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台湾大选落幕,马英九竞选连任成功,大陆一片欢呼声。近年来,大陆希望通过支持马英九和国民党在台湾的执政,而最终将两岸带向统一,为此,不惜代价对台湾经济上让利施惠和外交上松邦解难。这一路线能走多远,最终结果会如何,是值得探讨的和有待继续观察的。
台湾问题的未来将会是怎样的?这取决于两岸之间的博弈。两岸的博弈虽只有两岸统一或两岸分离两种大的结局,但依大陆对台路线、大陆发展前景和台湾应对策略等因素的不同,至少会有十种具体的可能性,而北京所押注的现行对台路线及其希望出现的结局,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而已。
一、两岸统一的五种可能方式
(1)大陆统战成功,台湾自愿回归。这是一个假定的结局。假定大陆一直坚持现行对台怀柔路线,对台湾温柔到底,不计代价,让利让步;又假定台湾人果真感戴大陆的厚爱,终于如北京所期望的那样自愿“回归祖国怀抱”,北京招安成功,两岸最终和平统一。
目前大陆试图以温情感化路线去实现和平统一,愿望诚然良好,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潮流,遗憾的是它并不符合台湾民意的基本走向,多年来的台湾民意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对中国的认同日益降低。尽管许多人认为,马英九承认“九二共识”,而他竞选连任成功,这表明台湾民众对中国还是认同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了解台湾民意的人都知道,除了极少数人赞同统一和少数人认同“一中各表”之外,大多数台湾人对统一和“一中“并不感兴趣。只是因为他们都希望两岸和平,虽然许多人并不情愿接受“九二共识”,但因它是大陆动武的底线,是台湾的护身符,因而不得不接受它,况且接受它还能获得大陆的让利。台湾能回归是一回事,台湾能自愿回归是另一回事。虽然我们可以说台湾能回归的概率极大,但关于台湾自愿回归的可能,则只会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为这在历史上既没有类似的成功先例,而且似乎也不符合人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一般规则,即一个博弈对手的独立自主愿望会随其实力的增大而减弱。
(2)两岸经济一体化,导致两岸政治统一。按这一假定,两岸经济交往日益加深,最终双方互不可分,从而走向政治统一。
这大概是目前一些大陆人按“经济决定政治”的教条所希望看到的结局。但是经济一体化是否必然导致政治上的自愿统一?两地经济的互相联系,就如两家企业在生产上互相依存,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一定会合二为一。企业如此,国家或地区亦同此理。当年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原本就是经济一体化的同一国家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经济依存度极高,但这却并没有因此而使许多加盟共和国放弃独立。还有一些大陆人从权谋的角度来看待两岸经济联系。按他们的策略,先放水让利,用经济绳索将台湾“套牢”,不怕届时台湾会跑掉。这种以经济手段来挟制对手的策略,虽不无可能影响对方的决策,但却不能说会必定导致政治统一。当今世界,尚未见有哪个国家或地区因外部经济制裁而屈服的。其实这其中的逻辑是同样的:既然原本经济一体化的国家都可能分离,又怎能说这种经济联系必定能将原本分离的部分合二为一呢?可见,决定政治分合的根本因素,不在经济联系本身。
(3)两岸和平竞争,大陆胜出而导致人心归附。假定大陆社会朝良性方向发展,两岸经济高差和社会优势反转,两岸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并最终反转,大陆以其大大高于台湾的生活和收入水平,加上政治体制改革成功,如此则可能导致一个结局:大陆成了人心归附的向往之地,台湾人蜂拥而来。
这种可能结局涉及的是“以德服人”。所谓“修文德以服远人”的正确的、现代的解释不是那种内外有别的、“宁赠友邦,勿予家奴”式的对外曲意讨好,而应当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实现较高的生活和收入水平及较为自由和公平的社会环境,使之被人向往。今日一些大陆人将“以德服人”理解为温柔公关,即甘言厚礼、曲意讨好,以致被台湾名嘴嘲笑:既然不统一能获得大陆的讨好让利和送大礼包,统一了反而没有了,那为什么要统一呢?当年成千上万的大陆人越境逃往香港,今日无数的非法移民挺而走险,历尽艰辛,偷渡前往美国和西欧,只求被其“统一”而成为其合法居民,追求的就是较好的生活水平和较为自由和公平的社会环境。这是经济高差和社会环境的优劣超越“本土情结”或“爱国情结”而导致的人心归附。倘若两岸间出现类似的大陆优于台湾的经济高差,大陆的社会政治环境也变得更自由、公平和民主,则何愁台湾人不会“用脚投票”,蜂拥而来?今日大陆不是力图缩小两岸间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却反向操作,以贫济富、利益输送,去维持和扩大两岸间现有经济差距,加上今日大陆社会矛盾日益积累,政治体制改革举步不前,在如此高下立判的情况下,却期待台湾人民“心向祖国”,期待其行为意向违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人性规则,岂可得乎?
不过还应当看到的是,即便两岸经济高差和社会优势反转,台湾作为一个整体,也未必会自愿回归。这是一种个体与群体的矛盾:作为个人或底层民众,他们可能会向往富裕之邦,但作为一个整体,它的精英阶层和权贵集团却未必会有自愿被兼并的意愿。如今日无数的墨西哥人偷渡美国,希望成为美国公民,但这并不等于墨西哥人作为一个整体会愿意被美国兼并。
(4)大陆武力征服,台湾被迫统一。倘若大陆因长期坚持对台怀柔路线而几无收获,在大陆持续的温情攻势下,台湾并未如大陆所期望的那样自愿回归,而是相反,在承认“九二共识”的掩护下,暗渡陈仓,其独立意志日益强化。面对渐行渐远的台湾,北京对台路线反转,认定非武力不能解决台湾问题。于是大陆挟巨大力量优势,以胁迫的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或付出一定武力代价统一台湾。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多年来台湾民意的发展趋势是对中国的认同日益减弱。倘若台湾的这种民意趋势持续下去,而大陆持续付出而始终没有收获,则北京对台路线终将反转,问题只在于时间的早晚。
(5)大陆出现内乱,台湾反攻大陆。假定在两岸摊牌之前,大陆社会朝危机方向发展,出现大动乱或大变局,大陆当局彻底失去民心,于是大陆人民欢迎台湾人执政,台湾政治上“反攻大陆”,两岸由此而实现由台湾人主导的统一。
关于这种结局,不能说没有可能。倘若大陆内部矛盾日益积累,如贫富差距继续扩大,贪污腐化继续盛行,政治体制改革举步不前,而导致社会出现大动乱,则大陆人民完全有可能欢迎台湾人 “反攻大陆”,“救民于水火”。平心而论,排除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对政治制度的偏好,除了少数权势阶层和既得利益者,对广大百姓来说,由谁来统一其实并不重要,如果在两岸之间,一方与另一方相比,以其为主导能够同样实现国家统一,并更有利于建构一个富足、自由、公平和民主的社会,人民为什么不支持呢?这也可以算是“以德服人”的一种统一方式。当然,这种以台湾人为主导的统一离不开两个前提:一是大陆社会矛盾日益积累,真的导致那种中共常常在内部警示中提到的“亡党亡国”的局面出现,二是届时台湾人仍有经略中原的雄心。然而,即便第一个前提成真,第二个条件未必能满足,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随着老一代大陆籍的国民党人在台湾的消失,台湾人已不再有问鼎中原的大志,已只求偏安一隅、割地自保。今日一些大陆的异议人士和自由派精英希望台湾人能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中担起大任,勿望“大陆同胞”,然而却令他们感到遗憾的是,他们的热切呼吁得到的是对方的冷漠反应。所以看来,当大陆内乱或当大陆人民翘首盼望时,台湾人可能更多地会象当年的高丽人和安南人那样认为,这是趁机独立的好机会,而可能不会将之当成进取中原的千载难逢之机。然而,如果台湾人如此选择,可能仍避免不了被统一的命运:即等到大陆尘埃落定,重整山河,最后台湾仍将面临被大陆统一的形势。也即,拒绝主导统一的结果是仍难免被人统一。
二、两岸分离的五种可能方式
(1)大陆始终坚持和平原则,两岸和平分手。这是一个假定的结局。假定大陆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原则和对台怀柔路线,而台湾并未如大陆所期望的那样自愿回归,相反却是日益趋“独”,并最终全盘“绿化”。对此,如果大陆宁可陪上“嫁妆”,“扶上马,送一程”,也决不诉诸武力,则台湾求之不得而如愿以偿,两岸最终和平分裂。
关于这一种结局,其可能性应当说不会很大。为什么?因为尽管今日大陆对台湾温柔无比,但这不过是因为大陆人仍然以为台湾人有可能被招安。要期望那些念念不忘统一的大陆人听任台湾走向独立而不使用武力,并不现实。
(2)大陆武力征服失败,台湾因此而独立。让我们假定一种情况:大陆长期坚持对台怀柔路线,即便后来大陆对台路线反转,试图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但届时台湾因长期受大陆扶助而实力大增,可以凭借海峡天堑,拥兵拒统,大陆武力征服失败,两岸因此而分离。
关于这一种结局,如果台湾仅凭自身力量去抗衡大陆,则其击败大陆的可能性应当说不会很大。因为无论台湾自身力量如何发展,也无法扭转陆强台弱这一两岸力量对比的基本格局。当大陆对台湾诉诸武力时,如果没有外部力量介入,则两岸交兵而以大陆失败告终的可能性较小。
(3)台湾挟洋拒统,独立成功。让我们假定另一种情况:台湾国际空间逐渐扩展,台湾问题逐渐国际化。纵使后来大陆对台路线反转,但届时台湾有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能获得国际干预而挟洋拒统。于是台湾凭借海峡天堑和自有武力,加上外来干预(调停、军援或直接出兵),得以阻止大陆的统一企图,最后独立成功。
当年的外蒙正是靠了大国苏联和国际社会的支持,才得以脱离中国而独立。今日台湾朝野千方百计力图扩展国际空间,游说大陆智囊和重量级人物“松绑”,无疑是希望这种局面出现。马英九关于台湾安全的三道防线(两岸和平制度化、台湾在国际社会的能见度和台湾自有的军事力量)中的第二道防线,说的就是这一点。今日已有不少大陆人为台湾奔走,呼吁北京高抬贵手,放宽台湾的国际空间。可见这一结局还真有可能发生。
(4)大陆出现内乱,台湾趁乱独立。假定大陆社会未来朝危机方向发展,出现大动乱,大陆因自身动乱而自顾不暇,于是台湾得以乘机独立。
这一种结局的可能性不能说不存在。但是,大陆未来是否会陷入大乱,尚是一个未知数。大陆即便一时动乱而自顾不暇,让台湾得以乘乱独立,但大陆一旦安定下来,台湾仍可能会前功尽弃。如当年清朝灭亡后,中国出现内乱,无暇顾及西藏,等到中共席卷大陆,挟雷霆之势,从头收拾金瓯,西藏几十年的“事实独立”也就夭折了。所以除非中国长期陷入内乱和届时台湾能如当年的外蒙一样获得外部势力的支持,否则其独立仍可能只会昙花一现。当年清朝灭亡时,西藏和外蒙均乘机独立,外蒙因有大国支持而得以保持独立,而西藏因自我封闭,未获外界支持而最终失败。可见能否得到外部力量的支持是未来台湾能否走向独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5)台湾以安南化的方式,最终独立。假定大陆长期坚持现行对台路线,两岸得以长期维持事实分离现状。又假定台湾人善于应对,能委曲求全,顺势而为,则台湾有可能循安南化路线,经过漫长历史的博弈而最终独立出去。
历史上的边陲之地要脱离中原政权而独立,在没有外来力量的支持下,往往都得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谓安南化,就是以小博大、顺势而为、时间换空间的游戏。历史上的安南和高丽都曾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每逢中原动乱,便乘机拥兵自立,而每逢中原尘埃落定,王师远征,便一方面凭借天险,兴兵抗拒,另一方面,卑词厚礼,奉表称臣,以曲意奉承中原朝廷而维持事实独立。屡服屡叛,老戏路反复上演,经过几百年潜移默化,中原朝野疲劳了,慢慢地“正视现实”,将其看成化外之地,失去亦不感到痛惜,最后出现历史机遇,于是一一变成了完全独立的国家。由于两岸力量对比的悬殊和大陆人根深蒂固的统一情结,台湾的急独在缺乏外来力量的支持下是注定难以成功的。但是这并不排除台湾有可能靠自身力量,借鉴历史典故而实现分离。
尽管多年来相当一部分台湾人在有关两岸关系问题上,带有偏执的愤青情结,缺乏策略考量,但笔者曾经预言这种情况将会逐步改变,台湾各派最终将达成处理两岸关系和“一中”问题的策略化共识。民进党这次大选的失败,将加速这一过程。倘若台湾各派最终认识到接受“九二共识”的巨大策略便利,台湾接受一个“一中”虚名而换得安全和经济实利,最终认识到今日大陆所切盼的军事互信、和平协议与一国两制对台湾而言,其实有节节延阻和时间换空间的效应,并由此而采取顺势而为的相应对策,则历史上的安南故事在台湾重演亦未可知。另外一点要指出的是,由于大陆的成见和区别对待,实际上,台湾由蓝营执政比由绿营执政,或者长期的蓝皮绿骨,更有利于台湾以时间换空间和实现台湾利益的最大化。
三、两岸关系终局如何,关键在大陆
尽管和平是两岸的共同愿望,但统一却不能说是两岸的政治交集。两岸之间的统独博弈将会长期存在。
在上述五种可能的统一方式中,无论大陆的主观愿望如何,两岸统一以台湾自愿回归为终结的可能性,虽不能绝对排除,但应当说可能性比较小,而大陆对台路线中途反转,以力服人的可能性较大。而在上述五种可能的分离方式中,台湾击败大陆,或大陆出现内乱而使台湾能乘机独立的概率不大,而台湾挟洋拒统和台湾问题安南化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虽然台湾问题的未来如何,有多种可能,但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最终结局的关键因素却在大陆。之所以这样说,这是因为:
1、大陆拥有巨大的先天优势,握有制约台湾经济和国际空间的生死大牌。大陆对台路线如何,实际上决定了台湾经济的边缘化与否,台湾经济的兴衰与否,台湾国际空间的大小和台湾获得国际支持的多少,也即台湾拒统谋独实力的大小。
2、大陆未来发展如何,是稳定还是动乱,是经济和政治超越台湾,还是维持和扩大两岸现有差距,是社会矛盾日益积累,还是社会日益和谐,这决定了台湾是否有机可乘和两岸人心归附的指向。
3、大陆对军事互信、和平协议和一国两制等问题的认识,决定了台湾徐图长远的缓独策略和安南化路线能否奏效。
当然,这并不是说,台湾人没有可以作为的空间。不过由于两岸力量对比的悬殊,台湾的作为更多的只是属于一种生存智慧上的斗智而已。
从概率上说,虽然大陆拥有巨大的先天优势,因而大陆胜出,两岸最终统一的可能性较大。但是这并不等于没有相反的可能。中国历史上的某些边陲之地,虽力量弱小,后来却分离出去了。可见没有什么东西是注定的。所谓“分久必合”的说法,对作为构成中国核心区域的中原地区也许大致不假,但对边陲之地,却从来就没有成为规律。
两岸角力,既是实力的较量,亦是智力的博弈。愿望不等于现实,不可能中有可能。谋国者当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