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宇军
方宇军,1951年生,安徽合肥人,退休前系贵阳市委党校教师。年轻时即潜心社会问题的研究,职称职位未萦于怀,匡时济世常绕吾心,上下求索,八方觅径,思接中外,意联古今,流连忘返,载欣载奔,竟成蹉跎。五十岁后方有著作问世,喻其笨鸟,先飞后至。陆续有《从中国到世界——人类文明的深层危机》,《经济学的新框架——兼及西方经济学的批判》,《中国传统的政治道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华法系的过去与未来——重建中华法系刍议》出版,知学术乃公器,不敢违心,耻言阿世。有幸得爱思想网知遇,遂有老骥奋蹄之机。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论文
- 从宋先生大作所想到的
- 中华法系的重建
- 当代中国法律的困境
- 中西方法系的砥砺
- 权利至上的西方法系
- 中华法系中的权利
- 道德与法律的历史纠葛
- 法律的时代印记
- 中华法系的独出特点
- 中华法系的沿革
- 法哲学的独得之秘
- 法律的起源
- 《中华法系的过去与未来——重建中华法系刍议》导论
- 中西方法系的化合
- 道德关系的内在张力
- 权利关系的两极化
- 西方法学中道德的地位
- 西式民主与中国法律之不谐
- 中国法律的根本遵循应是什么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
- 私有产权的经济学解释
- “林张大战”的经济学启示
- 浅论中华历史周期率
- 社会分工在经济学中的位置
- 中国近代为何落后于西方
- 道德缺位的当代法律[1]
- 西方权利的社会根源
- 人类文明起源新论
- 中国历史上的权利
- 对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反思
- 生产方式变化对法律的影响[1]
- 对中华法系独出特点的误解
- 经济学第一定理
- 中华法系与世界其他法系的根本区别
- 人性善与人性恶的历史走向
- 法哲学的方法论选择
- 西方法哲学的终极追问
- 中华法系与西方法系之大分
- 法哲学的中国思考
时评
- 此投资非彼投资——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之谜(二)
- 中国房地产业的功与“过”
- 也谈资本与企业家
- 致中国法学界的公开信
- 中华法系论者尤有进乎(下)
- 中华法系论者尤有进乎(中)
- 何勤华先生的逡巡
- 向张晋藩老先生请宜
- 与张文显先生商榷
- 道德为本与道德愿景之区别
- 中华法系需要正名吗?
- 解决“恶的对立”是否为法律所独有
- 西方法律是否“权利有余,道德不足”
- 权力的腐败
- 孙国东 批评与回应(之四)——关于《中华法系的过去与未来》的书信往还
- 孙国东 批评与回应(之三)——关于《中华法系的过去与未来》的书信往还
- 中华法系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 “权力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 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 “公共利益”辨析
- 权力概念应是西方现代的还是中国古典的
- 权力与权利是平行的吗?与童之伟教授商榷(之一)
- 依法治国切莫形式化
著作
- 中国传统政治的现代转换
- 中西方政治精粹的比较
- 西方现代民主政治
- 西方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冲击
- 中国传统政治的局限性
- 中国传统政治的迷局
- 中国传统政治的辩诬
- 政治的核心及其规定性
- 中华历史的大格局
- 《中国传统的政治道路——党执政的基础》导论
- 《中国传统的政治道路——党执政的基础》序
- 《经济学的新框架——兼及西方经济学的批判》结论
- 货币的作用
- 经济周期
- 失业与就业
- 经济增长理论
- 整体经济运行的格局
- 利润
- 利息
- 劳动力价格
- 一般的商品价格
- 人与人的对立
- 个人利得最大化
- 产权私有
- 社会分工
- 《经济学的新框架——兼及西方经济学的批判》导论
- 《经济学的新框架——兼及西方经济学的批判》自序
- 经济学的当代使命
- 中国传统政治的精华
- 权利的历史作用
- 权利在西方法律中的历史演进
- “千古沉冤”话权利
- 中华法系的深邃法理
- 具有世界共相的法律起源
- 知识学背景的法律起源说
- 探究法律起源的重要性
演讲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