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
龙应台,作家、社会批评家、思想家。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并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台北市文化局长等。现任香港大学传媒及新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著有《野火集》等作品多种。在欧洲、中国两岸三地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
时评
- 野蛮有没有限度
- 政策制定中的一路思索
- 给我们一个政治家
- 台湾未来,一块三毛?——四大问就教于总统候选人
- 路走得宽阔,人显得从容
- 我怎么上「陈水扁」这一课
- 注视一个古都的蜕变——我看北京奥运
- 不会闹事的一代——给大学生
- 中国公厕,形成舆论的公共场所?
- 没有民主,不会有马英九的鞠躬
- 你不能不知道的台湾──观连宋访大陆有感
- 走过的路
- 冷酷的政治盘算
- 民主陷阱
- 一个警察的背后
- 我就这样认识了广州
- 黑色玻璃罩
- 别把蚕丝当铁丝——我看马英九访港被拒
- 民间力量强大才是真正国力所在
- 呼唤公民运动的开展
- 想像人文港大
- 五十年来家国——我看台湾的文化精神分裂症
- 向核心价值迈进,超越台湾主义
- 为台湾民主辩护——与华人世界对话
- 盛满“中国中国中国”的瓶子
- 一个美国人死了
随笔
- 香港精神还在吗
- 谈《我的祖国》合唱一事
- 制度性教育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两件事情
- 2015年末维也纳的两天
- 如果你愿意去给河马刷牙
- 第一里路
- 新的“野火”,从哪里开始?
- 毒药
- 想念草地郎
- 祟洋或反洋,我们都是别人的奴隶
-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 巨人之死 (外一篇)
- 《红灯记》在台北
- 罗素的一九二二
- 涌动
- 中国人也是有名字的
- 正眼看西方
- 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 “对立”又如何?
- 难局
- 我村
- 普通人的文明和野蛮
- 低调
- 纳粹
- 你应该学会不相信
- 一个没有墙的华文世界
- 寂寞
- 薄扶林
- 亡命之徒的救赎与绝望——我看《色,戒》
- 贪看湖上清风--侧记「色戒」
- 历史课
- 你来看此花时——爱情
- 一张考卷
- 你来看此花时——忧郁
- (不)相信
- 十七岁
- 你来看此花时
- 谁的添马舰──我看香港文化主体性
- 我们记得谁?——献给冷战中所有的牺牲者
- 孟子和小科员
- 古巴——主义活标本、马列博物馆
- 两个世代的相互诘问——第二颗眼泪
- 在“仰德大道”上
- 你是有选择的
- 孩子,你喝哪瓶奶?
- 文化的“伪差异”
- 今天这一课:品格
- 栽培香港
- 向左走,向右走 地平线有多远
- 如果文化也能长荣
- 守在狭隘的现代里
- 在一个有文人的城市里
- 野象
- 满山遍野的茶树开花
- 咏儿和慧儿──文明小论
- 父亲的家乡
- 罗素,一九二零
- 玉兰花
- 阿拉伯芥
- 四千三百年
- 阳光照亮你的路
- 什么是文化?
- 2005幸福就是……
- 你不是一个“混蛋”
- 是野马,是耕牛,是春蚕
- 我能不能「叛变」?
- 十八岁那一年
- 在紫藤庐和 Starbucks 之间──对「国际化」的思索
- 如果你年轻却不清狂
- 面对大海的时候
- 我独独看不到香港
- 足球,少年,国家
- 当权力在手
-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 栽培香港
- 论公共空间的必要
- 硫酸不能烤蛋糕——如何教孩子再相信
- 活过底片的世界
- 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
著作
演讲
访谈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