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两岸内外与完全统一:二十大报告涉台论述的理论解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846 次 更新时间:2023-01-17 00:39

进入专题: 台湾问题   两岸关系  

田飞龙 (进入专栏)  


一、引言:祖国统一新的里程碑

在举世瞩目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政治上作出权威而清晰的宣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这是具有非常意涵及分量的政治决断,表明:其一,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是相同的“历史车轮”,是历史与逻辑的强关联,不存在缺少国家统一要素的民族复兴;其二,“历史车轮”是一种历史承载、历史规律和历史力量,这里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复兴当代史的华丽篇章;其三,两岸关系的唯一前途是“完全统一”,不存在“台独”的任何空间,也不存在损害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任何“不完全统一”的有害方案与前途,所谓“完全”就是主权与治权的完整性回归;其四,“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共同的主观意志和客观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民族共同精神力量与实践行动的内在协调与实现。这一政治决断,放在二十大整体性的民族复兴大逻辑中,可以视为祖国统一进程新的里程碑。

完全统一是二十大报告关于台湾问题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根源于中国共产党设定的历史任务,而这一历史任务被认为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意志,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政治判断与实践追求。完成这一统一目标的路径被设定为具有优先次序的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其中的和平方式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非和平方式即“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祖国完全统一的目标高于一切,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尽管存在先后次序,但都是选项,也都是有着相应触发机制与实施条件的。非和平方式之触发机制,从国内法律而言,主要规定在《反分裂国家法》第8、9条。随着两岸对抗升级与外部势力干预的深化,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关于解释或修订上述非和平方式条款的动议。美国《台湾政策法》的启动和挑衅,与“台独”势力的“法理台独”冒险行动一样,都是对上述底线逻辑与行动条款的冲击和测试,从而呈现出新时代涉台涉外斗争的激烈化与高度风险性。将台湾“乌克兰化”将成为外部干预势力利用“台湾牌”的最危险动作,也是两岸关系的极限风险所在。

二十大报告涉台论述充分意识到“两岸内外”的联动效应,意识到外部干预势力对两岸完全统一进程的结构性阻挠作用,特别提出反“独”促统及反对外部势力干预的行动逻辑及要求。台湾问题牵涉到的“小两岸”(大陆与台湾)和“大两岸”(中国与美国)的复杂辩证关系,是完成祖国完全统一必须聚焦和破解的难题。对中国而言,这是拆解美国霸权结构、维护自身主权利益的一次正当而富有斗争内涵、智慧挑战性的总体战,而对美国而言,这是霸权自卫与冷战咒语重临的一次世界体系权力斗争与地缘政治决战。“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霸权理由及其最后的对抗,无法逆转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正当意志与行动力量。

二、历史任务、民族意志与总体方略

以政党代表国家,是一切现代政治体系的基本形态。这一形态是对古典君主制与贵族制的替代,是民主原则及其制度化的必然结果。但政党政治不能简单等同于西方的选举民主模式。西方现代性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内在裂变和斗争,出现了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前者是资产阶级法权的缔造者和护卫者,以服务资产阶级利益为政治使命,后者则属于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思想引领者,秉持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解放哲学及其实践体系。《共产党宣言》(1848)非常精辟地呈现了两种制度与政党模式的差异性。中国共产党属于后一种,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长期进程中发展出了中国特色和中国制度理性。

二十大报告在整体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代表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宣言,其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在宏观层面可以简化表述为民族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者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性与中国属性,后者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性与人类属性。祖国统一在二十大报告中被界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真理观与使命观的体现。通常而言,资产阶级政党不会宣扬和诉诸什么真理或历史任务,而是作为利益阶层的政治代表谋求纯粹世俗的权力和利益,民主选举的“轮流坐庄”游戏满足了世俗性权力和利益的周期调整需求。资产阶级宪法上不存在“法定执政党”的概念和制度,不存在经由执政党意识形态而确立的国家指导思想,因为资产阶级国家另有“上帝”之存在,有资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存在,政党只需充当其选举工具和政治利益分配的有限功能即可。无产阶级政党是不同的,在完成阶级革命、夺取政权之后,需要作为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及整体人民的政治代表,需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并实现对国家事务的全面领导。无产阶级政党除了选举程序和法律固有授权的权力来源之外,更根本的权力来源是以真理代表制和实质代表制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将自身使命界定成: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国家统一被视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的核心指标。

“历史任务”论可追溯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哲学及其使命神圣性。在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政治力量的长期竞争以及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了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及内在的政治代表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真正的规范性基础。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必须放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哲学脉络中加以理解。“历史任务”不是政策性任务或阶段性目标,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塑造民族意志、验证政治合法性的核心检验性指标。

中国共产党有上述的使命意识和责任伦理,并以此在政治上具有超过晚清政府、国民党政府的正当性与优越性。“历史任务”具有中国宪法上的规范性确认和承载。在中国宪法序言中有这样的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这里提到了神圣领土和神圣职责,将“历史任务”的神圣性维度予以具体揭示和展开,而完成“历史任务”的关键政治责任必然落到作为国家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身上。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中国宪法上关于国家统一的神圣义务实现了完美的规范性结合。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对国家统一任务的历史性完成来验证其获得人民历史信任与持续享有全面领导权的政治合法性。

为推进完成祖国完全统一,在十八大以来的中央领导与实践下形成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方略不同于方案。方略是战略大端,是在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原则与框架,而方案则属于具体化的实施细则。方案本身也是方略恰当运用的结果,是方略的一种理性预期和过程性成果。这一总体方略是在所谓“非凡十年”(2012-2022)过程中应对危机与主动创造而成的,具体包括如下要点:其一,“一个中国”法理原则的至上性,这一原则不是谈判或协商的议题,而是前提,这也与邓小平在港澳回归谈判中关于“主权问题不可谈”的原则立场保持了一致;其二,反“台独”与反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斗争,以斗争方式威慑反对力量,最大限度创造和平统一的完整、可持续的实施条件;其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的基础工程,以两岸中国人及其心灵契合与利益融合作为两岸完全统一的共同体结构基础和契约心理基础;其四,主场统一的历史责任与行动逻辑,即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与主动权,主动创造议题、形势、机会和路径以推进两岸完全统一进程,寻求政治突破和制度实现;其五,过程与结果、统一与治理相协调的整体观与实践观,坚定心智,周全谋划,谋定而动。这一总体方略凝聚了新时代对台理论与实践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创新论述以及结合“大两岸”与“小两岸”的战略统筹结论,是科学与可行的。

三、“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与爱国者治台

二十大报告对“一国两制”作出了史无前例的科学论断和清晰指引。在报告第十三部分“一国两制”专门章节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时代哲学框架:其一,“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社会主义的创新成分,不是资本主义的颠覆成分,从而在理论上严谨而科学地解决了“一国两制”的政治身份与正当性问题;其二,“一国两制”是港澳回归以来的最佳制度安排,这里的“最佳”是实践的、动态的、可检验的,港澳“一国两制”实践的充分成功对台湾社会有强大影响力,也对中央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涉台方针有重要的支撑意义;其三,“一国两制”必须长期坚持,从而终结了由“五十年不变”相关话语争论带来的思想混乱与信心动摇,“长期坚持”成为“一国两制”新的生命周期编码格式,也是中央继续战略性发挥“一国两制”在国家统一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杠杆作用的权威信号释放。

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方案,首先是放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思考和定位的。从“一国两制”的政策起源来看,解决台湾问题是首要考量,但历史实践次序上是港澳先行,以港澳经验示范台湾。这体现出:其一,“一国两制”本身是科学框架,可灵活运用于港澳台的国家统一问题与国家现代化问题上,具体个案经验可相互借鉴与促进;其二,“一国两制”是国家决策和国家宪制安排,港澳台地方是适用对象,成熟一个适用一个,从整体国家利益而言并无分殊。

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这是涉台论述的最关键部分,涉及到“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方向判明与接力探索。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坊间舆论容易陷入简单化的“和统”、“武统”的对立性叙事之中,对于“一国两制”的和平性质及其争取和平发展最大机会的杠杆作用缺乏理解、讨论与探索的耐心和智慧。由于存在“大两岸”范畴美国霸权的结构性限制以及美国遏制中国的新冷战压力,台湾问题将成为中美对抗最激烈和最高风险性议题,需要我们周全思谋和行动。同时,“小两岸”范畴的“台独”分裂势力及台湾内部民主的本土化、民粹化取向,造成了对和平统一基础和方向感的严重干扰与破坏。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以来,台湾社会及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存在波动,“台独”势力刻意进行污名化。这些因素叠加起来,甚至反向冲击到了大陆民众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信心和坚定性。

二十大报告以“最佳”和“最有利”的强化论述肯定和推进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优先性和价值优越性:其一,“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相比于任何其他方案都具有成本最小、收益最大、外来干预最可控的优势;其二,“一国两制”方案的最大受益者是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而对民族整体利益和民族复兴负责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政治伦理所在,“一国两制”深度契合了这一点;其三,从基本理论逻辑来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和平统一”既是“一国两制”的逻辑前提,也是“一国两制”要实现的最基本政治目标,在非和平方式下完成统一,很难想象中央会存在对地方的高度信任并作出高度自治的授权;其四,“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是开放性的民主协商方案,在满足“一个中国”原则的条件下,在两岸共同承认“九二共识”并有共谋统一的相向而行的政治行动基础上,台湾同胞有充分的民主参与权利和政治创意空间来具体填充这一方案的关键细节,共同协商制定适用于和平统一后台湾社会治理的主要原则和制度要素,并可以在国家制定“台湾基本法”过程中继续发挥民主协商和建设性参与的政治作用,为台湾未来的良政善治和繁荣稳定作出主体性贡献。

在有关和平统一力量及治理主体的论述中,二十大报告实质性确认了“爱国者治台”的根本原则。报告提出“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伟大祖国永远是所有爱国统一力量的坚强后盾”,这里的“爱国统一力量”是指热爱祖国、赞成统一的政治力量,他们是两岸完全统一的重要行动力量,也是统一后台湾治理的主体力量。他们可以被称为“爱国爱台力量”,是在爱国前提和框架内的爱台力量,与港澳范畴的“爱国爱港力量”、“爱国爱澳力量”具有政治上的同等价值与功能。在2022年8月10日中央发布的第三份涉台白皮书中,有这样的政治表述,即“所有拥护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台湾同胞将在台湾真正当家做主”,这里的“真正当家做主”有着深刻的政治意涵:其一,目前的台湾民主受困于“台独”势力裹挟与美国干预控制,台湾同胞不能做到真正的自主;其二,统一后的台湾治理中,爱国爱台力量是自己家园的治理主体,在国家保护和支持下可以真正做到当家做主。而在中央的政策框架中,民进党“台独”分裂势力是祖国统一的主要障碍,是清除的对象,不仅要从政治上清理,还要从法律上追惩。笔者以为,在二十大报告的论述精神下,在新时代两岸完全统一的实际进程中,“爱国者治台”的根本原则及其制度效用、社会效用将更加清晰和可持续地展现出来。

四、家人与国人:两岸中国人的融合与认同

有国才有家,家国是一体,这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政治哲学。二十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这是对两岸中国人亲情关系与命运共同体关系的确认和凸显。十八大以来,“两岸一家亲”与融合性的两岸经济社会政策得到重要发展,诸多台湾同胞受惠于此。两岸亲情有着历史根据和现实印证,是中国人的“家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其理性根据就在于“家人”意识和伦理,但对于背叛中国人的民族叛徒和分离主义者,则属于民族和宪法之公敌,必须加以严惩。二十大期间提出的党章修正案明确写入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就是对“台独”作为民族与宪法之公敌的认定及惩罚。国家法律及执法机制应当凸显对“台独”更清晰的界定、制裁和惩治,从而为岛内爱国统一力量提供强大支持,并为两岸完全统一创造最佳条件。

在促进两岸融合的过程中,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从经济民生融合到心灵契合的完整政策架构与互动图景。这些融合性措施包括:

其一,在国际层面与海外的任何救援行动中,台湾同胞均可获得来自国家的同等保护和支持。这方面有长期、大量的实例可以证明,而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强大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台湾同胞海外利益保护中的国家行动与国家吸引力将更加凸显。

其二,从中央到地方的惠台措施、政策的体系化与有机衔接。这可为来陆发展的台湾同胞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并在具体利益和价值连接中进一步巩固两岸一家亲的亲情基础和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基础。

其三,在公务行政与国家治理层面,有关制度与政策也有望获得突破与健全化。这可使得台湾同胞不仅享受到经济民生层面的同等待遇和政策优惠,还将在公民权利和国家治理参与层面有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从而塑造台湾同胞对国家宪法与制度更深刻的理解、融入与认同。

其四,基于中华文化共识内涵的心灵契合与两岸共同体及共同社会的深度建构。这是两岸完全统一最深层的文化和精神力量,是两岸文化统战、文化交流融合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

综上,台湾同胞是两岸统一的在场者和参与者,也是共同责任人,是家人,是国人,是民族复兴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民生、公务行政到心灵契合,两岸中国人促进完全统一与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的新时代正在启幕。

五、主权、内政与国家统一的斗争

英国BBC评价十九大是“站在世界地图前的大会”,那么二十大完全可以被视为“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会”。台湾问题与国家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事关对宪法上神圣义务的履行,也事关执政合法性与人民支持度。但我们又必须具有成熟的战略思维和系统的斗争策略,才能在最佳和最可控的成本风险条件下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二十大报告第十三部分涉台论述的结尾一段提出了台湾问题的主权内政属性及为了统一展开的斗争。统一的阻力是显着的:其一,国际层面,主要是美国的霸权干预,美国利用两岸矛盾和冷战机会,实质上对台湾完成了“准殖民地”的控制并以长臂管辖、盟友体系、地缘政治对抗等多种方式阻挠中国的国家统一进程;其二,两岸层面,民进党“台独”势力执政后全力推进“去中国化”,修改、制定具有“绿色专政”性质的“国安五法”和“反渗透法”,全面迎合美国对华遏制战略及对“台湾牌”的极限利用,在“台独”方向上进行全面的制度条件与社会舆论的储备、动员、炮制和滥用,并以多种打压方式抑制岛内爱国统一力量的正当权利与活动空间。

针对上述阻力及和平统一面临的严重威胁,二十大报告在法理逻辑和行动策略上给出了回答,也给台湾统一未来和民族复兴前景以清晰的展示:

其一,台湾地位确定论,即“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这是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与中国宪法共同确立的法权事实,任何扭曲和挑衅都是与国际法及中国人民的整体宪法意志为敌。

其二,台湾问题的解决是内政问题,“要由中国人来决定”。这里的最终决断主体必须是完整的中国人民及其宪法上合格的代表者,不可能是外部干预势力,也不可能是任何形式的、不具有中国人民意志完整性与合法代表性的非法公投。

其三,非和平方式也是选项,是针对“台独”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而采取的必要、断然的措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不能存在简单和平主义的主观幻想,要预料到并准备好一切形式的斗争和方案。而统一高于和平,对国家统一与整体人民利益负责是最高的政治道德,这一点在美国历史上的林肯主义中有再清晰不过的证明。非和平方式是包括“武统”在内的一系列威慑性与惩治性的斗争组合,根本目标是实现两岸完全统一及建立统一后安全、有序的治理秩序。

其四,和平且愿意接受统一安排的台湾同胞,不是任何非和平方式与执行措施针对的对象。他们的合法权益将受到严格保护,他们中的爱国统一力量将成为国家统一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和统一后治理台湾的主体力量。

统一或有不同形式和程度的代价,但完全统一的前景是不会改变的,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身的精神证明与发展力量的放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而台湾社会可由此摆脱美国霸权的殖民性控制与地缘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地位,成为民族复兴未来进程的战略支撑力量和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牵引力量,可与港澳一起协同承担“一国两制”内含的支持国家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制度杠杆作用。在第三份涉台白皮书中,两岸完全统一后的光明前景被描述为:⑴台湾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⑵台湾同胞切身利益将得到充分保障;⑶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⑷有利于亚太地区及全世界和平与发展。二十大报告对白皮书的有关内容和精神进行了凝练升级,对在民族复兴进程中解决台湾问题及应对内外风险作出了科学评估与策略回应。

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里程碑,是习近平新时代在思想体系与制度体系上基本成熟的标志。二十大报告涉台论述在中央既往对台方针政策基础上,充分凝练总结过去十年涉台涉外斗争与民族复兴进程的新实践、新论述与新思想成果,形成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有关论述肯定并深化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及对爱国统一力量的政治支持,推动深化两岸中国人的融合发展与国家认同的塑造,以心灵契合实现两岸完全统一的契约式再造。中央坚持台湾问题的主权内政属性并展开反“台独”、反干预的综合性斗争,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富有智慧、定力、进取心和制度理性的框架谋划。二十大构成两岸完全统一进程的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面向国家统一的斗争新阶段。


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A129]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涉外法治的规范原理与典型制度研究”【北航课题编号:YWF-22-W-205】的阶段性成果。


进入 田飞龙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台湾问题   两岸关系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09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12月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