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泉:两岸协商新模式的构建与展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467 次 更新时间:2008-07-31 16:17

进入专题: 台湾  

严泉 (进入专栏)  

自今年3月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新领导人以来,两岸关系发生了令人目眩的变化。“胡萧会”、“胡吴会”、“胡江会”相继登场,两岸执政党首次正式会谈,两会谈判重新恢复,并签订周末包机、赴台旅游协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共识。两岸领导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胡锦涛认为两会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恢复商谈并取得实际成果,标志着新形势下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马英九则表示,两会重新协商,虽然看起来只是向前迈进一小步,但是对台湾来说,却宛如人类登陆月球一样,对两岸关系发展,将是向前迈进一大步。在笔者看来,当前两岸关系的“雨过天晴”,不仅标志着中断已久的两岸对话机制重新启动,更意味着经过两岸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一种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两岸协商新模式业已成型。

与1993年两会谈判开创两岸协商时代不同的是,此次两岸僵局的重新破解,是以政党对话平台创建为突破口。2005年5月,当时还是在野党的国民党应邀访问大陆,国共两党领导人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这是在时隔60年之后,国共两党开始的第三次合作。虽然双方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的共识,对当时在野党国民党来说,仅是一种愿景。但坚持九二共识、追求两岸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两党对话的政治基础与政治纲领。今年3月岛内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获得大选的胜利,重新成为执政党。两个月后,国共两党对话机制启动,经过协商,双方同意“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继续依循并切实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进展。马英九在随后的就职演讲中也强调两岸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由此可见,国民党的大陆政策纲领成为台湾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指导方针,不但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够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层面。

国共对话机制建立后,特别是国民党成为台湾执政党后,原先的两会谈判模式的性质与内容,与过去相比较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刚刚结束的两会复谈就充分验证了这一点。从议题来看,开始了从政治性到经济社会性的转变。过去两会谈判,虽然议题是以两岸交往事务为主,但达成的协议多是政治性原则,而且由于受到双方谈判政治基础的影响,政治性议题实际上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此次两会协商由于政治基础与政治互信良好,两岸周末包机与赴台旅游事宜等经济社会事务成为会谈主轴,而且未来协商重点仍是货运包机、油气探勘合作、扩大小三通、共同打击其犯罪等经社议题。从两会领导人特点来看,发生了从权威性到专业性的变化。过去汪、辜两位领导人,均是两岸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而这次两会新领导人,则是政府管理部门主管出身,具有丰富的专业才识,属于专业性领导人才,更适合事务性谈判工作。从组织性质来看,出现了从民间性到行政性的变化。虽然与过去相比,两会的民间性质没有改变,但是由于参与谈判的人员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大陆方面的国台办副主任、旅游局局长,台湾方面的“陆委会副主委”、“观光局局长”,均以两会人员的身份直接参与谈判,形成一种“以官扮民”的新形式,一改过去两岸行政部门退居幕后的做法。正如岛内舆论指出,这一变化表明双方已取得高度默契与谅解,不管任何人参与复谈,只要其身份是两会顾问或专家,双方都不排斥官员以这种形式参与谈判。所以笔者认为复谈后的两会,虽然不改民间机构的性质,但是实际上已经变成处理两岸日常事务的政策执行机构,其行政色彩非常浓厚,更加有利于两岸协商的扎实推进与协议落实。

国共平台的创立与两会角色的变化,表明两岸协商模式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当前台湾政党政治体制来说,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拥有丰富的政治资源,不可能不参与政治并施加决策影响;就台湾政治体制来说,拥有立法机构绝对优势的国民党,也完全有能力以立法监督的方式,贯彻自己的政党意志。即使未来台湾行政当局在两岸事务上出现人事变动,也不足以撼动这一基本政治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国共对话机制的不断完善,政党协商机制的战略性功能作用将日益凸现,决不是目前人们所说的仅是两岸协商的补充机制,将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因此,关于未来两岸协商的新模式,可以预见的前景是,在战略层面,由国共政党对话机制主导,议题是开放性与战略性的,其功能是强化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不断深化政治互信。而在战术层面,则是两会通过谈判协商,以经济社会议题优先,负责执行落实国共两党的战略共识。这种协商模式既可以避免由于主权问题而引发的争议,同时又能务实与卓有成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开创一个美好的时代。(上海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

进入 严泉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台湾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台湾研究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94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