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湾地区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选举结果“绿消蓝涨”不完全是台湾民众对国民党的信任投票,更多是对民进党“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否定和消解。国民党2024年“大选”仍将面临多重挑战:从党内来看,中心思想不明,团结罩门难解,票源开拓不足;从外部环境来看,岛内民意绿化严重,“钟摆效应”加快,“蓝白合”难度增大。对此,民进党不会坐以待毙,而会从固守大本营、加速派系重组、操弄执政资源等方面入手谋求长期执政,在岛内形塑“一党独大”。岛内民众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台湾选举式民主给台湾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内耗,正在加剧台湾的社会撕裂和族群对立。从两岸关系看,台湾主流民意呼吁台海和平,两岸城市交流迎来新契机;民进党继续操弄“抗中保台”牌,挑动台海局势;美国落实“挺绿抑蓝”,加大与民进党当局勾连。未来大陆将深入推动两岸融合发展,造福广大台湾同胞,同时也会以坚定意志挫败民进党“抗中保台”与美国“以台制华”联动的图谋。
关键词: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岛内政局;两岸关系;“绿消蓝涨”;政治冷感
2022年11月26日,中国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九类地方公职选举同时举行)落幕。国民党取得大胜,在全台湾22个县市长中取得14席,为2024年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打下坚实基础。民进党遭遇空前失败,仅赢得5席县市长,创1986年创党以来最差纪录,被外界称为“退回创党时代版图”[1]。除此之外,柯文哲领导的民众党获得1席,另有2席为无党籍。此次选举是观察台湾民意和岛内政局走向的“晴雨表”,引发两岸政学界和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选举结果反映了岛内“求和平、求稳定、要过好日子”的主流民意[2]。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认为,选举并非简单的国民党“复兴”,也非国民党“打败”民进党,而是民进党治理失能与“抗中保台”牌的“价值破产”,未来国民党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赢得希望[3]。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香港《大公报》、中评社,澳门《新华澳报》等媒体刊文指出,选举结果证明民进党“抗中保台”失效、“国际挺台”不灵,但未来民进党在“台独”意识形态驱动下,不会放弃操弄“反中牌”,且会加速与美国保守势力勾结,挑动台海紧张局势。
此次选举是台湾自2014年首次开启“九合一”选举以来举行的第三次全台性地方选举,呈现出与以往选举不同的特点。受“既厌绿又远蓝”氛围影响,本次选举投票率创史上最低;青年群体重回政治冷感,参政与投票意愿急剧下滑;女性参选人数与当选人数双双创下新高,女性从政在岛内成为新潮流。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以2014年和2018年两次选举为参照,重点剖析2022年“九合一”选举透露出的社情民意和政局走向及其对两岸关系的深层影响。这不仅有助于大陆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台湾政治生态和民心走向,也有助于大陆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引下,促进两岸以城市交流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两岸同胞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实现国家完全统一。
一、岛内政治生态呈现“蓝涨绿消白稳”态势
本次台湾地区选举应选名额共计11 023名,包括22名县市长、910名县市议员、204名乡镇市长及原住民区长、2 139名乡镇市民代表及原住民区民代表和7 748名村里长,当选人于2022年12月25日就职。本次选举共有49个政党参与,表1显示3个主要政党的当选席次及票数。
投票结果显示,台湾地区政治版图回归北蓝南绿、蓝大于绿的基本格局。在910名县市议员选举中,国民党获得367席;民进党277席;无党籍227席;民众党14席;无党团结联盟7席;“时代力量”6席;“台湾团结联盟”3席;亲民党2席;台湾基进党2席;绿党1席;正神名党1席;劳动党1席;社会民主党1席;新党1席。
(一)国民党气势止跌回升,在全台地方执政版图占据压倒性优势
国民党在2016年和2020年接连败选后,“失败主义”弥漫。在本次选举中逆转颓势,国民党成为最大赢家,这为其参加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县市长得票率和席次分配占据领先。国民党在21个县市取得14个席次,赢回基隆市以及台北市、桃园市2个 “直辖市”,在“六都”中占领“四都”。虽然没有2018年的“韩流”带动,但国民党整体得票率未降反增,比2018年增加1.24%,达50.03%,成功过半。另外,国民党有效维持了泛蓝阵营的团结,与亲民党、新党等泛蓝政党分进合击,共同向民进党发起挑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未为该党出身的台北市长候选人黄珊珊站台,这为蒋万安获胜创造有利条件。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称,此次胜利使国民党坚信“走正道的路,看到了曙光”。蓝营支持者信心倍增,士气高涨,认为国民党有实力冲击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二是在台湾北部地区票源显著拓展。在台北市,蒋万安在“蓝绿白三方混战”、郭珊珊分票的不利情势下,获得575 590票,得票率为42.3%。在台北12个行政区当中赢得11个选区,其中文山区得票率最高,为48.5%,接下来为大安区46.2%,松山区45.5%,中山区42.8%,只有大同区“挺绿”。在桃园市,2014年民进党籍郑文灿当选桃园市长后,稳扎稳打,即使在2018年遭遇“韩流”,依然以53.46%得票率胜选,且桃园市13个行政区全部得票过半。在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重打“郑文灿牌”,高喊“疼惜郑文灿、票投郑运鹏”,但该市仍然“绿地变蓝天”。过去长期被视为“绿油油”的桃园芦竹、大园、新屋等行政区,国民党全部实现大翻转。另外,观音区2席市议员向来是民进党籍,民进党两名老牌市议员郭蔡美英和吴宗宪虽有连任优势,却通通败选,反而无党籍的许更生和国民党征召的吴进昌成功逆袭。在台中市,国民党籍卢秀燕获得799 107票,得票率为59.35%,超过2018年时的56.57%,比民进党候选人蔡其昌高出近20个百分点,创造了台中市2010年以来在市长选举中蓝绿的最大差距。在2018年选举中,卢秀燕在台中29个行政区尚有神冈区未能票数过半,而2022年则实现所有行政区全部票数过半。在县市议员层面,卢秀燕发挥“母鸡带小鸡”优势,协助国民党在台中守住32席议员,一席未丢,她也借此捍卫了自己“蓝营一姐”的地位。
三是在台湾南部地区与绿营差距缩小。台湾南部向来是民进党的铁票区。例如,在台南市,民进党副秘书长林飞帆宣称:“民进党派个西瓜都能当选。”但此次民进党籍台南市长黄伟哲虽有连任优势,却仅获得433 684票,得票率为48.8%,未能过半。国民党籍候选人谢龙介获得387 731票,得票率为43.63%,蓝绿相差仅5万票。此外,过去民进党长期占优的台南市北门区、新化区等都被蓝营翻盘,10年来首次“蓝大于绿”。而在高雄市,国民党籍候选人柯志恩在资源极其有限情况下,以短短4个月时间,获得529 607票、得票率为40.16%,为国民党在高雄市长期经营打下了基础。
(二)民进党未能守住基本盘,遭遇空前惨败
2022年“九合一”选举已经结束,民进党遭逢史诗级失败,蔡英文被迫辞去党主席以示承担责任。一是得票率创下历史新低。民进党此次县市长选举获得4743 468票,得票率仅为41.6%,相较于2020年“大选”时蔡英文获得的817万票锐减343万票,比2018年民进党败北时少15万票,比2014年则少109万票。二是地方版图大幅萎缩。民进党仅赢得5席县市长,创建党以来最低,在三大关键激战区——台北、桃园、新竹满盘皆输,民进党“基本盘”屏东县也差点“绿地变蓝天”。若以人口来计算,民进党执政的5个县市只有约595万人,仅占全台总人口四分之一左右。选举结果揭晓后,民进党内部涌现败选检讨声浪,但各种反省仅触及表面。例如,蔡英文就把败选原因归结为台湾民众“不想看到民进党独大”[4]。
这种检讨显然只是表面文章,民进党败选深层原因有三点。其一,施政无能导致与民意期许出现巨大落差。民进党2020年连任后,大搞“政治挂帅”,陷入“权力傲慢”,对民意重视程度极度下降,导致民怨四起。2022年,台湾民众痛苦指数一度冲破7%,创10年来最高。当民进党沉迷于“拼选举”“拼台独”“拼政治”时,却忘记最大的政治是民生。民进党在选前的政党支持度仅剩20%左右,“下架民进党”成为主流声音。在投票之前民进党败象已露,民进党籍桃园市长候选人郑运鹏、台中市长候选人蔡其昌等无一人辞去台湾地区民意代表职务,主要是因为已经预测到会遭遇溃败。其二,操弄“抗中保台”牌呈现边际递减效应。民进党多年来操弄“统独”议题,屡屡获益。在2022年选举中,民进党故技重施,再次煽动“抗中仇中反中”。由于这套话语论述空洞,加上2022年选举为地方性选举,选民更注重候选人特质及地方民生议题,民进党以“统独”救选情图谋未能得逞。其三,民进党“代际正义”跳票引发青年不满。此次选民总人数1 930万,约76.8万为新增年轻“首投族”。民进党曾对台湾青年“画饼诱惑”,声称会加速世代交替,并切实解决年轻人困境。但民进党执政多年,呈现的却是逆向代际更替,老人政治横行,苏贞昌、游锡堃等人“恋权贪权”。与权力异化同步的是阶层固化,台湾青年困境未降反升,20~24岁群体失业率始终在12%左右高位运行,远高于全台平均3.8%左右的失业率。此外,民进党当局加紧“挟洋抗中谋独”。2022年8月邀请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台,导致台海局势风高浪急,岛内民众担忧“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在民进党操弄的所谓“18岁公民权修宪复决公投”中,参加选举人数为19 239 392人,有效票数为10 663 529票,同意票数为5 647 102票,不同意票数为5 016 427票,有效同意票未过选举人总额之半数,所谓“公投”以失败告终。民进党表面迎合年轻人,实则夹带“台独”私货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三)民众党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后续势头看涨
前台北市长柯文哲领导的民众党成立以来首次投入“九合一选举”,提名86人参选,县市议员拿下13席。柯文哲征战2024年“大选”已经拿到入场券。一是斩获新竹市长关键席次。民进党在新竹执政八年,视其为“自留地”,本次选前集全党之力对民众党籍候选人高虹安抹黑诋毁。但高虹安逆势取胜,成为台湾最年轻市长和新竹市首位女市长,也为民众党保留关键区域。二是台北得票率有新突破。在蓝绿夹杀情势下,民众党候选人黄珊珊获得34万票,显示该党在台北市基本盘已超过25%,得票率高于2018选举时民进党姚文智的17%,高于2020年台湾“大选”时民众党政党票在台北市的得票率12.94%。三是政党支持度比肩国民党。岛内多家民调显示,民众党支持度逼近20%,紧追民进党,对国民党形成反超之势。民众党已取代2015年成立的“时代力量”,成为台湾第三大党,未来在蓝绿夹缝中有可能扮演关键少数角色,成为牵动台湾政坛走向的新兴力量。
二、对台湾政局的深层影响
台湾地区2022年“九合一”选举距离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不到14个月,被称为其“前哨站”,攸关岛内政局走向。但选举结果并非国民党的进步,而是民进党的衰退;并非国民党大赢,而是民进党大输。目前岛内政治极化态势明显,蓝绿阵营围绕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内部“卡位战”已经打响,未来双方厮杀将呈现台面化和白热化态势。
(一)国民党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面临多重挑战
2018年在“韩流”带动下,国民党拿下全台湾地方执政三分之二的版图(15席),此次选举国民党候选人多有连任优势。在选战策略上,国民党积极利用民众对民进党执政的不满情绪,主打“下架民进党”,最终取胜。但国民党并非因为自身实力变强而取胜,而是因为民众讨厌民进党而获利,因而国民党对2024年“大选”并没有过度乐观的本钱。
一是中心思想不明。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一度声称“九二共识”是所谓“没有共识的共识”[7]。在岛内社会氛围绿化态势下,国民党两岸政策或将更加往“中间路线”移动。未来国民党应该擦亮金字招牌,明确国民党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坚守“两岸同属一中”的政策底线。只有将自己塑造为“理念型”而非“选举型”政党,国民党才能通过理念和软实力来感召和凝聚支持者。
二是团结罩门难解。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面临多个“太阳”之争。党主席朱立伦在本次选举中以“总教头”身份卖力辅选,谋求参加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人气天王”新北市长侯友谊也动作频频。在新北市投票率仅有约55%的情况下,侯友谊拿到1 152 555票(得票率为62.42%),赢过民进党林佳龙的69万票(得票率为37.58%),超出对手约46万票,成功扩大蓝绿差距(2018年选举时蓝绿相差30多万票)。侯友谊在新北市29个行政区全部获胜,连向来“铁绿”、上次侯友谊未能实现得票过半的三重区、芦洲区、坪林区、石碇区、贡寮区等都倒戈转向。马英九及前高雄市长韩国瑜等则想扮演“造王者”角色。未来国民党如何拧成一股绳,跳脱“酱缸文化”,摆脱“去中心化”态势,推出有战斗力、有大局观的人选,将成为重要考验。
三是票源开拓不足。国民党2022年选举比2018年(当时获得610万票)少了40万票,得票数为5 701 977票,只赢对手不到100万票。国民党丢失了长期执政的苗栗县以及2018年赢回的澎湖县和金门县。蒋万安虽当选台北市长,但得票数只有575 590票,比2018年选举时国民党籍候选人丁守中的577 096票还低。蒋万安得票率为43%,远低于马英九两次竞选台北市长的51%和64%,也不如郝龙斌的54%和56%,只和败选的连胜文(40.82%)、丁守中(40.81%)相近。蒋万安的得票率与2020年国民党籍候选人韩国瑜在台北的得票率42.01%不相上下,这说明蒋万安仅守住了国民党的基本盘,未能有效“开疆拓土”。
从宏观角度看,国民党在经历2018年大胜、2020年惨败的深刻教训之后,正在认识到,此次胜选主要是民众对民进党倒行逆施反感,绝非“喜欢国民党”。国民党在整体态势上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其一,岛内民意绿化严重。此次选举中,国民党并未掀起旋风式“蓝潮”。岛内民众对中国人身份认同持续下跌,国民党基本盘相对萎缩,政党支持度在20%左右浮动。很多选民不投民进党,但也未转向国民党。未来国民党如何重获民众“青睐”,成为其难以回避的课题。国民党要走出同温层,深入了解基层民意,凸显国民党“和平使者”角色,向民众展示“台独”招来战争、“和陆”才能兴台,切实发挥自身优势。这是国民党在2024年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关键。
其二,“钟摆效应”加快。国民党本次胜选很大程度上赢在选民“投人不投党”。为达到权力制衡,很多中间选民或摇摆选民倾向于分裂投票[5]。如在新北市,侯友谊得票超过民进党籍候选人林佳龙25%,但在议员层面国民党得票只比民进党多了7%。在绿营大票仓三重区和芦州区,侯友谊赢了对手约3万票,而民进党市议员候选人整体得票却比泛蓝候选人多3万票。这显示当地数万人在市长投票时投给了侯友谊,但在议员投票时则坚持票投民进党。2024年,选民可能延续制衡之道,进行分裂投票,即“地方投蓝,全台投绿”。
其三,“蓝白合”难度增大。从理论上讲,国民党和民众党同属反绿阵营,双方只有止斗促和,才有可能在2024年拉下民进党。但在现实中,国民党和民众党却易形成内部厮杀之势。例如在新竹市,民众党籍高虹安当选市长,获得98 121票,得票率为45.02%。民进党籍沈慧虹获得77 764票,得票率为35.68%。国民党籍林耕仁获得39 391票,得票率仅为18.07%。结果显示,高虹安当选,受冲击最大的就是国民党籍候选人林耕仁,民众党对于国民党票源的蚕食要远远高于对民进党票源的争抢。未来如何避免“蓝白相争、绿营得利”,将成为国民党和民众党共同的难题。
(二)民进党谋求长期执政,在岛内形塑“一党独大”
民进党遭遇滑铁卢式溃败,迎来台湾民众的信任危机。同时,选战的失败也使其内部派系矛盾凸显,但民进党绝不会坐以待毙,会全力反扑,图谋以更大的政治暴力来巩固执政权。
其一,固守大本营,基层实力未降反升。民进党虽然在县市长层面惨败,但在基层实力仍在推进:民进党取得277席县市议员,比4年前多了39席;国民党拿下367席,比4年前减少27席。其中,在台北、台中两市,虽然国民党赢得市长,但国民党籍议员比2018年减少3席,民进党反而增加10席。这在南部县市表现尤为突出,如陈其迈在高雄获得766 147票、得票率为58.1%,比民进党议员候选人总得票数537 662票,多了22.8万票。在高雄38个行政区中,陈其迈在33个行政区得票过半,仅在桃源、茂林、甲仙、美浓、那玛夏5个选区输给对手。陈其迈由此也被称为民进党“南台湾最强母鸡”。高雄左营区、楠梓区过去被视为蓝营大本营,此次却被翻转,陈其迈在左营区得票率50.5%、楠梓区得票率57%。即使在台北,民进党仍然保住了台北市大同区优势,陈时中在该区得票率为40.3%,蒋万安仅为33%。
其二,加速派系重组,图谋卷土重来。2022年选举后,民进党各大派系被重新洗牌。随着民进党派系地方经营版图的急剧减少,派系的博弈重心回归基层[6]。执政资源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民进党派系内斗。新潮流系维持了民进党内第一大派系的地位,为新潮流系代表人物赖清德出战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打下了基础。目前赖清德已经积极运作,企图通过掌控政党机器来提前锁定民进党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资格。而这也会引发蔡英文、苏贞昌等人不满,蔡、苏有可能动用行政资源“卡赖”。未来民进党内各大派系围绕“卡赖”“挺赖”,基于不同政治算计将展开激烈博弈。必须强调的是,民进党向来是一个派系共治的政党,虽然在内部厮杀时刀刀见血,但经历完艰难的盘整期后,势必会形成合力,对在野党特别是国民党追杀围剿。
其三,操弄执政资源,加大政策买票。2022年选举是蔡英文第二任期的“期中考”,蔡英文高度重视,一手主导党内候选人提名,选战后期狂打“蔡英文牌”,喊出“支持蔡英文,票投陈时中”。因选举惨败,蔡也被迫辞去党主席。选举结束后,绿营内部“抓战犯”声浪四起。台湾东华大学教授施正锋表示,头号战犯就是蔡英文[7]。但蔡英文并未“跛脚”,民进党也未进入“后蔡英文时代”。蔡英文手中掌握了丰厚的财政资源和人事安排权,迫使民进党内各大派系只能唯蔡马首是瞻。而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民进党将利用手中大权,实行政策“放水”,提升财政赤字,讨好选民,扩大利益寻租空间,以追求连任。
(三)“被自由消解的民主”与岛内上升的“既厌绿又厌蓝”氛围
近年来,岛内民众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台湾选举式民主给台湾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内耗,正在加剧台湾的社会撕裂和族群对立。在民粹主义躁动下,蓝绿两党政策制定往往更多着眼于眼前的选举利益,而无法顾及台湾的长远发展。台湾的民主正在不可逆地往“低质量民主”“无效民主”甚至是“劣质民主”方向沉沦,台湾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政治衰败。受“厌弃蓝绿党争”等氛围影响,在2018年选举中,“超越蓝绿的台湾选民就在不断增加”[8]。2022年选举表现得更明显,“直辖市长”选举投票率为59.86%,创史上最低纪录。蓝绿两党得票数呈现同步下降态势,民进党在2018年获得500万票,2022年为474万票,流失5%;国民党在2018年获得610万票,2022年为570万票,流失6.5%。
与对民进党、国民党两党“冷感”甚至“无感”形成对比的是,无党籍候选人受到“热捧”,这一态势在基层尤其明显。一是在村里长选举中占据压倒性优势。在全台7 740个村里长选举中,无党籍赢得6 551席,高达84.6%。国民党获953席,为12.3%。民进党仅获226席,为2.9%。二是在乡镇长和区长层面占据“半壁江山”。在全台204个席次中,无党籍拿下93席,约占45.6%,远超国民党的76席和民进党的35席。三是青年群体“蓝绿两不沾”。受2014年“反服贸事件”等的影响,岛内青年在近年选举中意愿高涨。但在本次选举中,青年“既厌绿又远蓝”,重回政治冷感,对所谓“18岁公民权修宪复决公投”热情不足。这从学生“返乡列车”生意冷清可以窥见年轻选民的冷漠。
可见,越往基层选举,民进党与国民党的吸票能力越差,基层民众倾向于“投人不投党”,“中间选民”不但没有消失[9],反而呈现不断壮大之势,而这也为“无色觉醒”和“第三势力”崛起提供了重要空间。地方派系往往会打破与政党之间传统的“恩庇侍从”模式,拒绝成为政党附庸,倾向于自行选择,甚至直接推出候选人来为己代言。这种底层波动显然会带来辐射效应,“有助于提醒两大政党改变或收敛一味对抗的斗争手段”[10],同时也将加速岛内政党轮替的速度和政治格局的板块挪动。在此过程中,国民党与民进党之外的第三大政党会加速解组与重组。例如,“时代力量”在2022年选举中泡沫化态势明显,在全台仅获得6席议员,相比4年前少了10席,岛内有舆论称“时代力量”恐成历史尘埃。
(四)男性偶像政治的祛魅与女性撑起的台湾政坛“半边天”
台湾政坛向来男性居多,近年来涌现的偶像式政治人物也多为男性。但目前,女性从政正在成为台湾政坛新动向,由此前的“代夫出征”转为“参政娘子队”。2022年选举中,共有24名女性参加县市长竞逐,约占县市长候选人四分之一,创下1990年以来最高纪录。2022年选举结束后,台湾22个县市中,共有10位女性当选台湾县市长,同样创下最高纪录。未来台湾政坛上,女性的身影将会越来越多。
三、台湾地区2022年“九合一”选举后两岸关系的走向
台湾2022年选举,既攸关台湾政局走向,也牵动两岸关系发展走势。选举结果有利于台湾的县市参与两岸城市合作,深化两岸民间交流和融合发展。但受“台独”意识形态作祟,民进党当局势必利用执政资源掣肘两岸关系,限缩两岸各项往来,并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过程中猛打“抗中牌”,两岸关系将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态势。这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后两岸关系发展态势中也有所验证[11]。此外,美国也将变本加厉推行“以台制华”,升高台海紧张局势。
(一)主流民意呼吁台海和平,两岸城市交流迎来新契机
2022年选举结果证明,民进党操弄“抗中保台”牌不得人心,两岸交流、合作、发展才是岛内主流民意。国民党和民众党向来支持两岸交流,两党在台湾地方县市占据执政优势,对于推进两岸城市交流具有加分效应。
一是上海-台北双城论坛将会继续得到推进。双城论坛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是两岸唯一定期举办的城市间交流活动。对于这一重要平台,台北当选市长蒋万安明确表态,双城论坛将会实质且有意义地持续交流下去,促进城市进步。
二是民众期待早日全面恢复两岸“小三通”。2022年选举前后,很多台湾同胞纷纷发表请求书,要求民进党当局放下政治成见,早日开通“小三通”。金门县长当选人陈福海、连江县长当选人王忠铭与国民党籍民意代表陈玉珍专门来大陆访问,讨论两岸“小三通”复航相关事宜。在民意强大压力下,2022年12月22日,民进党当局宣布有限度恢复“小三通”,开放对象仅限金门和马祖的居民,但不包括台商,开放时间仅限于2023年1月7日至2月6日。岛内舆论批评民进党当局只是“做半套”,要求民进党当局早日全面恢复“小三通”正常往来。
三是两岸经贸往来等基层交流稳步推进。2020年2月,民进党当局以疫情为借口全面禁止大陆人员赴台,造成两岸人员往来受阻。但两岸交流是民心所向,无论民进党当局如何从中作梗,都阻挡不了两岸的正常互动。在经贸方面,两岸层级最高、最具权威的企业家交流合作平台——两岸企业家峰会在2022年12月如期举行。在教育方面,基于台湾教育界的强烈要求,台湾当局已经开放大陆研修生和学位生申请。在这些交流的推动引领下,未来两岸民间交流将继续往纵深方向发展。
(二)民进党继续操弄“抗中保台”牌,挑动台海局势
2022年选举过程中,民进党猛打“抗中保台”牌,设下高、低两个目标:高标是延续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的气势,全面胜选;低标是稳住大本营,防止基本盘崩盘。从2022年选举结果来看,民进党虽未达到高标,却已实现低标。目前民进党顽固认为,“抗中保台”牌只是暂时“失效”,2024年仍有操作空间。未来民进党将加倍操弄“统独”议题,进行全方位政治动员。
一是蔡英文“铤而走险”。蔡英文虽辞去党主席,但仍有能量操控民进党。蔡英文已无连任压力,有可能在“台独”道路上变本加厉,以更强硬的姿态仇视大陆,炮制“仇中反中抗中”论述,借此手段凝聚“深绿”选民。
二是赖清德操弄“台独”。赖清德多次叫嚣自己是所谓“务实‘台独’工作者”,正在谋求提前卡位,代表民进党出战2024年“大选”。2024年选战将空前激烈,为争夺两岸议题主导权,赖清德与民进党正在积极炒作“和平保台”牌。岛内有舆论认为,对于民进党而言,“虽然这一次差点儿倒摊了,但下一次芒果干还是好卖的”。
三是强化“以武谋独”。在资源分配方面,2023年台湾整体防务预算达5 863亿元新台币,较2022年增加716亿元,增加13.9%,总额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在人员素质提升方面,台湾防务部门“义务役役期调整项目计划管制室”此前已完成恢复征兵制规划,要求将兵役从现行4个月延长为1年,加大对基层士兵训练强度,提升所谓对抗能力。2022年12月27日,蔡英文召开记者会,宣布自2024年1月1日起,征集200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役男”,义务兵服役期从现行的4个月延长至1年。
(三)美国推动“挺绿抑蓝”,加大与民进党当局勾连
美国密切关注台湾2022年选举,“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孙晓雅(Sandra Oudkirk)在台湾选举结束后举行发布会,声称“避免战争是所有政策制定者、利害相关者与外事官员的共同责任”。对此,台湾《中国时报》发文指出,孙晓雅罕见为国民党“说话”,并强调“避战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某种程度是向民进党暗示,“抗中”政策也该做出适度调整。这种解读有较大局限性:在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升级态势下,民进党当局继续执政、在台海地区制造适度紧张最符合美利益。未来美国将全方位提升美台实质关系,为民进党制造“执政成绩”,助其连任。
一是拉高美台互动层级。拜登政府声称,将根据“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规定,从2023年秋季开始,派遣美国政府官员至台湾地区的行政部门或立法机构工作。美新一届国会将遏华视为头等要务,在对华立场上更趋强硬,咄咄逼人。新当选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Kevin McCarthy)叫嚣,将组建“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在台湾问题、经济、科技等领域对华全面围堵。当地时间2023年1月1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65票对65票的表决结果批准成立了所谓“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专门负责所谓“美中竞争”事务。据悉,对华鹰派众议员、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人迈克·加拉格将会担任该委员会主席。麦卡锡还声称,将效仿佩洛西窜台,白宫回应将为其提供支持。
二是强化与台军事合作。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提到我国台湾地区438次,提到中国266次、俄罗斯237次、乌克兰159次。美国正将台湾议题而非俄乌冲突作为2023年全球布局重心。美“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中专门塞入所谓“强化台湾韧性法”,首次为台湾制订具体的“军事现代化规划”,授权美国行政部门从2023至2027年,对台提供5年共高达100亿美元的军事财政援助。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标志着美国政府将首次为台湾提供武器融资。
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对接。美国将于2023年3月29日至30日与哥斯达黎加、荷兰、韩国和赞比亚领导人共同主办所谓第二届“民主峰会”,主题为“加强民主机构、打击腐败和捍卫人权”。美国此前曾邀请台湾当局信息部门唐凤、台湾当局所谓“驻美代表”萧美琴等参加第一届峰会,未来势将故技重施,甚至邀请蔡英文以视频方式参会。美国此举意在拉拢盟友,以“守护台湾就是守护民主”为幌子,集体干涉台湾问题,将台湾问题“国际化”。
四、结语
台湾地区2022年“九合一”选举,是对民进党连任以来各种执政乱象的不信任投票,有助于催生台湾政党的再次轮替,防止民进党“一党独大”威权政治格局的固化。同时,本次选举也是岛内“要和平不要战争、要稳定不要动荡、要过好日子不过苦日子”主流民意的集中呈现,折射出台湾同胞希望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12]未来祖国大陆将继续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
参考文献:
[1] 陈煜.民进党史诗级惨败 游盈隆惊“退回创党时代版图” [EB/OL].(2022-11-28)[2022-12-11].https:// www.storm.mg/article/4633853.
[2] 国台办:国台办发言人就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答记者问[EB/OL].(2022-11-27)[2022-12-15].
http://www.gwytb.gov.cn/xwdt/xwfb/wyly/202211/t20221127_12490685.htm.
[3] 是民进党失去民心,不是中国国民党“打败”了民进党[EB/OL].(2022-12-01)[2022-12-15].https:// 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556880.html.
[4] 张柏源.蔡英文谈败选:我们虽然有执政成绩 但人民还是不想看到民进党独大[EB/OL].(2022-12-30)[2022-12-30].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2-11-30/846052.
[5] 游盈隆.民意与台湾政治变迁[M].台北:月旦出版社,1996:316.
[6] 陈先才,翁明源.“九合一”选后民进党派系地方版图消长及其影响分析[J].台湾研究集刊,2019(3):24-31.
[7] 民进党九合一惨败 施正锋曝“头号战犯”:就是蔡英文本人![EB/OL].(2022-12-05)[2022-12-17].
https://www.storm.mg/article/4643600.
[8] 严峻.台湾地区2018年“九合一”选举暨“公投”之民意解析及启示[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1):52-59.
[9] 石之瑜.消失的中间选民:2004年“大选”对空间理论的修正[J].问题与研究,2005(4):1-24.
[10] 林冈,王晓笛.“九合一”选举及其对台湾政党政治的影响[J].台湾研究,2018(6):10-23.
[11] 潘兆民.2018年“九合一”选后两岸关系的新形势[J].中华战略学刊,2019(1):61-93.
[1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1).
钟厚涛,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
引用格式:钟厚涛.台湾地区2022年“九合一”选举对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的深层影响[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1):8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