求学、教书、育人的60余年里,楼宇烈教授精进不已,矻矻穷年,始终恪守学者品格,融通儒、释、道三教哲学精髓,探求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维护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为传统文化承继于当代、发扬于世界作出了杰出贡献。
论文
- 神会的顿悟说
- 圆瑛大师的佛学思想
- 读慧海《顿悟入道要门论》随记
-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 中日近代佛教交流概述
- 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与展望
-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 探求合乎东亚文化传统的宗教学研究理论
- 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融和精神及其特点
-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人和自然
- 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建构的思考
- 《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
- 胡适禅宗史研究平议
- 近代中国佛学的特点及其评价
-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 胡适的中古思想家史研究述评
- 重新认识“礼教”与中国宗教
- 禅宗到底有什么意义?
- 康有为与儒学的现代转化
- 大乘佛教和小乘传教的区别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情况
- “不由经教”与“由教悟宗”
- 太虚与中国近代佛教
- 熊十力“量论”杂谈(三则)
- 禅悟的认识论意义
- 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
- 儒学在现代韩国
- 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
- 佛教与现代人的精神修养
时评
随笔
- 中国人有着怎样的生命观?
- 杨仁山先生小传
- 太虚大师小传
- 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与人间佛教
- 普贤行愿与大乘佛教的修证
- 佛教里的和谐
- 关于阅读《荀子》的五点提示
- 文化自信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 读星云大师《六祖坛经》
- 中国文化是一种“道”文化
- 楼宇烈 :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大思维底蕴
- 发扬人文精神,重视自我修养——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
- 开展对中国文化总体上的综合研究
- 佛教与东方文化(提要)
- 起源:佛教的真实面貌
- 佛教前世今生
- 磨合:发展中的中国佛教
- 冲突:“水土不服”的佛教教义
- 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杨文会
- 楼宇烈 :学习传统文化的总方向——体不离悟,悟不离体
- 佛门应当“净、静、敬”
- 禅宗对佛教人文精神的张扬
- 谈“为己之学”
- 研究中国佛教一定要“去印度化”
-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宗教的人文信仰
- “以天为则”的学习精神
- 树立自觉的人文思维方式
- 人文素养——科学时代信仰的缺失与重建
- 增强中华文化主体意识——从“仁者自爱”说开去
- 科学跟宗教并存 谁取代谁都不可能
- 论传统文化
- 唤醒“自然合理”的中国文化主体意识
- 为天地立心 提升精神生命的高度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生之学
- 朝礼心中的圣地——《丐僧朝圣记》序言
- 中国当然有传统哲学
- 传统文化教育要“契理契机”
- 中华人文精神的两大传统
- 楼宇烈 :儒学精华造福现代人生
- 自觉自律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根本特点
- 儒家、儒教与宗教
- 论佛教的和平精神
- 漫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
- 这将是对人类的重大文化贡献
- 立于礼,成于乐——中国文化中“礼教”与“乐教”的和谐统一
- 中国儒家“宗教化”的进程被遏制了
- 佛教是世界文化交流的典范
- 别误解了佛教
- 科学时代的佛教定位
- 不能用西方标准解读中国哲学
- 重新认识东方智慧
- 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儒者
- 国学百年争论的实质
- 人本思想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什么
- 传统饱含原创(序与跋)
- 在生活实践中传承文化
- 现代化要建立在自己文化的土壤上
- 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
- 家是我们撬动天下的支点
- 怎样学习传统文化
- 中西文化的关键性差别
- 不能丢失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
- 文化,要实现人的自觉自律
- 做本分事,持平常心,成自在人!
- 勉为真君子
- 中国文化,不能再“失魂落魄”
-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底蕴
- 群魔乱舞,如何正信?
- “无我”与“自我”——佛教“无我”论的现代意义
-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脱
- 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