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儒:中华民国如何才能成为一项资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30 次 更新时间:2014-03-09 21:12

进入专题: 中华民国  

蔡逸儒  


台湾前经建会主委管中闵一句早就没有亚洲四小龙的谈话,震醒了大家,新加坡确实早把台湾远远抛在后面,韩国也今非昔比,早就不把台湾看在眼里,香港则是随着中国的发展而腾飞,如果我们再把台湾这几年的闷经济及相关国家不断把台湾引为失败的负面教材来看,坦白的说,如今许多人确实已经觉得孤臣无力回天,时间不在台湾的一边,台湾的好日子已经过完了,台湾正在往菲律宾化的过程中挣扎,而隧道的尽头还看不到光亮。若说今天台面上的许多政治人物,不分蓝、绿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全台民众可以鸣鼓而攻之,谁曰不宜?

1946年大陆内战全面爆发,三年内国民党政府把大好江山拱手让人,败家也嫌太快了一些,当时居然有人还说“我军转进神速、敌军追赶不及”,避祸抵台的国民政府在痛定思痛之余励精图治,过程中虽然也犯下了许多侵犯人权的错误,但两蒋时期推动的土改、经改以及渐进式的民主发展,还是奠下了后来台湾现代化的基础,但这种少康中兴、全民奋斗的气象为时忒短,在经过李登辉、陈水扁的所谓民主改革及分离主义之后,大家开始勇于内斗,怯于公战,目光短浅内向,一切都是政治挂帅,台湾逐渐失去了方向与动力,平白浪费了20多年的时光。如今若有任何人还敢为过去的两蒋时期,如今的马英九政府说句比较公允持平的话,轻辄被人肉搜索,遭人侮蔑,重则被打为反动保守,政治公审,下场堪虞。

民进党素来喜欢给人戴帽子、打棍子,只准自己有立场,不让别人有想法,既不接受中华民国,又要借壳上市,打着中华民国的幌子反中华民国,简直就是得了便宜还要卖乖。但更令人惊异的是,执政的国民党丢了话语权不说,居然连自己追求的三民主义建国理想和国家统一的目标也不敢坚持,搞了个不三不四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主张,大家同样只晓得机关算尽、内斗内行,所谓的从政同志和党籍民意代表只见师心自用,只有当自己利益受到伤害的时候才会发言表态,那些大老只在中国大陆发表两岸一中、一国两区的谈话,却从来不见他们回到台湾发表这种震聋发瞆的见解和主张。难怪外界有谓,台湾的今天都是政治害的,台湾的政党一个是典型的乱党,另一个则是标准的烂党,不无见地!

事情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许多事情是不会随着人们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外国的月亮确实不比台湾的圆,外人的见解也未必比台湾的专家高明,但是由于事不关己,或许反而比较能够从更高的格局或战略角度来看待问题。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说过,台独已成过去,两岸统一将是无法避免的结果;许多国际友人也都承认,台湾确实受到国际社会不公平的对待,但台湾未来并不可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主权独立国家,国际现实就是如此。

在面对一个衰弱崩溃的中国时,台湾将首先受害,但当中共政权不断成长、茁壮,实力更强时,台湾朝野及民众都不妨想想,15年后,从政治到经济,从外交到国际,从战略到战术,台湾到还剩下多少优势与利基,能与中国大陆进行抗衡,能不悚然?

持平而论,台湾当然不是如此的不堪,如果朝野能够袪除当前的政治及意识形态斗争,知道偏安只有死路一条,不再自外于中国的未来;如果政府当局能够化被动为主动,能够恢弘志气,教化人民,坚持自己同样也是中国的主人,誓言经略中原;如果民众能够理解,配合或利用中国大陆的发展将是一条无可避免的道路,甚至是少数的选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全台上下愿意利用台湾过去的发展经验、台湾某些制度的合理性、台湾企业的管理能力、台湾保留了中华文明的优良部分、台湾民众善良的一面,甚至把台湾发展过程中的负面教材引为中国大陆未来改革的借镜,勇于发挥自己还有的优势,而非以自己的短处来和中国大陆竞争,这才是正道与王道,难道不是?

一个好好的中华民国给大家糟蹋成今天这个局面,搞得进不敢攻、退不知守,没有方向、缺乏士气,更无愿景,大家不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真是孰令至致之?在台湾虽然仍然有人强调,中华民国的存在与繁荣是两岸、是中国的资产而非负债,这完全是出于正面的鼓励和主观的期许,但其前提是中华民国要能成长茁壮、朝野要能捐弃成见,执政党得能拿出魄力,反对党必须改弦易辙,民众更要理性抉择,台湾唯有自重而后人重,才能为自己找到出路和活路,如果全台上下心中已无追求人民幸福、国家统一、民族富强的理想,又何以成为中国大陆、两岸、甚至是亚太安全的一项资产?

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所教授


    进入专题: 中华民国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85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