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儒:从“张王会”到“习马会”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94 次 更新时间:2014-02-18 09:20

进入专题: 张王会   习马会  

蔡逸儒  

 

2月11日,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前往中国大陆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活动,与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举行会谈。这是继当年海基、海协两会负责人辜振甫与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双方以白手套的方式进行互动之后,两岸分治60多年来双方主管两岸事务官方机构首长的首度正式会谈,难怪连马英九总统都要说此事意义重大,其未来影响不容低估,各界关心理所当然。

对此,有人称之为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有人将其视为重要的里程碑,有其历史性的正面意义。许多人在对两岸关系这种健康、积极的发展给予肯定之余,还有更进一步的期许,期望从今而后,双方关系能够进入一个更成熟、更稳定、更理性的阶段,形成一种不可逆转、不受人为操纵、不因政党轮替而改变的深层稳定结构。这种制度性、机制性的互动一旦确定,将不但是台湾之福,两岸之福,也对区域安全与稳定有极大的助益,应为众人所乐见。美国、欧盟都已表明乐观的态度,国际媒体也都以正面的报道来看待此一发展。

诚如台北官方所言,王、张会面要在对等、尊严及互信的基础上进行。就目前看来,不管是主随客便或客随主便,只要在不引发外界不当联想或造成内政风波的前提下,双方主其事者显然都无意给对方增加困难或制造猜忌,给对方设下阴谋陷阱,甚至还愿适度地满足、配合对方的一些合理要求。因为唯有如此,这才符合双方排除万难,安排两人见面的初衷,也对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有所助益。两岸当局这种健康的心态与理性务实的做法务必持之以恆地延续下去。台湾反对党的挖苦、亲绿媒体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的偏颇报道其实不值识者一笑。

王郁琦在中山陵谒陵时提到了中华民国,在南京大学演讲也触及了台湾的自由民主价值,反映了台湾的立场,而北京国台办发言人也只是重申了既定的政策,说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贯受人尊敬,两岸要共同继承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振兴中华。中共没有公开反驳王主委的说法是个事实,但也完全回避了中华民国持续存在的问题。有人说这意味着中共已经默认中华民国的存在,或两岸已由治权的互不否认走向相互承认,笔者对此稍持保留态度。充其量而言,双方只不过保留了各说各话的空间,但由此推演成到默认或承认恐怕太快了一些。

这次王、张会晤当然意味着两岸已经进入官方的一轨接触,在两岸能够进一步建立互信、机制性往来的前提下,显然有必要和两会的工作有所区隔,将来重点应该放在处理政策性的议题上,这可以从这次王、张会晤讨论的都是一些较为重大的议题得到佐证。至于最后的高阶政治问题就应该是到最高层级,由大家所期望的马、习会面加以处理,如果马英九与习近平二人真能在今年11月的亚太经合会成功见面,这才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高潮,值得期待与努力。张志军主任所说两岸的未来需要更大的想象力,值得推敲与玩味。

坦白地说,这次王、张会晤确实是历史性的一步,意味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已经进入深化、巩固及制度化的阶段。但我们也不得不指出,在现实的世界里,事物的发展未必会是直线进行,凡事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间或还会有所起伏,甚至动荡,毕竟事情的发展总要有一段过程,不过只要是顺天应人、得民心的举措多半还是会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不会随着少数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今后只要两岸当局能够把握势头,与时俱进,不但营造气氛而且还能创造条件,两岸关系的未来还是可以让人有所期待。

在王、张会晤前夕,虽然台湾的立法院曾经通过决议,要求这个不准谈、那个不能碰,民进党出于僵化的分离主义立场,仍然蓄意唱衰两岸关系的发展,但追求和平、发展、安定已成全民共识,大势所趋是个不争的事实,人为的恶意阻扰容或会延缓事务的发展,但已难逆转历史的进程。许多人对于民进党坚持台湾主体意识、维护台湾利益的立场当然有所认识,甚至抱持善意的理解与支持,但既然连蔡英文、谢长廷等人都已警觉到民进党必须与时俱进,毕竟台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各界期望王、张会的正面效应会对民进党的改变产生一定的作用。

最新的民调数字显示,台湾的民意不但支持两岸持续改善关系、降低紧张,多数民众也乐见两岸领导人未来能够见面。对此,笔者特别要再次提出呼吁,继这次的王、张会晤之后,张志军将于今年下半年访台,即使届时台湾已经进入政治旺季,但双方应为、可为之事仍多。人有多大的胆识,事情就有多大的可能,两岸各界都要善用创造性的思维与策略性的模糊,双方当局更要由大局出发,从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问题,不断为11月的马、习会进一步创造条件,从而促其早日实现。


    进入专题: 张王会   习马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238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联合早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