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周兴: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96 次 更新时间:2021-03-20 22:25

进入专题: 艺术  

孙周兴  


在我们时代的所有“终结”言说中,“艺术的终结”大概是被争论得最多、也最有意味的一种。不过我以为,它也可能是最假惺惺的一种说法。老黑格尔就已经开始念叨“艺术的终结”了。黑格尔的逻辑令人讨厌,他是把艺术当作“绝对精神”之运动的低级阶段,说艺术是离“理念”最遥远的——艺术不完蛋,精神如何进步?然而黑格尔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多世纪以后居然有了“观念艺术”!但“观念-理念”为何就不能成为艺术或者艺术的要素呢?

如若限于欧洲-西方来说,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一次回光返照式的哲学大繁荣,可视为对尼采的“上帝死了”宣言的积极回应。对欧洲知识理想的重新奠基以及对人类此在的深度关怀成为这个时期哲学的基本特征。不过,二次世界大战的暴戾之气阻断了这场最后的哲学盛宴。战后哲学虽然仍旧不失热闹,但哲学论题的局部化和哲学论述风格的激烈变异,已经足以让我们相信和确认海德格尔关于哲学的宣判:“哲学的终结”。海德格尔不无机智地说:“哲学的终结”不是“完蛋”而是“完成”,是把它所有的可能性都发挥出来了;他同时还不无狡猾地说:“哲学”虽然终结了,但“思想”兴起了。

我们固然可以一起期待后种族中心主义时代里世界多元思想的生成,但另一股文化力量的重生似乎更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被命名为“当代艺术”的文化形式。尽管人们对于“当代艺术”有种种非议,尽管“当代艺术”由于经常失于野蛮无度的动作而让人起疑,有时不免让人讨厌,甚至连“当代艺术”这个名称也多半莫名其妙(哪个时代没有“当代”艺术呀?)——但无论如何,我们今天似乎已经不得不认为:文化的钟摆摆向艺术了。当代德国艺术大师格尔哈特·里希特倒是毫不隐晦,他直言道:哲学家和教士的时代结束了,咱们艺术家的时代到了。其实我们也看到,一个多世纪前的音乐大师瓦格纳早就有此说法了。

20世纪上半叶开展的“实存哲学/存在主义”本来就是被称为“本质主义”或“柏拉图主义”的西方主流哲学文化的“异类”,已经在观念层面上为战后艺术文化的勃兴做了铺垫,因为“实存哲学”对此在可能性之维的开拓和个体自由行动的强调,本身就已经具有创造性或者艺术性的指向。“实存哲学”说到底是一种艺术哲学。“实存哲学”指示着艺术的未来性。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宁愿说“未来艺术”而不说“当代艺术”。

所谓“未来艺术”当然也意味着“未来的艺术”。对于“未来的艺术”的形态,我们还不可能做出明确的预判,更不能做出固化的定义,而只可能有基于人类文化大局的预感和猜度。我们讲的“未来艺术”首要地却是指艺术活动本身具有未来性,是向可能性开放的实存行动。我们相信,作为实存行动的“未来艺术”应该是高度个体性的。若论政治动机,高度个体性的未来艺术是对全球民主体系造成的人类普遍同质化和平庸化趋势的反拨,所以它是戴着普遍观念镣铐的自由舞蹈。

战后越来越焕发生机的世界艺术已显示了介入社会生活的巨大力量,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回应了所谓“艺术的终结”或者“艺术危机”的命题。德国当代艺术家安瑟姆·基弗的说法最令人信服:艺术总是在遭受危险,但艺术不曾没落——艺术几未没落。

艺术几未没落——艺术在没落中升起。


    进入专题: 艺术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564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