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邦和:希特勒为什么不是德国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64 次 更新时间:2015-10-25 21:05

进入专题: 希特勒  

盛邦和 (进入专栏)  


提要:希特勒怎么不是德国人呢?他当上德国元首还不是德国人?然而追根究底希特勒还真的不是德国人。他是地道的奥地利人,为什么来到德国求“发展”?为什么在德国造党建纳粹?为什么率军吞并奥地利?本文为作者的一篇游学笔记,有暇垂览。



这是奥地利边境小镇布劳瑙。踏上由无数花岗岩石块鋪就的街道,希特勒的故居还真不好找,问到多少行人,回答你的竟是一色的呆滞与迷茫。这也难怪,这里的居民心中盘踞着一个怪影,一个顽固的潜意识,拒绝联想曾有一个狰狞的魔王在此降生。几经周折找到这个地方。一栋普通的楼房,未存任何特殊的铭牌和标记,不加留意,还真不知道这就是当年鬼魅出世的“洞穴”。


大门紧闭,树木森森,不远处一块巨大的顽石,像垂死的猛兽匍匐地面,据说是希特勒诞生一百周年时特地从奥地利上奥州首府林茨附近的毛特豪森集中营搬运过来。这给本来不寻常的居所,增添了浓郁的悚然肃杀的气氛。走近去看,石头正中镌有话语:“为了和平、民主和自由,不再出现法西斯主义!数百万死难者的提示”。具有反讽意味的是此所住宅现在成为一个社会组织经营的福利场所,40位智障残疾人在此从事一些简单的工艺制作。要知道,在纳粹肆虐的年代,等待残疾人的不是做工的作坊,而是被虐死后草草掩埋的坟场。作坊的负责人霍曼告诉来访者,你们是首批走进希特勒故居的东方人!刘定国在《布劳瑙:一个特别的奥地利边境小镇》一文中这样回忆。


来过奥地利与德国的游人,都会被这里一条条美丽的大河所吸引。群山黛紫,峡谷苍萃,绿波万顷一线,远从天际而来。中欧有山,第一名山阿尔卑士山。中欧有海,浩淼北海人所皆知。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士山,北流入北海,全长1232公里。另一条大河多瑙河。提起它,耳畔会回响起伊凡诺维奇创作的圆舞曲“多瑙河之波”。优美舒展的旋律如同流水,淡淡的哀愁是水上的涟漪。多瑙河的源头在德国西南部黑林山的东坡。从西向东流经奥地利、匈牙利等九个国家,最后于乌克兰境内直泻黑海。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比莱茵河更宽更长,说它是中欧第一大河并不为过。据说河水一年中变换8种颜色,充满了神奇梦幻的色彩。


多瑙河东岸有一条大支流,名叫因河。因为发音近似,人们常常把因河与莱茵河混淆起来。其实它属于多瑙河水系,与莱茵河没有干系。因河全长510公里。发源于瑞士格劳宾登州吕吉诺湖,穿越奥地利境内上德国的巴伐利亚,成为奥地利与西德的一段自然边界。因河有名,因为绿波之畔奥地利一方座落着一个小城叫布劳瑙。它是希特勒的故乡。布劳瑙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如果说地图上奥地利像一把小提琴,那么布劳瑙镇就是“小提琴”的指板。它恰好处于欧洲的中心位置,人称“欧陆心脏”与连通欧洲各地的“十字路口”。


布劳瑙早在810年已经显现市镇的规模,是奥地利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是因河边上的一个繁忙的码头,大宗的食盐交易使它成为贸易枢纽,同时也变身为军事要塞。历史上的布劳瑙,其身份定位游移不定,像自鸣钟的钟摆在德奥之间来回摇摆。最早属于德国巴伐利亚州,1779年划入奥地利版图。1809年重返巴伐利亚。1816年再次回到奥地利。虽说是希特勒的出生地,但宛如世外桃园的美景依然醉人。夜间散步在沿河的小街上,水声潺潺,河桥美观,绿荫花丛里虫儿吟唱。抬头则可望星空疏朗,天街依稀。白天站在高地,小城轮廓尽收眼底。绿色的树林铺向远方,赭色的屋宇点缀其间。空气里弥漫着橄榄油特有的酸甜味道,与因河涨潮时飘逸的水腥味混杂起来比较好闻,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1889年4月20日一个雾朦朦的夜晚,因河呜咽,推着细浪。布劳瑙镇的一个客栈里,传来阵阵婴儿的哭声。一位名叫克拉拉的年轻妇女诞下一名男婴。这就是后来的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希特勒出生地的那个客栈叫达夫勒旅馆,座落在sVorstadt街219号。希特勒父母租用了第三层。从左向右数第3个房间,希特勒诞生在此。


克拉拉和希特勒的父亲生过6个孩子。他们是古斯塔夫、伊达、奥托、阿道夫、埃德蒙与葆拉。其中只有阿道夫和葆拉长大成人,其余有的死于产褥期有的因白喉丧命。希特勒的父亲叫阿洛伊斯,他是布劳瑙边境小镇的海关官员。一名42岁的农妇与流浪磨工生下的私生子。阿洛伊斯结婚时,已经48岁,新娘才25岁。这是阿洛伊斯第三次结婚,此前的两次婚姻都很不幸。他经常酗酒,有严重的家暴倾向。史学家蒂莫西·里巴克和弗洛里安·拜尔在档案馆中发现有关希特勒亲属信息的尘封的文件。这些文件说明,希特勒家族近亲结婚的例子十分频繁。希特勒的祖父名为内波穆克·许特勒,祖母名为约翰娜·许特勒,他们分别是马丁·希德勒的儿子和孙女,而希特勒的母亲竟然是他父亲的外甥女。无独有偶,希特勒成人之后,也与自己的外甥女热恋。格莉·劳巴尔是希特勒同父异母的姐姐安格拉的女儿,后来成了希特勒的情人。她的结果很凄惨,于希特勒慕尼黑的寓所用枪支自杀。轻生动机很可能是失恋。


希特勒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阿洛伊斯,与父亲同名。做过酒店招待,后来在柏林开了一家酒馆。阿洛伊斯回忆小时候的家庭生活,这样说:“父亲的高声咒骂伴随着阿道夫的吼叫声。阿道夫每挨一下打母亲就随之颤抖,然后用身体保护被打倒在地的儿子。”保罗·C·马丁在《希特勒家族的秘密》一文中披露了这些情况。父亲阿洛伊斯死后,阿道夫·希特勒继父亲之后,成为新一代的家中暴君。葆拉在回忆录中写道,她与同父异母的哥哥阿洛伊斯和母亲,常常不得不忍受阿道夫长达几个小时的训斥。希特勒还命令葆拉改姓沃尔夫,以免暴露身份,并阻止妹妹的爱情,不希望妹妹结婚。从遗传学的角度看,希特勒与众不同的秉性气质,其残忍与暴戾,与他出生于近亲家庭及其上代不平常的经历有关。他和爱娃一辈子为情人关系,当爱娃提出结婚和想要孩子,希特勒坚决地拒绝,理由是天才的后代不适合生孩子。他是不是已经发觉,自己怪异超常的体质,会把不良基因传给后代。


希特勒6岁上小学,11岁上中学,萌发艺术家之梦。13岁时父亲病逝,和母亲一起住在市郊;17岁时来到维也纳,迈开走向江湖,准备去翻江倒海的第一步。夏伊勒在《希特勒的崛起》一书中这样写道:诞生地点在德奥边境,后来证照有重大意义。希特勒早在青年时代就有这样的思想:德国和奥地利,这两个德语民族不应当有边界隔开,应该属于一个国家。这种想法日益强烈不可遏止。他35岁蹲在德国一所监牢里,口授堪称第三帝国蓝图的名著《我的奋斗》,头几句话就念叨他的出生地。“今天在我看来,命运竟然选择因河畔的布劳瑙作为我的出生地,似乎是一种天意。因为这个小小的城镇坐落在两个日耳曼国家的边境上,而我们年轻一代的人至少已把竭尽全力统一两国作为我们毕生的工作”。希特勒看自己为朝圣的使徒,他要倾己毕生实现使命,而这个边界小城“成了一项伟大使命的象征”。(夏伊勒:《希特勒的崛起》。)


在希特勒的思路上不存在一个单独的德国概念,也不承认他的母国奥地利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希特勒只承认“德意志”,只认可“日耳曼”。他的梦想是要建立“德意志和日尔曼的帝国”。历史上的“德意志”原本是一个大地域,包括西里西亚、但泽(现归波兰)、哥尼斯堡(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德国、奥地利。德意志说的是地域与种族,主要指地域,德、奥都在这个地域。日耳曼说的也是地域与种族,主要说的是种族,德、奥都在这个种族。德国与奥地利的关系就是这样,譬如战国时代的吴、越,都在中国地域,都属于汉民族。奥地利人很多是日耳曼人(德意志人)。


远在一千多年前就曾出现的神圣罗马帝国(962年至1806年),全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也叫“第一帝国”。这是由日耳曼(德意志)人建立起来的帝国,由普鲁士与奥地利为主体的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的前缀词有两个,一个是德意志,一个是日耳曼。希特勒一辈子强调这两个词。19世纪末,普鲁士王国强大起来,击败奥地利,又战胜丹麦与法国,最终建立德意志帝国。这是所谓“第二帝国”。由于这个帝国没有把奥地利包括进来,希特勒认为是残缺与非正式的,他的“第三帝国”一定要做完整性修正。“第三帝国”志在吞并法、英,占领东欧与俄,“统一”欧洲,有点像“神圣罗马帝国”。与前二个帝国不同的是,野心更打,志在囊括世界,实现“宇内统一”。名字也给他想好了,就叫“日耳曼世界帝国”或“德意志世界帝国”。只不过暂时叫它“第三帝国”。


在希特勒看来自己是奥地利人还是德国人都无所谓,横竖是德意志人或日耳曼人。

一战后,德国战败,凡尔赛合约规定德、奥永远不可合并。对于凡尔赛合约,希特勒恨之入骨。希特勒在德国建纳粹党,党徒散在于德、奥两地。希特勒在多个场合,声言他的祖国是“大日耳曼帝国”,奥地利仅仅是“日耳曼民族的支派” ,早就应该回归到大日耳曼的图版上。


他指责奥地利对于日耳曼缺乏应有的忠诚爱护之心,而哈布斯堡皇室的存在则是“日耳曼人民的一个障碍”。希特勒反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的内外政策,尤其是它的民族政策。希特勒的种族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对于奥地利日益显著的“民族杂居”的情况深恶痛绝,异常敏感地觉察到“寄居”在奥地利的其它民族将严重侵害日尔曼人的生存利益。他直言:“因为我对于这些的认识太清楚,使我非常痛恨着奥地利!”


希特勒上台后首着先鞭的大事就是将德国与奥地利合并,形成“真正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日耳曼帝国”)。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威逼奥总理 K.舒施尼格(1897~1977)应诺德国特赦被囚禁的全部纳粹党员,把奥地利纳粹分子 A.赛斯-英夸特推上内务部长兼保安部长的宝座。此后“奥政府被共产党暴徒包围”的消息散布开来,奥政府请德出兵的假文件紧急出笼,以此为借口德国军队踢着正步开进奥地利。希特勒随即到达维也纳宣布德奥合并,奥地利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东方省”。据说,德军进驻,奥地利举国欢腾。战后,奥地利不被列入受害国,而与德国一起被划为侵略者与此有关。


希特勒在德、奥合并后的1938年回过一次布劳瑙,还出资为家乡修建了一座小桥。为了迎接游子的“衣锦还乡”,整个布劳淄淹没在印有纳粹标志的旗海之中。每条街道都挂上“元首”的巨像。希特勒的出生地达夫勒旅馆成为奥地利纳粹办公室。时过多年,无论德、奥,都十分警惕“新纳粹”的抬头。每逢希特勒生日,“故居”烛光闪闪,前来招魂者络绎不绝。新纳粹分子还想把故居买下来,作为“朝圣地”。对此当地居民坚决反对,他们做出决定自己出资,收购了这栋楼房捐给国家。


盛邦和: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国际关系论研究室外国人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第一个文科博士,获日本爱知大学博士后研究证书。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津贴专家。

进入 盛邦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希特勒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3179.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