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科学奖是按照瑞典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生前遗愿和捐款设立的奖项,是世界性的最重要的科学奖励系统,获奖的成果基本上代表了人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在促进人类科学研究 、技术进步、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诺贝尔科学奖在中国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诺贝尔科学奖是衡量一个较大的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最简单、最直观的指标。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国籍的计量分析,基本可以看出世界科学技术活动中心,以及当前世界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态势。
迄今为止,共有六大洲30个国家638人次(其中有4人两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以下“次”略)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具体分布详见下表。
资料来源:1、1901-2010年的数据出自沈登苗:《双重断裂的代价:新中国为何出不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之回答(之一)》,载《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6期。按:笔者在2021年的统计中,已对199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得主埃德蒙·费希尔(1920 -2021)误划的法国籍修正为美国籍,惜当时忘了说明,特此补上。2、2011-2022年的数据主要来自互联网。
说 明:1、统计以获奖时的国籍为准。如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他们持的是中华民国的护照,故纳入中国。按:由于各学者对获奖者的国籍取舍的标准不同,导致各人发布的数据略有出入。2、其中有4人两次获诺贝尔科学奖(不含荣获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和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美籍化学家莱纳斯·鲍林),每宗按2个计。3、18人有双重国籍,各按1/2计。
2022-10-05
【作者简介】沈登苗,1957年生,浙江省慈溪市人,独立学者,主要从事科举学、教育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著有《文化的薪火》(杨玉圣主编:《学术共同体文库》)一书,提出“一代难以成为学者”的原创理论,以此破解“钱学森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