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一般情况下都喜欢听顺耳的话,这可以说是天性;真正“闻过则喜”的是少数特别有远见的人,这样的人往往具有领导才能,他们会用各种办法来听取不同的意见,包括开会。近几个月来中央领导人参加的各种活动就是最好的例证。有些缺乏才能却又当了领导的人就相反,他们比一般人更喜欢听顺耳的话,甚至会更喜欢开会,却只是为了重复一样的话,再欣赏自己的回声。
好的领导有时候也需要通过开会来统一认识。开会可以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求同:组织者业已成竹在胸,希望与会者接受其主张,按程序通过,再布置落实——中国人开大会基本上属于这一种;另一种是求异:领导者或者还没有确定的宗旨,或者有了初步的想法还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需要与会者帮忙出主意,领导下去开的“调研会”以及公众的听证会都应属此类,开大会之前的内部会议往往也是这样。有些会只有一个目的,也有些会二者兼有。求同者要用令人信服的演说使与会者接受其主张并积极去落实,时间越短越好;求异者则要用刺激性的问题来促使人打开思路寻找新角度,时间可以长些,但也要讲效率,最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多的有用信息。
参加会议的和关心会议的人都有两种心理,求同者不希望改变,只要坚持既定方针,想方设法消除异议;求异者最讨厌套话,只喜欢新的提法。奥巴马四五年前首次挑战共和党时反复强调“变”,而竞选连任时就只求再给他四年,以完成还没来得及做好的任务。也有些外国领导人因为担心失去选票,一开始反而必须求稳,要等到无须再顾虑竞选连任的第二任期内才提出大胆的举措。中共十八大以后,领导人立刻提倡改变会风,多次在开会时要求发言者不念稿子,回答具体问题,就是在调整求同与求异的比例——不要众所周知的老话,发言要提供领导尚不了解的信息和观点。
求异的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因为求异意味着七嘴八舌,很容易“乱”;所以说的人多,做的人少。开会的艺术在于能从多声部中找到主旋律,做到形乱而实稳,这要靠两方面的努力。一是长效的规则:国家要制定周密的法律,各行业、各单位、各类活动都要有具体的规定,不厌其“繁”;二是即兴掌控的能力:要通过表达、辩论的训练来提高干部人际互动的水平。
领导要是没有独到的见解和足够的定力,只会照本宣科,也只敢让人按预知的脚本讲话,开会就容易流于形式,徒然浪费时间和金钱。科技发达到了今天,开会求同的必要性越来越降低了。统一的信息只需用电子手段发布就是了,大家同意的话也无须都到会场里来表态——众口一词不断重复是原始部落和宗教及准宗教组织最典型的表演,现代社会里很少需要这样的活动。而开会求异——不同意见的发表和辩论——就很有必要当面进行。其实现在各行各业也经常举行跨国的电话和视频会议,但有关重大议题的讨论,最好还是面对面。面对面的讨论能让人用语言、声调、表情、动作全面展示观点和态度,效果显然好于通过电子媒介的交流。当然,面对面也可能造成新的问题,某些人过于突出的外部表演能力会喧宾夺主,所以在做有些决策时又需要屏蔽参与者的身份。先开会充分讨论甚至辩论,再采用无记名投票,就能兼顾到两个方面。讨论中有可能是某一方说服其他方,或者各方妥协,得到求同的结果;但也可能各方依然存异,最后只能投票解决。要实现求同与求异的平衡,面对面的互动和背靠背的投票各有所长,这是会议规则制定者需要认真研究的。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二届人大选出的中央领导对改革会风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不仅对各级领导做出了榜样,也为相关的社会科学领域提出了实验探索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