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儒:正确解读一国两区及两岸一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96 次 更新时间:2012-08-27 14:37

进入专题: 两岸关系  

蔡逸儒  

首先,笔者必须强调的是,外界在解读两岸关系时,通常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尤其许多曾经或现在仍在体制内工作,或参与其事的人往往知道最多,但又因为各种原因不得随便对外发言、表示意见。其次,大家在观察同一事件时,往往由不同角度切入,能够切中问题要点者固然功力深厚,但有些人往往是雾里看花,越解释大家越迷糊,反而失去了焦点。

难怪两岸问题不但难解,有时双方还要刻意透过不同方式,才能让外界了解问题的重点,厘清自己的本意。举例来说,通常只有知情者才能理解,哪些媒体的哪个栏目才能真的反映双方当局的真正想法。早期的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的评论员文章当然代表中共官方的立场和观点,如今香港中评网的北京来论同样是以间接的方式,正确反映大陆对某些事情的官方立场。

没错,今年3月22日,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北京会见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时,说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地提出一国两区的说法,结果立刻引来台湾内部的冲击,国际媒体的关注。接着在7月28日,中国大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提出两岸一国的讲法,同样在台湾内部产生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善意,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退却,意在矮化台湾。莫衷一是。

关于吴伯雄有关一国两区的说法,确实是国民党党主席马英九总统托吴伯雄传话,吴本来要用自己的话表达,但后来说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于是拿出稿子照念。据在场的双方高层人士表示,当时只觉得吴伯雄有关两岸同属一中,两岸并非国与国关系的讲法可能会在台湾惹出麻烦,结果外界的焦点却放在一国两区上面,而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后来的讲话就是希望外界不要被一国两区的说法转移了焦点。

同样的,贾庆林的谈话重点是一中框架,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但就像上次吴伯雄一国两区的重点是在两岸同属一中一样,结果又被媒体和外界搞错了焦点。从北京的角度出发,两岸同属一中和两岸一国其实只是不同的表述,是对今年3月国共两党会谈的一项正面、延续、积极、善意的回应,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有人甚至说,这是有意为民进党调整大陆政策创造条件,结果却又被污名化了。

大陆打压台湾类似家庭暴力

后来马英九总统有一国两区的一国就是中华民国的讲法,从台湾的角度来说,这是言所当言,但却有学者将其解释成为,中国大陆当局也肯定这种说法,认为这是对北京的一种善意表述,这就有点不知所云了。对北京来说,这是台北按照自己现行规定(宪法)的讲法,北京没有所谓接受或肯定与否的问题,而且这是台湾单方面的讲法,将来在两岸谈判时,当然要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说法。

关于两岸一国的事情,台北各界、不但绿的强烈批判,连蓝营部分人士也认为这是一种倒退,有人说即使这是一种善意,但也不能由北京当局嘴中说出,因为台湾只同意一中各表中的各表,一国会让人连想到一国两制,一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在台湾绝对没有市场。从好的角度看,这是戒慎恐惧,想要增加谈判筹码,但从坏的角度看,这也反映出台湾缺乏自信,凡事都从阴谋出发的一面。

笔者日前在大陆参加学术会议,期间台湾学者提及,中国大陆口口声声两岸同胞都是一家人,但却在国际上处处打压、封锁、威胁,让人颇有受到家庭暴力的感觉,颇为感人;但大陆学者则拿出联合国2758号决议案,说是台湾并不被国际承认为一个主权国家,同样讲得理直气壮、义正词严。最后,大陆资深学者下结论说,今天两岸一切的问题源起于政治定位,也就是两岸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家人可以不谈利害只重情感,但如是外人则另当别论。一如所知,过去四年多来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了两会协商,也达成了一定的成果,如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和全面三通等等,但两岸如果要进入政治性的对话与谈判,恐怕还需要有个比九二共识更进一步的什么“东西”,据说双方都在为此绞尽脑汁想要找到一条出路。或许有别于一中原则,一中框架的说法和构想就是一个可以进一步尝试的办法。

如果双方,尤其是台湾能够摆平内部压力,在确定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一中框架下,双方或许可以尝试进一步从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阶段性的先走向治权相互承认,彼此认真、理性的面对对方的旗、歌、号及官职问题。而台湾民众所最关切的军事威胁及外交活动空间问题,说不定也可以在这个方案下找到一定的解决方案。

政治是一门艺术,而谈判更是一定需要妥协,实力是个关键因素,双赢当然是个最高的境界,但在现实世界里,面子、里子都要的好事恐怕不太多见。(来源:联合早报)

    进入专题: 两岸关系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682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