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当选人蔡英文女士还有4个月才宣誓就职,表面上看来她可以从容准备政权交接、进行人事布局,以及规划百日新政。不过,在庆祝民进党大获全胜的兴奋情绪消退后,她很快就会感受到落在自己肩膀上的是有如千钧的重担。未来4年执政挑战之艰巨将远远超过历任民选总统,自己可能是第一位没有政治蜜月期的掌舵新手。在内外形势紧迫相逼下,新“总统”没有摸索与适应的喘息空间。
台湾经济在“大选”前早已险象环生。去年台湾出口衰退率超过百分之十,为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后所仅见。今年伊始台北股市与汇市就连续两周大跌,上证指数跌破2900点,道琼斯指数也摔得鼻青脸肿,预告了今年全球经济疲弱对台湾的拖累可能超过去年。
台湾的经济边缘化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亚投行已经开始挂牌运作,台湾还不得其门而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于去年12月生效,对台湾出口产业的冲击将从今年起陆续涌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将在今年年底完成谈判,RCEP市场占台湾出口额约70%,许多台湾传统产业很快将面临订单大批流失或被迫出走海外的痛苦抉择。如果台湾无法尽快加入RCEP,即使未来刻意引导新台币汇率下跌百分之十,也很难让我们继续保有在东亚生产网络和供应链中的份额。
台湾的高科技产业正陷入前所未见的险境。大陆正倾举国之力推动产业升级,试图引导所有的核心产业快速建立完整的中上游供应体系。大量的台湾上市高科技公司,未来几年不是主动选择加入红色供应链,或是引进陆资作为战略伙伴,不然就可能面临被大陆对手迎头赶上并取而代之的风险。面对这个迫在眉睫的困难抉择,新政府只能引导台湾社会以最冷静而明智态度来应对,而不能陷入意识型态争论。这一步走错了,台湾就很难有翻身的机会。
少子化的第一波浪潮即将来袭,今年大学新生将首度不足25万人,大批末段班大学将被迫转型或关门,国立大学也将普遍面临研究所招生不足的窘境。如果新政府无法有效扭转本地高阶专业人士纷纷转战海外就业市场的不利趋势,台湾的高科技产业与研究型大学将很快面临严峻的人才断层危机。
在春节来临前,“立法院”院长选举的政治角力即将登场,选民正拭目以待蔡主席如何驯服“立法院”的各方角头,以及她是否有胆识全盘清理这个让台湾民主陷入治理危机的最大乱源。民进党首次成为“立法院”多数党,的确为“国会”政治生态改革带来一线希望。多数选民不仅期待“国会”权力结构焕然一新,也希望一举革除密室协商专擅、金权政治横行与立法效率低落的积弊。
“立法院”新春开议后,作为“国会”多数党,民进党必须很快做出政治决断,是否要接手处理上一届“国会”遗留下来的烫手山芋,特别是《两岸协议监督条例》与《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蔡主席需要尽快寻求党内共识对此做出抉择,这些有时效性的重大议案实在不需要拖到5月20日后,再由蔡“总统”及其“内阁”来处理。
虽然蔡英文拥有680多万票的坚实民意支持基础,但两岸关系的动向不是台湾单方面可以决定的。从今天开始,“总统”当选人有关两岸关系的任何公开表述,都必须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情来处理。美国政府已经派出前副国务卿伯恩斯来台北进行第一轮的预防“外交”,这位特使级人物等于是代表白宫给我们下一任“总统”举行第一场口试,看看“总统”当选人是否真有办法可以确保两岸关系发展动力不会熄火,协商机制不会中断,外交休兵与国际参与空间不会断崖式崩塌。美国紧迫盯人式的预防“外交”措施会持续运作,一直到蔡英文就职演说中有关两岸关系定位的表述让白宫放心为止。
美国的决策者看得比我们更清楚。此时此刻的北京,在处理两岸关系上可运用的外交、军事与经济筹码与16年前陈水扁刚接任总统时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北京对于台湾的经济、社会,乃至于国际参与空间的影响力早已数倍于往昔,甚至超过华府;台海双方军事实力对比也早已严重失衡。两岸高层间必须建立一定的政治互信基础,否则台湾的处境将愈来愈艰难。虽然华府相信蔡“总统”会尽可能避免重蹈陈水扁的覆辙,不过仅仅是消极避免踩政治红线,已不足以维护台海现状,因为两岸形势在16年之间已经发生极为深刻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