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飞:社保建设与扩大内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96 次 更新时间:2009-03-02 13:36

进入专题: 社保建设   扩大内需  

杨鹏飞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肆虐,来自欧美的外需大量减少,扩大内需对于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出来。一般认为,我国内需不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社保体系很不健全,人们有后顾之忧,不敢消费,必须像欧美国家那样,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保体系,才能真正拉动内需。

完善了社保体系,就一定能拉动内需吗?未必,甚至可能相反!为何这样说呢?分析我国这些年社保建设实践就会发现,我国的社保建设机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1、社保缴费标准过高,不利于促进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从而不利于拉动内需。

我国的社保体系建设,目前并没有实现全国统筹,各地主要是根据中央规定的基本原则,自主决定。但是,各地确立的社保费用征收标准过高,以致给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

以养老保险为例。根据相关调查统计,目前世界各国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一般为职工月工资的10%,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国际警戒线为职工月工资的20%。而我国目前企业的平均缴费率为2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高于国际警戒线3个百分点。

除了养老保险以外,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保项目的缴费率也明显过高。以广州市失业保险缴费为例,据近日报道,目前广州市的缴费比例为,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而广州这些年来失业保险费的使用,一直是“结余多,支出少”。目前,广州的失业保险基金已经结余多达85亿元,而每年的支出仅需3到5亿元。

近一两年,不少用人单位对于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顾虑重重,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怕《劳动合同法》,而是怕由此带来的社保负担。去年以来,随着劳动合同签订率的大幅提升,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社保支出明显增加,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等原因造成的外需下降,一些中小民营企业感到内忧外患,难以承受,不得不裁员或者下调员工工资。显然,社保缴费标准过高对于拉动内需,缓解国内经济形势是雪上加霜。

2、社保资金使用效率低,管理和市场经营风险大,造成大量资金闲置,社会消费受到阻碍。

去年11月6日,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余效明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三届年会上透露,我国各类社保基金(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和工伤保险基金)积累额近2.5万亿元,但年平均收益率不到2%,安全与贬值风险加大。

针对这一信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发言人出来澄清,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险资金含义是不一样的。从性质和用途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战略储备基金,主要用于我国将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障。而社会保险资金包括养老保险等五项基金,主要用于离退休人员工资等当期支出。

那么,2000年成立的全国社保理事会管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业绩又如何呢?难以让人乐观。查阅全国社保基金年度报表,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社保基金的年收益率分别为2.25%、2.75%、2.71%、3.32%、3.12%。2006年和2007年之所以暴涨,与我国股市大涨以及入股投资的国家几大银行上市的溢价密切相关,实际的经营效果并不乐观。

为何社保五大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不到2%?主要因为目前我国社保五大基金的资金大部分用于银行存款,并没有真正和实际使用,还有上海社保基金案之类的挪用侵占等问题,所以收益率自然很低。

令人遗憾的是,与社保资金低效运行相伴随的,是各地社保收费标准近些年来不断提升,征收强度不断加大,结果必然是过度汲取社会资金,造成社会必要消费能力的下降。试问这是在扩大还是遏制国内需求?

完善社保体系对于促进消费、扩内需确实有很大意义,但是,我们不能人云亦云,一提完善社保制度,就是加强征管,提高社保标准,似乎社保征收越多越好。实际上这恰恰走错了方向。

那么,如何通过完善社保制度,真正实现扩大内需呢?我认为,当前亟待要做的是这样两项工作:一是合理确定社会保险的征收标准。目前,我国各地的养老保险缴费率23%的标准过高,应当降到世界10%的平均水平为宜。医疗等其他几类社会保险的缴费率也有较大的下调空间。至于社保基金以往的亏空,应当通过财政支持、国企资本转移等办法筹措解决。二是尽快把巨额社保基金用起来,让它产生效益。目前关键的是要尽快完善社保基金法律规范,拓宽社保基金使用范围,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管理与监督,将老百姓的养命钱维护好、发展好。

上述两项工作事关社保资金征收和保值增值这两个根本性问题。这两大问题如果不解决,那这样的社保体系建设,对于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对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就难有什么意义!

    进入专题: 社保建设   扩大内需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5151.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