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柱:侈谈一流大学,不如先建一流课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216 次 更新时间:2011-05-29 01:20

进入专题: 清华百年  

孙惠柱 (进入专栏)  

请别误会,我并不是要在课堂里都装上电子设备。硬件意义上的一流课堂我们已经有了不少,但就内容来看,一流的课堂还实在不多。讽刺的是,“一流大学”叫得越响的时候,课堂教学往往越容易被忽略。

不久前的清华百年校庆激起了又一轮关于一流大学的争论。影响大学水准的因素太多,预测某大学何时能跻身世界一流不啻算命;欧美那些有极大自主权的大学也算不了,何况我们的部办大学?一些大学的“入流计划”已成了教授们的笑话。中国的校长指标压力太大,可再快的计划也不会在他们任内实现,所以不必太较真。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必努力了。一流大学是还远着,不管领导怎么说;一流课堂就简单得多,这是教师的职责。

立刻想到近来流行的网上公开课,世界名校的热门课当然是一流课堂的典范。但光那还远远不够,否则我们也不用费事办大学了,把人家的课翻过来,给我们的学生看看就行了。网上公开课面对大量学生,主要是基础课和选修课,而最好的专业课往往是最多十几人的讨论课。熊丙奇在博文中写到,他在哈佛听学生说:“这些网上公开课并不是最精彩的,精彩的是讨论课。哈佛的讨论课一般只有八九人(学校规定,这与我们课程强调规模,以数量来论课程欢迎程度完全不同)。在讨论课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大家在讨论中能相互学到很多知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培养和锻炼。”哈佛条件真好,我在纽约大学等校上过和教过的讨论课有十几人的,掌控得法效果也不错。

小班比大班效果更好,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对管理者来说,是不是最好都开小班呢?那倒未必。关注教育的比尔•盖茨不久前说,政府花大钱搞一刀切的小班化并未见效,好老师就应该多教学生——他说的是中小学,但道理是相通的。大课讲得好的老师是应该请他们到大课堂甚至剧场、电视台去讲,让大批学生受益。但与此同时,大学一定还要有许多互动式的讨论课,通过头脑风暴来探讨较为高端的学术问题。此外还有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操作课:对理工农医来说就是实验课,对艺术来说是实践课,其它的文科常要以社会为课堂,或者如法律的模拟法庭等校园里的虚拟空间。操作课对生师比和设备的要求很高,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上手操作;这方面中国的大学本来就条件不够,扩招扩班以后缺口更大,常常只能让老师或少数学生做给大家看看(例如一些政法大学唯一的模拟法庭)。

这三种课堂的形态很不一样,从社会表演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是几种类型角色的表演场所,三种课堂模式各有特点。精彩大课的教师一定是个好演员,能一个人站在台上,用充满悬念的故事、理论和讲述方式,包括台词和道具,抓住一屋子的观众,本领堪比周立波;操作课的教师最好是个好导演,不用讲太多,更不越俎代庖,擅于用即时、巧妙的点拨来鼓励学生表演好,完成好既定任务;到了讨论课上,教师只需开个头,就可以让学生放开表演,自己则和大家一样,也只扮演一个同台演员的角色,往往越高明的教师,还越不像主角,因为他调教出来的学生水准都很高。

这里我们看到三种不同的师生关系:大课上的演员和观众、操作课上的导演和演员、讨论课上的演员和演员。教师和学生的相对地位好像在逐级递减,但要求一点也没有降低,甚至是更高了——讨论课很难备课,因为不能限定、也很难预测学生发言的内容,教师必须对相关学术领域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因势利导。在这三种课堂上,学生的地位是逐级提高了,对他们的要求也因此而更高了,他们必须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一般新生的大课比较多,讨论课就主要是给毕业班和研究生开的,至于操作课,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大多需要贯穿始终。

中国大学普遍的状况是,大课过多,教师的“演技”又不够吸引人;讨论课和操作课太少,有也常因教师资质或设备不够,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有时候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乱开无轨电车,导致一放就乱、一统就死。大学生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混学分的现象,不能不说跟大学过于强调科研成果、忽视课堂教学质量有关。

领导的梦想和指标建不成一流大学,教师的实干和巧干能创出一流课堂。当然,课堂比起大学小太多,但我们何妨把一流大学的梦想放一放,先用点心从一个个课堂做起?

《文汇报•文汇时评》2011年5月25日

进入 孙惠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清华百年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语言学和文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0996.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