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出生于浙江湖州,历史学博士,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地理专业)、校务委员、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教育部图工委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历史人口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政府参事等。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论文
- 不教胡马度阴山——汉匈之间(从争斗到融合)
- 何以中国
- 人类与河流的互动
- 中国的形成
- 九州的传说和现实
- 一厢情愿的“天下”
- 河流与人类文明
- 对待传统文化要分清“传”和“承”
- 家谱作为历史文献的价值和局限
- 警惕“历史热”背后的史学民粹化倾向
- 郑和究竟为何下西洋
- 中国历史疆域的再现
- 从古代历史看中国县制改革方向
- 创新与求实:历史地理学发展之道
- 研究中国移民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 旧邦新命: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 人口与中国疆域的变迁
- 千秋功罪(五)
- 千秋功罪(四)
- 千秋功罪(三)
- 千秋功罪(二)
- 千秋功罪(一)
- 天命与人事(六)
- 天命与人事(五)
- 天命与人事(四)
- 天命与人事(三)
- 天命与人事(二)
- 天命与人事(一)
- 分合的标准(下)
- 分合的标准(上)
- 分与合(五)
- 分与合(四)
- 分与合(三)
- 分与合(二)
- 分与合(一)
- 昔日的天下观
- 江陵焚书一千四百四十周年祭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余论(二)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余论(一)
- 乱世的两难选择
-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动
-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引言)
- 货殖何罪?
- 天涯无处无春色
- 夏侯胜与汉武帝“庙乐”之争
- 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时评
- 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 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学术规范——学术写作的基础
- 我们应从抗日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
- 地名、历史和文化
- 高校智库: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 真正的本领在于看懂书本背后的社会事实——兼谈一些劝学文的误导
- 高考改革是舍本逐末
- 要赦免贪官吗?
- 学术不是人品,也不是思想
- 政协委员有言论自由吗?
- 民主,是目的还是手段?
- 中国亟需独立调查机构
- 政协应突出“政治”协商
- 电子选票尚不完善——“两会”日记(3月11日)
- “两会”日记
- 软实力的关键是实力
- 我不得不说的话:关于图书采购回扣和经费公开的说明
- 信仰缺失,风水盛行
- 尊重和保护坟墓是对生者自身的尊重
- 学术腐败根源在哪里?
- 理性评价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
- 中国古代社会为何视日食为灾难?
- 评价文怀沙应以事实为基础
- 不要将什么都称为“山寨”
- 从“学生政审”看政治运动的无情
- 由帐篷大国到帐篷强国
- 国祭守法,公祭循礼,私祭合情
- 我不在乎当炮手还是炮灰,该讲的话会永远讲下去
- 样板戏贴近的是什么生活
- 华南虎事件 请政府学《科学》
- 观看“嫦娥探月”能收费吗
- “天下为公”何以成了“天下为我”
- 如此“国家级正规刊物”
- 将大学当作靶子是找错对象
- 患难之交不可无
- 禁止择校的前提是学校普遍达标
- 教科书应作为国家财产免费使用
- 培训认证建筑风水师 请建设部表明态度
- “博士”只是一种学位
- 圆明园之争历史不能缺席
- 不能向高考中的迷信让步
- 教育问题之我见
- 对土地,我们深怀敬畏
- 亚洲为什么没有“奥斯维辛”?
- 愿陈双龙惨剧不致重演
- 为何“太空见长城”谬说会长期重复?
- 要是世界上只有中文
- 我对教育的几点想法
- 城市史,还是地区史?
随笔
- 什么是学术写作的基础
- 人文学科的“科学”与“人文”
- 我们如何看待中国的史书?
- 元:厓山之后
- 天堂杭州的历史沿革
- 黄河: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
- 气候变化与人类命运
- 老教授评职称记
- 更换地名,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有割断记忆的危险
- 从“苏松常太”到“沪苏锡常”
- 中国与世界
- 忆何炳棣先生
- 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 学术普及,何妨“碎片化”?
- 读书永无毕业
- “果然不同凡响”——忆何炳棣先生
- 读书方法决定你的命运
- 1949年以后教授如何评定等级和工资
- 中国人有没有宗教?
- 1949年教授们为何恨国民党
- 户籍制度的前世今生
- 媒体不该称“国母”
- 我投了令计划的反对票
- 被高估的民国学术
- “文革”期间的人代会
- 中国实行过九州制吗
- 政协投票目击记——“两会”日记(3月12日)
- 历史上出现“人吃人”不能只归罪于灾荒
- 怀疑和想象是创新的前提
- “大年”的意义:敬天崇祖
- 在城,在乡
- 中国人的信仰
- 中国文化:从天下到世界
- 得天下与治天下
- 从沿革地理到历史地理学——国学的推陈与出新
- 中国饮食的另一面
- 我的人口史梦
- 与自然相比人的尊严是第一位的
- 谁在炮制钱锺书“拒赴国宴”的神话?
- 谭其骧与郭沫若的学术论争
- 要是世界上只有中文
- 重读《明史·海瑞传》
- 中国学术规范的传统与前景
- 我到过的南极
- 地图的尴尬
演讲
访谈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