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选已于日前结束,马英九总统获胜连任。各方纷纷解读其中意涵,有人由内政出发,有人由国际切入,有人专攻两岸,反正是盍各言尔志,各据一方进行论述。本文将只着重于讨论选后的两岸关系,而不深入涉及台湾内政的变化,政治版图的重新排列组合,国、民两党的输赢主、次要原因,中国大陆的因素等等,其中观点或与各方看法有些出入,但最后只能由时间证明谁的看法更为准确。
选后,有人认为马英九既无连任的压力,为了追求他自己的历史定位,马英九应会加大处理两岸关系的力度与速度;有人担心他会太过亲中,损及台湾的主权,台湾的民主恐将成为“鸟笼民主”;有人认为中国大陆会对连任后的马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期望在其任期之内达成政治性的结果;也有人希望中国大陆展现对台湾及马政府更大的善意,甚至主张马、胡不妨一会。反正莫衷一是。
台北与北京仍会照客观情况行事
这里,笔者想要首先强调的是,即使主观上马总统想要加快两岸互动的过程,但还要看客观的条件是否具备,事前的功课、准备与研究是否下足了功夫,为双方进一步的互动奠下了坚实的基础,学者或媒体可以天马行空的胡扯一通,但凡是在两岸政府内部服务过的人都知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一定的步骤和轨迹可循,官员与智库要将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估,然后提出可行方案和具体建议。
其次,依据笔者对事情的了解,北京方面对马英九政府第二任期的两岸政策究竟能走多快、多远心中应该早有理解,这里面既牵涉到台湾的内政发展、国际局势的限制、也与马总统个人的心态与政策优先有关。即或将来北京还会三不五时提出一些期望或要求,主张两岸尽早进入政治谈判或触及高阶的政治问题,但大陆当局基本上仍会相当务实、理性的处理彼此的关系,因为揠苗助长只会坏事。
具体来说,第一,短期之内,马英九得先把心力用来处理内政问题,以及因为欧猪五国所惹出的金融风暴,选后民进党在国会中掌握了更多的席次,再加上亲民党和台联都已跨过百分之五的门槛,能够组成党团参与政治协商,这两个政党本来就对国民党政府深怀不满,今后将会和更加强势的民进党合纵连横、分进合击,他们已先后放话,将强力监督马政府的两岸政策,马英九将会受到很大的牵制。
第二,虽然北京对台和平发展大政方针不会有变,但中国大陆在今年下半年就将进入高层换届的政治异动时期,习近平、李克强两人即将接班,而且要到明年三月全国人大会后才能正式完成所有程序,习、李二人掌权之后,多少还要花费一些时间掌握全盘情势,再有一些技术性调整,形成自己的政策,在这一段时间之内,要期望中国大陆会有太大的动作,或有对台新政策出台或许有点不切实际。
马英九无连任压力但仍有局限性
第三,没错,马已无连任压力,为了自己的历史地位,他或许会想要放开步伐,大开大阖的做些大事,但他既要考虑国内政治局面,面对民进党的制肘,也要顾及国际因素,还要理解大陆的政局变化,如果大家再把马总统个人相对谦和、不太强势的个性,再加上选举期间他对台湾民意支持的感受,誓死要捍卫台湾利益的发言考虑进去,坦白的说,他会、能或要走多远,还真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第四,如果前面一年半载的主客观环境都可能对两岸关系的大幅、快速发展有所制约,再想想他第二任期的最后一年,即使不面临跛脚的问题,马总统好歹也要让出更大的舞台,让其继任人选(不管是吴敦义或朱立伦)有更大的表现空间,让他们有更大的机会赢得2016年的选举。换而言之,两岸的机会之窗,突破性发展的时间点或应落在明年的下半年以后,及2015年以前。
第五,更进一步来看,即使两岸关系要有进一步的突破,好歹双方也要先进入政治对话,再由对话走向政治谈判,在讨论和平协议之前,双方对结束敌对状态、建立互信机制这些问题也都要有个规划,要实现这些目标总得要个过程,事先有个蓝图,不切实际的期望与骤然碰触这些高阶的政治问题只会治丝愈棻,双方不但都得不到好处,反而坏事,更会增加部分台湾民众及某些外国的疑虑。
综观以上原因,笔者研判,未来短期内,大陆方面未必会对马总统施加更大的压力,马也未必会以大动作来拓展两岸关系,此之所以他在选后的记者会上要说,过去两岸关系由简而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发展模式不错,将要加以延续。两岸关系将在原有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深化双方已有的协议,并尝试推动其他的可能议题,同时透过二轨或其他方式,对与高阶政治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彼此的政策底线、可能的空间和机会,找出妥协、突破的办法,这才是理性和最可能的做法。
作者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山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