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
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经济学季刊》主编,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1964年生于西安,北京大学地理学学士(1986年),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89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1996年)。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著有:《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制度经济学三人谈》(汪丁丁、韦森)等,译著有《制度与效率—与诺斯对话》,《自由、公正和制度变迁》等。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论文
- 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中国在经历怎样的变化?
- 中国经济的韧性
- 中国现代化道路及其世界意义
- 共同富裕的本质与着力点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中华文明的建构
- 姚洋 秦子忠:儒家自由主义辨析
- 如何正解中国历史上的制度创新——解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苏格兰启蒙运动和现代化的启示
- 构建理论自信的新叙事,阐释中国制度、模式和道路
- 简析中国的选拔体制
- 如果要给大家讲一则中国增长的短故事,我会从这两个字讲起
- 姚洋 秦子忠:人性的差异性与儒家政治结构
- 可信承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 重建中国的政治哲学
- 构建中国的新政治经济学
-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赶超
- 中国民主化的困境
- 贺大兴 社会平等、中性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
- 意识形态的终结?
- 自由可以这样来追求
- 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
- 建立一个中国的社会公正理论
- 17年村民选举实验的现实与未来
- 村民选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中国模式及其前景
- 中国经济成就的根源与前景
- 徐建炜 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
- 体制的社会主义与道义的社会主义
- 杨汝岱 有限赶超与经济增长*
- 姚洋 郑东雅:重工业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再考察*
-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观的转变
- 建立一个中国的社会公正理论
时评
- 我们总是喜欢检讨“大而不强”,其实大本身就是强
-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如何协同发展
- 新质生产力解析:新质生产力照亮未来中国经济
- 美国无法限制中国科技发展
- 中国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我一直对中国经济保有很强的信心
- 美国的“小院高墙”政策起作用了吗?
- 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的产业韧性
- 理性认识全球经济形势变化
- 中国创新不必走美国老路,也可以学学日本和德国
- 北大农村学生越来越少,教育如何促进阶层流动?
- 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
- 好的经济学研究要遵循两个“有用”标准
-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靠农业支撑乡村的发展
- 重启国内消费,应该给低收入群体直接发现金
- 振兴消费仍然是中国经济的重大挑战
- 经济政策要平稳发展 民营经济政策要务实
- 共同富裕,须精准提高民众收入能力
- 房价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人口流向的调节器
- 更重要的是应该调整消费的结构
- 中美关系改善,从经贸复谈开始
- 2020宏观经济形势与民企纾困之策
- 从战“疫”看现代化治理体系
- 中国古代政治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 反思去杠杆
- 小农生产过时了吗
- 鼓吹中美脱钩是危险的
- “增长点”概念的时代过去了,国内贸易将成主导
- 姚洋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务实主义、赋予地方积极性、开放的讨论
- 不要对货币莫名恐惧
- 席天扬 姚洋 张牧扬:如何削弱官员的机会主义行为
- 振兴乡村不能只谈农村经济,更需要开展一场新进步运动
- 经济学是科学吗?
- 第二个百年目标可期,只要实际人均GDP每年增长3.64%
- 应从现代化的高度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应当重新认识小农经济
- 今年中国经济犯了两个错误
- 中国面临改革与增长的艰难平衡
- 深入的工业化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 稳定2016经济增长须提高有效需求
- “世界听得懂的语言”是什么语言
- 中国的贪污与增长
- 只搞服务业不太可能成为发达国家
- 关于智库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 经济新常态并不意味着低增长
- 盛赞中国新常态
- 楼市调控亟需反周期政策
- 中国的金融风险在上升
- 中国经济成就的根源与前景
- 中国转向新加坡
- 经济升级的挑战与动力
-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担忧
- 最迫切的改革是减少审批、开放市场
- 美“重返亚洲”政策让中国不安
- 新领导层面临第一道关
- 走出依赖投资谋增长的怪圈
- 中国的增长风险
- 金融体系改革是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
- 跛脚的中国金融领域
- 美中如何避免两败俱伤
- 中国的3.2万亿美元烦恼
-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力资本”视角
- 如何治愈全球经济失衡
- 跳出阴谋论与历史账,中国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 重启改革带动结构调整
- 应把生产性政府变成公共职能政府
- 北京共识的终结
- 经济去国家化势在必行
-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缺陷
- 规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十年
- 《亚当·斯密在北京》重新认识中国小农经济
- 改革金融体系,治理中国经济失衡的良药
- 印度国力定将超中国 人口增长是主因
- 中性政府的当下选择
- 关于汇率的迷思
- 内需为什么不足?
- “中性政府”的基础在丧失
- 用两条腿走路
随笔
演讲
- 怎样让“大环境”好起来?促民间消费不如政府带头花钱
-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思考
- 当下的局势与挑战
- 变局时代的大国战略
- 中国经济的挑战与复苏逻辑
- 经济稳定增长,首先要政策回归常态
- 推动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
- 地方债的化解方案与必要的治理改革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收益和积累问题
- 不确定时代,更需要学习经济学
- 中国经济的关键点与两会的看点
- 不确定的时代,为什么我们更需要学习经济学?
- 2023年稳增长的有利因素与发力点
- 信心和科学是2023年中国经济的关键
-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新征程
- 尊重常识是战胜经济挑战的前提
- 中国经济的关键挑战与应对
- 中小企业怎么吸引住年轻人?
- 姚洋 刘守英:对话制度与发展
- 经济增长的挑战与制度变革的逻辑
- 下半年中国经济的挑战与关键应对
- 如何做好经济学研究?
- 《职业教育法》修订与中国教育的必要改革
- 《职业教育法》修订与教育改革的挑战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看今年的经济形势
- 未来30年是中国千年以来最好的30年 上一次还得回到北宋
- 共同富裕离不开教育公平 城乡教育差距急需缩小
- 中国的复苏主要在供给端,海外的复苏主要在消费端
- 中国经济的调整与前景
-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 中国要为全球碳定价市场做足准备
- 找到你的独特潜能
- 城市化2.0与中国经济新趋势
- 经济学的意义
- 发展自主技术不要忘记两个重要原则
- 中国创新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双循环
- 用新视角探寻文明兴衰的决定因素和东西方文明的大分流
- 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与潜力
- 应对中美关系新变化的三条原则
- 千万不要误以为中国冒头的时机已到,去挑世界的大梁
- 打开你心中柔软的一面
- 现在的社保体系过于高大上,绝对不可能待续下去
- 新冠肺炎疫情与出行变化
- 新冠疫情之后的中国与世界关系
- 不要因悲观而错过经济周期的机遇
- 中美经贸关系——关于中国定位的两个原则
- 第四次工业革命,要防止引起社会反向运动
- 人类不劳动,人的意义何在?
- 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需关注“边界”
- 2019年的中国经济趋势与不确定性
- 中国经济最让人担心的不是创新
- 中国务实主义传统的儒家哲学基础
- 当务之急是反思资管新政
- 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哲学思考
- 中国该如何选择创新的路径
- 理性看待我国经济的高杠杆问题
- 民企的危急时刻与改革方向
- 政府要减少创新陪练 多谋中长期公共服务
- 北大国发院的格局和未来
- 美丽的烦恼——如何用好中国的巨额储蓄
- 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一点也不难
- 中国式创新,可对德国和美国模式兼收并蓄
-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 创新,环境比教育更重要
- 如何发表高质量的经济学论文
- 贤能体制与中国经济发展
- 现代化在中国的脚步
- 改革首先需要约束政府
- 国家与三农问题
- 印度的民主问题
- 是否存在一个中国模式
-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