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时
袁伟时,男,1931年12月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经结集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主编《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论文
-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不是历史逆流
- 不能这样糟蹋中国传统文化——再评秋风的孔子观
- 袁世凯与国民党:两极合力摧毁民初宪政
- 厘清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问题
- 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
- 从陈独秀到顾准和李慎之
- 从林则徐到郭嵩焘:两种类型的爱国主义
- 胡适与所谓“中国意识危机”
- 孙文在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十年的迷误
- 冷静回眺近代中国
- 民初宪政挫败与启蒙
- 当前中国民族主义逆流管窥
- 转型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 中国宪政:曲折而凄惨的开篇
- 把握历史机遇,继承高远胆略,推进改革进程
- 中国铁路(1863-1949):在愚昧、专制、侵略下挣扎
- 自由: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
-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贵开端
- 为何、何时、如何“反帝反封建”?——答《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
- 近代中国研究:从一论独霸到三派鼎立
- 抗战:文明的进展与中国的反思
- 中西文化论争终结的内涵和意义
- 从章士钊看20世纪中国思潮
- 觅路与清障:20世纪中国历史框架下的邓小平
- 政治策略与民初宪政的历史经验
- 宋美龄:历史与神话之间的探寻
-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
- 强国梦与宪政之路
- 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
- 从晚清四大公案看“翻案”
时评
- 阻碍建设法治国家的绊脚石
- 阻碍建设法治国家的绊脚石
- 对政客式文人王康的来信评点
- 中山大学的新“笑剧”
- 《南方周末》版文科综合自测题
- 儒家是宪政主义吗?
- 苦难来自落后和封闭——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祭
- 大国兴衰之五大枢机
- 以世界公民的眼光审视一切
- 网络语言暴力的根源
- 语言暴力的根源
- 从后冷战时期中日关系看冲突与融合
- 伸出手来,掏出心来!
- “天下无贼”?
- 中国思想解放的三个关键
- 评纪宝成校长的“重振国学”论
- “一蚊”惊现《南方都市报》!
-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诉求
- “王道政治”、“文化意义的中国人”和读经
- 百年风雨,逆风前行
- 评《甲申文化宣言》
- “一校一警”制度献疑
- 大学生校外租房与教育思想
- 安静·冷静·认真读书
- 大国盛衰的历史经验
随笔
- 从我的迷误与抉择看研究方法
- 研究民国历史三大忌——再评尚小明教授的学风
- 中国转型的四个问题
- 中国传统文化:辉煌·历史危机·现实危险
- 叩问现代文明迟到的斯芬克斯之谜
- 我看到的家乡民国县乡政府
- 章士钊思想演变的轨迹
- 蒋介石的强国梦与宪政之路
- 曾国藩与中国传统文化
- 我的私信风波—— 兼说汤一介教授的梁效故事
- 从山乡看社会变迁——铭记家乡的山·水·人(一)
- 冷静观世,耿直做人——《文化与中国转型》自序
- 艰难的告别——《昨天的中国》自序
- 妨碍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两大顽症
- 让法治和自由在中国生根
- 大清帝国的两道催命符:倒行逆施其实是最大的错误
- 袁伟时八十自述: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
- 自我定位及其他
- 龙应台:小女生、大作家的人道情怀
- 自由和爱是永恒的人性
- 2008大选,美国变迁的标记
- 笑声泪影中的苦难和智慧
- 儒学历史命运论纲
- 老师的风骨与悲剧的诞生——《叶启芳传》序
- 思想解放的三个关键
- 国学大师反思中国传统文化
- “国学”热中话顾准
- 执著为中国的新文化辩护
- 社会公正、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张力
- 拥抱全世界!
- 晚清:制度缺陷是贪污成风的主要根源
- “史实”与“更惨”
- 从顾准到李慎之
- 从陈独秀到顾准、李慎之
- 维护学术规范中的两个问题
演讲
读书
访谈
- 中国的奴性和戾气从哪里来?
- 二战以后再讲姓资还是姓社毫无意义
- 既得利益集团搅黄了清末新政
- 儒学与社会治理
- “国学派”造成传统文化危机
- 用“自治”治愈大学精神虚脱
- 像孔子那样自由自在办学、教学
- 制度领域传统文化没有发言权
- 自由和产权差异决定中西不同命运
- 自由主义与中国改革——答陈壁生
- 中国现代性的起点和进程
- “二次革命”使中国走上歪路
- 历史奠基于人的尺度
- 观念革新助推中国社会转型
- 中国人欠了一笔思想上的债
- 怎样把灾难转化为智慧与共识
- 勇闯思维的禁区
- “造反有理”是民粹主义的荒唐观点
- 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成败得失
- 经济自由改变晚清中国
- 辛亥革命——历史观、革命幼稚病和社会转型
- 是谁摧毁了辛亥革命?
- 寻找历史的脉络
- 近代中国转型之艰
- 孔子像亮相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深度解读
- 中国要选择什么价值观
- 杜维明 究竟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 辛亥革命是一场盛大的假面舞会
- 深圳建公民社会应老实学香港
- “中国模式”避不开的诉求
- 教育、历史、新左派和当前的改革
- 让现代文明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
- 袁伟时 韩洪刚:广东的政治文化:关键在于制度变革
- 买书走后门,上网不翻墙
- 把历史教训转化为历史智慧
- 漫说百年孔子——答《南方都市报》记者王晶
- 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纵横谈
- 中国模式再审视
- 希望未来不再走弯路
- 提防伪通识教育
- 揭示历史真相,我义不容辞
- “中国向现代转型最需要法治”
- 为什么我总是那么乐观?
- 批判普世价值是没文化的表现
- 启蒙仍是这个时代的命题
- 谈《读书》换主编及近十年思潮
- 从中国近代史看“经济民族主义”
- 惩治汉奸言论?一个笑料而已!
- 社会公平和教育指导思想问题
- 不应回避制度选择,不应过度解读
- 保障公民权利是大国崛起的基础
- 回望百年共和路
- 铭记德国法西斯兴起的历史教训
- “必读书”与“知识工程”
- 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
- 把自由和公平还给教育!
- 中国现代的主题仍是启蒙——答作家危娜
- 人间五月话“共和”
未分类文章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