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印度、世界与中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25 次 更新时间:2024-08-19 00:08

进入专题: 印度   中印关系  

郑永年 (进入专栏)  

 

中印两国不仅是邻居,还是世界上两个文明古国,对世界负有大国责任。我从宏观的国际关系视角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印度的现代化建设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莫迪总理上台以后,印度的现代化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次选举后,西方媒体对印度的态度较为负面,主要从民主和自由的角度批评莫迪,认为他集权、专制、反民主。我的观点反而较为积极。印度同时在进行着经济建设和国家建设。印度独立后,政治体制基本继承了英国的体系,但印度的基本国家制度建设还远远没有完成。如果我们参考欧洲的法国、德国等现代化经验,基本的国家制度建设都必须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权力集中。我把国家制度分成三部分,大部分的国家制度都必须在民主化之前建立。如果民主化之前建立不了,民主化之后就很难建立。德国的第一个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的专制统治下建立起来的。然而,也有很多制度必须在民主化以后建立,如多党制、公民社会、选举制度等。许多在民主化之前建立的制度在民主化后会发生很大变化,例如福利制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度如果要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还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权力集中,但这个权力集中不一定是西方所说的“专制”。莫迪总理执政以来,印度的政治变化甚至比它发生的经济变化还重要,尤其是政党制度的变化。

我曾问过印度裔的新加坡总统纳丹(S.R. Nathan)一个问题,中国跟印度有什么大的区别?他说的有一点非常对。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系,是通过一百多年的革命与战争打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从而演变成为中国的政治核心。但印度实际上一直没有确立过类似的政治核心。印度国大党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基本是家族性的政党。莫迪总理很大的贡献是把印度人民党从区域性政党变成全国性的政党,这对印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今天,印度人民党第三次执政,又反过来对国大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印度政党制度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会起到非常正面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在接下来会有相当一段时间的权力集中。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英、美、日本和中国等,工业革命以来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经济发展。印度在这方面如何进行?如果没有权力较为集中的体制,将很难做成。基础设施的工业化实际还是需要政治体制上的变化。印度的国家建设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印度不会完全成为西方盟友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印度国内的变化会影响它跟西方的关系。

第一,印度不会完全成为美国的盟友。尽管西方因为地缘政治考量,想利用印度来对付中国,但印度仍会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如果印度成为美国的联盟,反而会限制印度的外交空间。印度对美国、俄罗斯、中国,有它自己的国家利益。这次处理俄乌战争,印度做得非常好。它既谴责俄罗斯,也谴责北约对俄罗斯安全空间的挤压。不要小看印度自身的外交力量,有些地方我觉得甚至值得中国学习。

第二,印度和西方国家的经贸是有限度的。首先,印度还没有发展到全面和深度开放的阶段,零关税不符合印度的利益。印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实践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主义。但随着印度国内经济、企业的强大,它会变得逐步开放。其次,印度能够吸引部分西方制造业,但很难达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程度。类似中国在80年代和90年代承接大量西方制造业的条件今天已经不存在了。西方国家意识到去工业化的限度所在,现在会尽量把制造业、工业留在国内。同时,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的制造业必须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之下,印度的基建还面临很大挑战。私有制、法治等也限制了印度的国家权力。印度很难进行像中国那样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必然会限制制造业的发展。最后,是美国因对中国不满而倾向于印度,这种趋势不一定能持续。美国打压过日本、德国、法国,当美国的实际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时,美国同样会打压印度。

第三,西方对印度的技术转让是有限度的。中国到现在为止走过了两个阶段。早期是西方的技术应用,现在找到了比较优势的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数字经济领域等。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行业代表未来产业的方向,美国肯定不会放弃打压。印度未来的发展,除了承接西方的加工业和制造业外,还取决于能不能发展本国新的产业。

第四,西方对印度的批评声音和矛盾会越来越大。美国的GDP远远超过中国,对我们来说,不好之处在于中国和美国距离拉开了,好的地方在于美国不会对中国表现得那么恐惧。印度在崛起,印度的经济增长很快、人口红利潜力大。随着印度的快速崛起,美国对印度各方面的批评声音会越来越多,包括贸易保护主义、气候环保、集权专制、种族问题、民主问题等,这方面印度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中印需要加强交流

中印关系是一对非常复杂的关系,印度和西方、中国和西方关系的变化都会影响中印关系。两个国家是独立的,处理两国关系需要两个国家领导人的智慧。对印度而言,尽管可以利用中美关系来对付中国,但能利用的部分还是有限的。美国唯一的目标是要做世界的老大,既要防止“体制外”挑战者,比如以前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和中国;也要防止“体制内”挑战者。俄罗斯在90年代曾希望加入欧洲和西方,美国拒绝了。这是因为,俄罗斯如果成为联盟体系的一部分,就有能力在体制内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所以,按照权力逻辑来说,印度成为不了美国的盟友。美国的盟友关系不是平等关系,需要的是“听话”。

对中国来说,我们对印度的研究远远不够。地缘政治方面,尽管中印是邻居,但竞争性不强。中国没有地缘政治观,不像美国、苏联那样要建立扩张性的帝国,中国和印度地缘政治的关切点都在于自己的空间。1962年中印冲突并不像西方一些学者所说的是地缘政治所致,而是因为其它一些具体的原因。中国和印度同样在发展和东盟的关系。此外,中印两国本身就是“全球南方”的一部分,在“全球南方”里有竞争关系、但更多是合作关系,竞争可以是良性竞争。

“全球南方”非常多元、差异性大,中国和印度该如何以自己的比较优势来促进全球南方的发展?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经贸上,中印两个国家非常互补,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逐渐失去优势,大量中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南亚及其他国家转移,其中也包括印度。中国今天提出新质生产力,目标是从中等发展水平提升到发达水平,而印度的经济处于中低端水平,并且自己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两个国家和全球南方都有很好的关联,在和全球南方的关系上,两个经济体非常互补。在文化上,大部分中国人对印度非常友好。我们应当尽力加强民间交流。

(*本文内容由郑永年教授在“中印新经济对话: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中金研究院2024年第二季度宏观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进入 郑永年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印度   中印关系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437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大湾区评论,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