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短短一段时间里,美国很快确定了其对前苏联的策略,那就是“围堵”政策。美国的围堵政策导致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阵营和前苏联阵营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霸超强,其国际战略的矛头马上就对准了中国。这是因为在美国看来,苏联解体之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如迅速崛起的中国那样能够对美国的世界地位构成挑战了。
因此多年来,美国一直在寻求有效的对华战略和政策。从传统的围堵政策到接触政策再到和平演变政策,美国根据需要不时地作出这样那样的选择。
但到现在为止,美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策略和政策。为什么?
世界体系产生结构性变化
这里的因素当然很多,包括美国持久而无效的反恐怖主义战争。但最主要的根源在于世界体系的结构性的变化。
结构性变化的基础在于近20多年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给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结构引入了新因素。
也就是说,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给中美两国都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对美国来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制约了其在中国问题上的军事主义倾向性。对中国来说,则是提供了一个可以和平崛起的有效机制。
换句话说,中国可以借助全球化和区域化来达到国家的崛起,而无须再走过去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老路。
主权国家还是今天国际社会的最高权力载体,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并不能完全消除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结构。中美两大国之间仍然存在着学术界所说的“安全困境”。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会导致美国的警觉和担心,同样美国的军事发展也会给中国造成同样的效果。
正因为存在着安全困境,美国一直在寻求着围堵中国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美国和其盟友日本、澳洲等国努力构造一个亚洲版北约就是这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同样,中国加紧国防现代化也是为了防御和反制一切尽可能产生的外在威胁。
但因为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美国等国家的围堵政策很难发挥其在冷战时期所发生过的效应。美国要围堵中国,就需要其他一些国家的通力合作。但这种合作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时代显得相当困难。
就以日本和澳洲为例。尽管这两个国家在战略上和美国合作与结盟,但它们本身和中国的经贸关系已经相当深化,并且很多年来这两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度较之中国对这两国的依赖度大得多。
与之相比,亚洲的其他中小国家,也就更难和美国或者美国的盟友合作来围堵中国了。
中国开放的经济已经逐渐造就了中国和亚洲国家之间相当程度的经济一体化。对这些中小国家来说,其最大的利益就是从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大国都获得好处。
大国之间的和平相处,对这些中小国家是最有好处的。一旦大国之间发生冲突,它们很难选择靠向哪一边。
大国军事力量隐性化
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也使得大国军事力量隐性化。这和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关系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在冷战时期,两大阵营间没有实质性的经济关系,军事对抗变得非常容易,也非常显性。
在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时代,大国间的军事力量平衡也不可避免。在东亚更是这样。随着其经济发展,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呈现必然之势。
同时,日本也在追求与其经济力量相适应的国家军事地位和国家的(政治地位)“正常化”。但是因为大国间经济相互依赖性的不断深化,军事力量相对不容易走到前台。
这并不是说,军事力量变得不重要了,而是说这些国家在考量诉诸于军事力量来应付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量到其经济利益。
这对美国和日本,还是中国,都是如此。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不能保证国家的理性决策,但其可以促使国家的决策变得理性一些。
但另一方面,正如这些年来人们所观察到的,中美之间经济贸易方面的纠纷越来越多。经济交往越多,冲突就越容易发生,这并不难理解。
中国方面所担心的就是美国越来越盛的贸易保护主义。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这是令人怀疑的。
在冷战期间,贸易保护主义非常容易。实际上,冷战时期,西方同盟内部国家之间(例如北约)的经济贸易往来,要远远多于和非同盟国家的贸易,而且主要的贸易都发生在同盟国家之间。
在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语境下,美国即使对中国(或者其他一些国家)不满,也很难关上贸易大门。经济上的博弈往往不是零和游戏,只是相对利益问题,即一个国家可能要比另一个国家获得更多的利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但同时也会损害其自身的利益。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体系和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影响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会影响中美两国分别和其他许许多多国家之间的关系。这就迫使中美两国在处理与对方的关系时,考量到其他相关国家的经济利益。
中美之间策略会相互转型
这些因素制约了美国的中国战略的形成,使得美国很难有一个明确的中国战略。相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局面还会继续下去。
美国会继续在围堵和交往之间、在军事和经济之间作选择。因为国际政治的规律性因素的作用,加上美国国内的各种力量的影响,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在不同时期会向不同方向倾斜。
这种大局面决定了中美两国之间既具有合作的空间,但也不会出现蜜月。除了台湾问题,两国之间不太可能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如果考量到中美两大国都拥有核武,公开的军事冲突更不可能。)尽管在经贸领域,冲突会不断,但也不致于演变成军事冲突。
很显然,美国的中国战略往哪个方向倾斜,也受中国的美国战略的影响。可以这么说,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没有很快确定围堵中国的策略,和中国没有走往日苏联的对抗路线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时代,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型的。相互转型性质既决定了中美关系可操作程度的提高,也表明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复杂性的增加。
·作者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