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1959年出生,浙江诸暨人。研究员,教授,哲学和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名誉博士。曾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研究与奖励计划”总负责人,美国杜克大学、德国自由大学客座教授等。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哲学、比较政治、中国政治、政府创新、公民社会、全球化、治理与善治。 著有《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社群主义》、《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全球化与政治发展》、《增量民主与善治》、《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民主与陀螺》、《民主是个好东西》等。
下载爱思想APP,推送实时更新
俞可平
俞可平,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1959年出生,浙江诸暨人。研究员,教授,哲学和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名誉博士。曾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研究与奖励计划”总负责人,美国杜克大学、德国自由大学客座教授等。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哲学、比较政治、中国政治、政府创新、公民社会、全球化、治理与善治。 著有《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社群主义》、《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全球化与政治发展》、《增量民主与善治》、《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中国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民主与陀螺》、《民主是个好东西》等。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论文
- 中国绝对专制主义的经典——韩非政治思想再释评
- 从“连坐”看传统中国的群己关系
- 权力意志批判——尼采政治思想评析
- 论帝国的兴衰
- 中国城市治理创新的若干重要问题——基于特大型城市的思考
- 中国政治学的主要趋势
- 中国的治理改革(1978-2018)
- 马基雅维里悖论解析
- 现代政治与中国传统政治的本质区别
- 权力与权威:新的解释
- 俄罗斯民主:中国学者的视角
- 现代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来源
- 略论邓小平与中国政治的进步
- 依法治国的政治学意蕴
- 共产党的干部教育与国家治理
- 中共的干部教育与国家治理
- 民主还是民粹——中国的民意政治
- 大力建设创新型政府
- 官本主义引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政治学反思
- 中美两国“政府创新”之比较——基于中国与美国“政府创新奖”的分析
- 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 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制度空间和发展方向
-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治理的意义
- 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二)
- 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一)
-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 政府创新的若干关注点
- 全球化研究的中国视角
- 我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不可逆转
- 新移民运动、公民身份与制度变迁
-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流变:从新个人主义到新集体主义
- 论政府创新的主要趋势
- 论政府创新的若干基本问题
- 试论农村民主治理的经济基础
- 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
- 中国政治学的进程——一个评论性的观察
- 民主是共和国的生命
- 马克思论民主的普遍性
- 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
- 西方政治理论前沿八大热点扫描
- 马克思论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价值和共同形式
- 中国政治学百年回眸
-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治理的意义
- 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
- 从权利政治学到公益政治学:新自由主义之后的社群主义
- 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
- 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 治理和善治引论
- 从统治到治理
- 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
时评
- 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的几项关键制度
-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 重温邓小平的政治遗产:思想解放与反对个人专权
- 生态治理现代化越显重要和紧迫
- 没有法治就没有善治
- 没有法治的民主是残缺的民主
- 依法治国、公平正义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 国家底线:公平正义与依法治国
- 我研究治理问题的基本立场
- 只有政治体制改革 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特权
- 对待中国现代化应走出传统“中西之争”
- 民生问题占据民意的核心地位——目前民意关注的焦点问题调查分析
- 俞可平 夏春涛等:如何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六大措施
- 现代国家治理的本质是民主治理
- 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
- 认真对待公平正义
-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几个问题
- 推进民主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秩序失控
- 衡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标准
- 协商民主: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路向
- “智库”应具备七要素
- 什么造成社会的官本位文化
- 推进改革需要自信
- 如何实现有序的民主
- 什么造成社会的官本文化?
- 如何防止改革碎片化
- 全球治理的趋势及我国的战略选择
- 影响未来的五大议题
- 政务失信的根源及破解之道
- 重构社会秩序 走向官民共治
- 善政到善治是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势
- 增量民主与政治改革
- 政府改革创新:来自1500多个案例的十大启示
- 中国民主发展路线图
- 思想解放要彻底
- 拓展地方改革空间
- 增量民主:中国特色政治模式
- “西化”与“中化”的百年论争——回顾与思考
- 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
- 营造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 社会创新的若干趋势
- 改革的前提是尊重民众意愿
- 更加重视社会自治
- 毫不动摇地走向法治国家
- 政改须抓住机遇
- 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 “新移民运动”:牵动中国社会的大变迁
- 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
- 全球化催变思维方式
- “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定型
- 关于“中国模式”的思考
- 怎样看待"动态稳定"
- 关于民主需要厘清的几个关系
- 中国治理评估框架
- 中国政治发展30年
- 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
- 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
- 中国公民社会开始形成 需要社会管理体制革新
- 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意义
- 民主是个好东西
- 公民参与的几个理论问题
- 协商民主: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
- 现代民主治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 中国模式:经验与鉴戒
随笔
演讲
- 何为“好学问”?
- 包容成就伟大
- 诚信为本
- 40年后如何再出发
- 像追求阳光一样去追求正义
- 要有“一根筋”
- 中国基金会的困境与破局
- 人的尊严——一种政治学的分析
- 追求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 政府创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 中国的民主必须沿着这三条道路往前推进
- 政治学的功用和青年政治学者的责任
- 标准化是治理现代化的基石
- 政治学的公理
- 党内法规那么严,为什么还有贪官?
- 鼓励社会创新,解放社会活力
- 公平优先,应成为新的策略选择
- 论中国式的科学与权力
- 没有自信,改革就难有新动力
- 造福于民是警务工作的根本——兼谈警务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
- 善治与和谐社会
- 官方对社会组织从管制为主转向培育鼓励为主
- 走向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
- 敬畏民意
- 不仅要进行政府创新,也要进行社会创新
- 为建设一个“和而不同”的和谐世界
- 以发展民生去替代民主是一种错误的思维
- 中国的意识形态创新和增量民主的发展
-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理论工作者的崇高职责
-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
访谈
- 探寻中国治理之谜
- 政治哲学何为
- 俞可平 许金晶:重回北大
- 重回北大
- 良法善治的本土智慧与中国道路
-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 以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政治生态改善
- 邓小平与中国的政治进步
- 要防止改革成为“官样文章”
- “城管式困境”与治理现代化
- 十八大之后的中国——改革关键期
- 收入分配不公是社会不公最深刻体现,必须改
- 改革重心日益转向社会政治领域
- “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需良性互动
- 敬畏民意 发自内心更要付诸行动
- 政治改革的合理路径
- 社会良序更多依靠社会自治与自律
- 俞可平对话福山:中国发展模式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 善治,打通幸福之路
- 我对中国模式充满期待
- 民主导向新型政治文化
- 好的地方改革应上升为国家制度
- 中国民主化的最小成本和最佳途径
- 让民主造福中国
- “中国模式”与思想解放
-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 中国特色公民社会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