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令人扼腕。这不远的故事,大概还算不上历史——在汶川地震发生仅两个多月前,四川各地进行了一次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据四川省地震局官方网站报道:2008年3月1日,该局与各政府部门在成都街头设立联合宣传站,“19幅通俗易懂、制作精美的展板,生动活泼的《笨笨狗PK巨能霸》、《蟾童》、《2007四川省地震应急桌面演练》等地震科普动画片和资料片,设备先进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特种车,吸引了过往群众纷纷驻足观看”;都江堰、德阳也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http://www.eqsc.gov.cn/manage/fileupload/statichtml/admin/fzjz10/index.htm)
地震毁掉了许多东西,包括人们的记忆。地震后,很少听到人们再谈震前的防震工作。但汶川不是巨灾的终点站。为了活着的生命,必须用冷静的眼光审视既往。沉痛的教训一定要讲,曾有过的努力,哪怕是功亏一篑的努力,也不可一笔抹煞。
那次竞赛的试题还保存在绵阳、德阳两市防震减灾局的网页上。绵阳的考卷有100题(http://dzj.my.gov.cn/MYGOV/150644118186360832/20080229/266688.html),德阳的复习题有200道(http://www.scdydzj.gov.cn/other_view.asp?id=208)。我在阅读时的心情沉痛而复杂。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8级大地震前,震区的政府和民众,对本地的地震形势和防震措施并非全然无知。绵阳和德阳属2004年国家圈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这个“机密”在大赛中已经公开。关于两市和地震带的关系(龙门山断裂带从两市境内穿过),这个区域内历史上曾发生的强烈地震(如1958年北川6.2级地震、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讲得也很清楚。两市都强调了建筑安全问题。绵阳竞赛题的第88题(多项选择题)是:“在近年来发生的地震灾害中,被摧毁的房屋中属于豆腐渣工程的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有:A.不按标准施工 B.偷工减料 C.局部构件抗震能力不足。”德阳的第146题“为什么抗震建筑物要特别注意施工质量?”的标准答案,还提到1995年台湾海峡地震波及广东,澄海县一所中学因施工质量低劣而遭严重破坏的教训。
汶川地震没有短期和临震预警,猝不及防。但在地震前夕有那样一次知识竞赛,除了纪念《防震减灾法》实施10周年外,2005年开始的一次长期预警是重要原因(参见笔者的《重读2005年防震文件有感》和《建议解密一份关键的防震文件》)。阿坝、成都、绵阳、德阳,这些后来的震区,都曾行动起来。尽管2008年二三月间的行动只是一次知识竞赛,距大地震的又近在咫尺,即使正确的减灾观念被广泛传播,社会也已来不及做全面的检查和补救;但竞赛中的许多题目,对日后的防震减灾仍有极强的指导性。中国还会发生地震,还会发生大地震,人们不可一日无防。保留下来的竞赛题,可以做仔细修订,供各省(市区)参考。
近日,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又有许多地方在举行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如果充分汲取汶川地震的惨痛经验,我想新修订的试题应该更加强化建筑质量的议题,特别是学校和公共建筑的质量问题,还有学生的地震应急、逃生知识。此外,必须补充关于加强地震群测群防的内容(四川曾是群测群防大省,但竞赛题中竟然没有“群测群防”一词,殊不可解),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建筑质量”和“群测群防”这两个要点,在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防震减灾法》中,都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