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松
杨奎松,1953年生于北京,籍贯重庆,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及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史,主攻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中苏关系史、国共关系史及中国 社会主义思想史。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论文
- 从“小仁政”到“大仁政”——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中央领导人在农民粮食问题上的态度异同与变化
- 共产国际与中共关系研究中的几个观念和方法问题 ——以福建事变的应对策略为中心
- 对蒋介石“放水长征路”一说若干史实的考析
- 学界为何没有令人信服的战史著作
- 1950年代初农村典型调查资料的研究价值
- 我认识的“老犯人”
- 毛泽东为什么要写《论持久战》?
- 如何认识历史人物的“历史问题”
- 蒋介石与战后国民党的“政府暴力” ——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分析
- 中共中央长征中开过“陈福村会议”吗?
- 关于长征途中毛泽东军事领导地位确立问题的再考察
- 从四次血案看蒋介石决策的智与不智
- 杨奎松 王奇生 应星等: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中国革命
- 毛泽东是如何发现大饥荒的 ?
- 爱乡与爱国
- 战后初期中共中央土地政策的变动及原因
- 中苏国家利益与民族情感的最初碰撞
- 也谈“去政治化”问题——对汪晖的新“历史观”的质疑
- 以论带史的尴尬——汪晖《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一文纠谬
- 知识分子“投诚”的宿命
- 中共建党初期职业革命家活动经费从哪来
- 孙中山与共产党——基于俄国因素的历史考察
- 牛兰事件及其共产国际在华秘密组织
- 孙中山到底爱国不爱国——兼评李吉奎《孙中山与日本》与俞辛焞
- 马、恩、列、斯—毛?
- 五十年代领导干部的工资住房轿车待遇
- 中条山战役“出兵”之争——读邓野文对中条山战役国共交涉关键的研讨
- 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
- 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共红军的一次尝试
- 历史的湮没与改写——有关1946年安平事件真相与中共对美交涉再考察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如何清除美国文化在华影响
- 从供给制到职务等级工资制——新中国建立前后党政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 怎么会有人这样写历史?——评金一南《苦难辉煌》
- 孙中山与日本关系再研究
- 1927年南京国民党“清党”运动之研究
- 毛泽东为什么放弃新民主主义?-关于俄国模式的影响问题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进程
- 向忠发是怎样一个总书记?
- 新中国的革命外交思想与实践
- 中国外交60年——腾讯新闻“历史学家眼中60年”专题之七
- 国民党的政治失败
- 关于战后中共和平土改的尝试与可能问题
- 张学良的“通共”与蒋介石的置若罔闻
- 皖南事变的发生、善后及结果
时评
随笔
- 你该如何学历史?
- 抗日战争研究理应重视战争史研究
- 著史切忌过急、过糙——对潘佐夫《回应》的回应
-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学术研究的底色
- 我们是谁?
- 以俄为师?
- 大陆蒋介石相关主题研究回顾
- 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激变
- 中共建政后是如何“削藩”的?
- “四海同胞主义”
- 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同与不同
-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政治选择
- 在台北看档案
- 如何看待当年知识分子的软弱?
- 我看毛泽东的成功之道
- 我为什么要写西安事变
- 谁在西安事变后“坑”垮了东北军?
- 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清除美国影响
- 毛泽东为何捍卫积怨已久的斯大林?
- 西安事变中毛泽东曾提议除掉蒋介石
- 张学良入党之谜
- 中国为什么不易实行民主
- 六十年前“中国道路”夭折始末
- 平型关大捷到底歼敌多少人?
- 60年前的“中国道路”
- “中国道路”的推广与夭折
- 毛泽东为何对职务等级工资制不满
- 历史研究中的人性取向问题
- “我只是平凡的人”——张学良去世感言
- 关于《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联想
- 愿那样的历史不再
- 学术研究要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
- 浅议中共党史研究的特殊性
-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
- 历史研究的微观与宏观
- 实事求是地总结抗战史的经验与教训
访谈
- 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 潘光旦与他的时代
- 直面中国革命
- 建国初为何几乎所有知识分子都有思想转变?
-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不只是逼蒋抗日
- 相比西方,中国知识分子与社会脱节
- 关于建国以来党政干部收入的问答
- 高王凌 杨奎松 黄道炫 李里峰:土地革命七十年
- 杨奎松 韩钢 王海光:国史研究何去何从
- 历史研究是对人的研究
- 革命的爆裂程度取决于领导层的社会阶层
- 知识分子的“软弱”与爱国
- 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 毛泽东时代不是大多数农民的理想归属
- 很右的人觉得我“左”,很左的人又觉得我“右”
- 任何读起来痛快解气的历史书都值得怀疑
- 中国革命与苏共
- 杨奎松、陈丹青等: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
- 中共需要保持灵活性
- 党史研究应有更宽广的思维
- 不能以党史代替国史
- 新起点上的建国史研究:国史不是党史
- 权力平等,才能分配公平
-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新起点上的建国史研究
- 社会发展中的“阿凡达”式困惑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