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序说:“伤时怀贤”,这就是诗的宗旨。又说:“不依存殁先后”,就是说次序别有用意。
八人中三方镇居先(王思礼、李光弼、严武),意在“天下危,注意将”。张九龄贤相,排在最后,重“功人”之意。贤相亦不少,何以独思九龄?第一,他能知安禄山必反,许其前识。宰相以知人为第一义也;第二,九龄逐死,是唐玄宗走向衰败的征兆,列九龄在示鉴;第三,哀九龄即隐哀房琯。在三将之后摆上汝阳王李琎,一则杜甫在长安,曾为琎客,李琎当曾经为他游扬声名。《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可证。《壮游》说“赏游实贤王”当即指琎。再则意在其为李宪之子。李宪是玄宗的哥哥,让李隆基做了皇帝(当然是势在必让,同时李宪也是一个庸碌之人)。李宪死后,李隆基赐号“让皇帝”。诗劈头说:“汝阳让帝子,眉宇真天人。”看哀李琎的诗,只说他游猎好客,一个纨绔子弟而已,生平享福,有何可哀呢?跟其余七人比起来,既无奇才,也没有厄运。实在无可记述。那么,为什么把他摆进八哀呢?这就是所谓“伤时”了。揣测杜甫的意思,对肃宗的灵武自立是不以为然的。至德以后,大权落在李辅国、张后的手里,都是灵武自立作俑。又不好明说,所以提出李琎说,重在一个让字。好像说,李宪能让,所以有开元之治,李亨禅位,所以有至德以后的祸变。李邕以赃致罪,与房琯外逐事有点相像,所以代为不平。苏、郑均以才士远斥,故为发愤,“怀贤”实在即是“伤时”,这是《八哀诗》的大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