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晖,1959年生,江苏扬州人,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81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扬州师范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与友人共同创办《学人》丛刊,1996年起担任《读书》杂志主编,在其任内《读书》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2002年受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先后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华盛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柏林高等研究所等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访问教授。主要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1990)、《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汪晖自选集》(1998)、《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5)等。编有《文化与公共性》、《发展的幻象》等多种著作,论文被翻译为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等。
汪晖
汪晖,1959年生,江苏扬州人,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81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扬州师范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与友人共同创办《学人》丛刊,1996年起担任《读书》杂志主编,在其任内《读书》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2002年受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先后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华盛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柏林高等研究所等大学和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访问教授。主要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1990)、《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汪晖自选集》(1998)、《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5)等。编有《文化与公共性》、《发展的幻象》等多种著作,论文被翻译为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等。
论文
- 创世者与反神话——重读《补天》
- 作为时空体的区域
- 项飙 提问的自觉
- 20世纪中国的第三世界国际主义实践
- 世纪的多重时间——《20世纪的中国》第二部序言
- 民族研究的超民族视角——跨体系社会及中国化问题
- 冷战的预兆:蒋介石与开罗会议中的琉球问题——《琉球:战争记忆、社会运动与历史解释》补正
- 汪晖 :以文化运动为方法
- 作为思想对象的二十世纪中国(下)——空间革命、横向时间与置换的政治
- 作为思想对象的二十世纪中国(上)
- 关键词与文化变迁
- 十月的预言与危机——为纪念1917年俄国革命100周年而作
- 两洋之间的新大同想象
- 世纪的诞生——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位置(之一)
- 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
- 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中的台湾问题
- 当代中国历史巨变与全球危机中的台湾问题
- 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阶级政治的衰落、再形成与新穷人的尊严政治
- 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台共党人的悲歌》与台湾的历史记忆
- 代表性断裂与“后政党政治”
-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
- 鲁迅文学的诞生
- 全球政治的“代表性”危机与“后政党的政治”
- 自主与开放的辩证法——中国崛起的经验及其面临的挑战
- 真实的与乌托邦的——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 齐物平等与跨体系社会
- 革命、妥协与连续性的创制(上)
- 代表性的断裂——再问“什么的平等”?
- 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
- 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
- 改制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
-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文革、琉球、西藏》序言
- “代表性的断裂”:反思未来民主的进程
- 帝国的自我转化与儒学普遍主义
- 是经济史,还是政治经济学?——《反市场的资本主义》导言
- 亚洲想象的政治
- 声之善恶:什么是启蒙?——重读鲁迅的《破恶声论》
- 琉球:战争记忆、社会运动与历史解释
- 中国——跨体系的社会
- 中国:跨体系的社会
- 中国崛起的经验及其面临的挑战
- 陶然 中国尚未完之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挑战与出路
- 陶然、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
- 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
- 文化与政治的变奏——战争、革命与1910年代的“思想战”[1]
- 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六十年代的消逝
- 对象的解放与对现代的质询
- 东方主义、民族区域自治与尊严政治——关于“西藏问题”的一点思考
- 亚洲想象的谱系
- 戏剧化、心理分析及其它——鲁迅小说叙事形式枝谈
- 公理世界观及其自我瓦解
- “科学主义”与社会理论的几个问题
- “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及其批判――再论当代中国大陆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 一九八九年和“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
- 改制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
- 承认的政治、万民法与自由主义的困境
- 秦晖 汪晖 温铁军:超越派性之争 寻找变革道路
- 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时评
随笔
演讲
访谈
- 新形势下民族理论政策的因应与完善
- 中国的开放与自主
- 汪晖 罗岗 鲁明军:历史、革命与当代青年的思想构成
- 汪晖 王立胜:关于新疆问题的对话
- 齐泽克 汪晖等:共产主义假设与二十一世纪
- 中国探寻开放的过程很长
- 汪晖、艾尔曼:谁的思想史?
- 汪晖对话傅高义: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变革
- 汪晖对话施密特:中国应该找到自己的方式
- 汪晖对话马哈茂德·马姆达尼:非洲政治危机及中国责任
- 汪晖访谈:东亚需要目标清晰的协调架构
- 中国、新的平等观与当今世界
- 汪晖对话贝淡宁:城市何以安顿我们?
- 寻找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角度
- 谈“媒体四段论”
- 世界政治制度中“代表性”的断裂
- “去政治化的政治”与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 “五四”文化运动的政治
- 中国道路的独特性与普遍性
- 我从不拒绝真正的学术批判
- 理论、实践与历史诠释――答纽约大学研究生问
- 关于改革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 超越东方主义与民族主义
- 环保是未来的“大政治”——打破发展主义共识,寻找新出路
- 在西方中心的世界中,保持中国文化自主性——文化、社会价值如何转化为政治实践
- 现代化本身需要被反思
- 我们这个社会不应该反思吗
- 关于现代性问题答问——答柯凯军先生问
- 新左翼、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P. 安德森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