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88 次 更新时间:2015-06-17 21:08

进入专题: 诸子百家   自由读书著书  

岳庆平 (进入专栏)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墨、名、阴阳等"诸子百家"群星灿烂,争芳斗艳,《汉书·艺文志》载:"诸子百八十九家"。后人取其整数为"诸子百家"。又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重要原因是,当时自由宽松的良好政治社会环境促进了私学的发展和讲学的盛行,产生了一批有德有才有识并敢于表达自己不同观点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兴起了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从读书来看,孔子读书是极其刻苦认真的,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断了三次可见孔子苦读次数之多。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不太用功。有一天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说:"你背给我听听。"但孟子翻来复去总在背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既生气又伤心,举刀把刚织好的布割断了。孟子问母亲为什么,孟母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刻苦努力,不经常温故知新,就永远学不到真本领。"孟子很受触动,此后起早贪晚,刻苦读书。苏秦读书"锥刺股"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据《战国策·秦策》:"(苏秦)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苏秦后来说服赵王,"封为武安君,受相印"。《庄子·外篇·骈拇》记载了臧牧羊时勤奋读书的典故:"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策是当时写书的竹简。后人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相传湖北宜昌秭归有屈原读书洞,屈原自幼聪明好学,自由读书,放学后经常来读书洞支好石桌石凳,认真阅读塾师不准在书房里读的"野书",如《巫风》、《丧歌》、《断尾虎》、《小脚神》、《渔夫歌》、《樵郎谣》、《蚕花曲》、《五谷调》、《二南》、《越人歌》等。据《归州志·山水》:"州城东北百二十里三闾乡,相传屈原读书洞,遗址尚存。"吴丈蜀《题读书洞》:"一洞离尘百仞余,骚人把卷淡云舒。干年谁可知公意,不悔平生错读书。"杜青山《步吴丈蜀先生题读书洞原玉》:"古洞专攻十岁余,一腔壮志笔端舒。若非隔世苦吟诵,焉有《离骚》几页书。"

从著书来看,孔子"笔则笔,削则削",编辑整理的文献最多。《汉书·艺文志》载:"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大凡书,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诸子比较有名的代表作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

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商君书》、《韩非子》,兵家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名家的《公孙龙子》,纵横家的《鬼谷子》,杂家的《吕氏春秋》等。韩非被誉为"善著书"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吕氏春秋》号称精品,难以"增损一字"。《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庄子·杂篇·天下》记载惠施著书很多:"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世说新语·文学》也载:"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入玄?"后人以"学五车"、"书五车"、"学富五车"表示读书著书多或学问大。

秦朝建立后,随着文化专制的加强和学术自由的减少,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是学术自由,这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进入 岳庆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诸子百家   自由读书著书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945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