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烈山:官身荐书不宜宣扬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20 次 更新时间:2010-03-20 11:45

进入专题: 读书  

鄢烈山 (进入专栏)  

看到这个标题《中国官员枕边书》(3月15日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就很吸引眼球。“枕边书”,是秘籍,还是心爱的经典?1982年我在中南海参观过毛泽东的“菊香书屋”和卧室。众所周知,他的“枕边书”就是《资治通鉴》和《红楼梦》等中国文史古典。卧榻与书桌不分,歪在床上看书并不是健康的生活习惯,所以毛泽东一辈子靠吃安眠药入睡。我信宋贤欧阳修说的:他记与他一样手不释卷的钱思公(惟演),“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即枕边不读正经的费思量的书,而只读消闲性的杂书,免得影响休息。我的“枕边书”,无外唐诗宋词、京戏论语、般若经之类怡情静心的熟篇短制,催眠而已。当然,人的身体状态、性格与偏好各不相同,各有各的活法,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枕边书”纯属个人自由。

报道开篇就说:“官员们在阅读《货币战争》、《美国怎么了》这些宏大题材书籍的同时,亦开始将目光放低,关注如《蚁族》等民生话题。”这样的报道实在太主观化,或者说“导向”意图太明显,离新闻专业标准要求太远。“官员们”是几个官员还是全体官员,有数据支撑吗?是记者自己喜欢《货币战争》这种“民族主义”加“阴谋论”的玩意吧?我看,官员与其读这种书脑子被灌浆糊,还不如去唱卡拉OK。

至于说“开始将目光放低,关注如《蚁族》等民生话题”,我觉得完全不靠谱。官员是否关注民生,与他们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有关,而与读不读写民生疾苦的书几乎没有关系。俗话说“皇帝家也有几门穷亲戚”;不要说到中西部,就是在繁华的北京上海,有几人见不到无助的病残乞丐与流浪汉、见不到囚首垢面的民工和蜗居者?我相信,越是高官,信息渠道越多元充分,比大多数人更了解社会底层真相。

泛泛提倡读书当然没错。昨晚我在广州东站一家素菜馆得到一本免费发放的《弟子规》,封面上就写着古老的格言:“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劝学的代不乏人,从先秦的荀子,到唐代的韩愈,到晚清的张之洞,写过同名的名篇,中间还有朱熹大段大段地论读书。但读书根本不能改变官场生态。余秋雨先生大言不惭自荐要到监狱里给贪官们讲课。试想,他的书特别是圣贤经典,读得怎么能与大奸大贪秦桧和严嵩相比?西谚云“人是环境的产物”;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如果某些地方的官场似酱缸,韩峰这样的中文系毕业的“才子”,读书练成的好文笔,也就用来写那样的“微博体”局长日记了。

宋人苏轼不能适应当时官场的潜规则,写过一首《洗儿诗》劝人不要好学求知,道是:“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而那些留学欧美的非洲和中东的独裁者、恐怖分子,还有“红色高棉”那些留学巴黎的头目,李敖所谓“西餐叉子吃人肉”的家伙,他们那么残暴,是书读少了吗?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鼓吹“读书无用”,而是说良知、制度、环境这些东西都比知识更重要。对于官员来说,今谚讲“屁股决定脑袋”,实是讲,看站在什么立场上讲话。官员的心是否与民意相通,是否急民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比什么都重要。而他们能否做到不唯上不媚上,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键当然在于他们的权是否为民所授。人们常批“学而优则仕”,却不知这句名言的前半句是:“仕而优则学”(《论语·子张》)先尽职尽责做好公务,然后有余力余裕再比学习的优劣。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要搞现代化建设,自然要多学新知识,要有大视野。但在这个信息时代、交通极便利的地球村时代,有什么必要动辄大把花纳税人的钱,让官员脱产到大老远的地方去就读,请老师到中国或“下去”授课也学不好?官高的到美国肯尼迪学院、英国牛津大学轮训,官低一点就到北大清华浦东,这是不是另一种“红色旅游”?中国政府的钱真的多得花不完?教育经费投入长期达不到法定的4%,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近日表示,中国计划在未来三年组织“上万名”中小学校长到国外培训,让他们去找到为中小学生减负等方面的经验。这样的财政预算管理,官员读书被抬高到远重于民生的地步,真是双重的“中国特色”!

写到快没篇幅,赶紧回到设定的主题。开头就讲了毛主席读书,众所周知,他在“文革”中,借“批孔”做过“批林批周公”的文章;借评《水浒》搞过“批邓”;此前,他更是一再要高级官员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等,而不是要干部读《原富》、《政府论》、《法的精神》这些西方近现代名著。他是中国最大的官,既是伟大领袖也是伟大导师,荐什么书绝不是普通人讲自己的个人爱好,可听可不听的。其结果,对中国的影响不提也罢。

因此,我的意见是:官员当然可以与人交流读书心得,也可向熟识的人推荐他欣赏的书,但是却不可借用权力推介,规定人们必须读他读过的书;媒体也不必大肆宣扬他的书目,顶多就是一家之言,与读书版(栏目)别的作者荐书一样看待。我们毕竟不应该停留在“以吏为师”的时代了。读什么书特别是枕边书,是个人权利;书评界则应百家争鸣,自我净化,让那些误人子弟的书受到质疑。

至于公务员读书学习的动力和压力,应同我等“打工者”一样,除了个人精神生活,当然来自工作压力:只有终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混”下去;想“出人头地”,就要有高人一筹的知识和视野。舍此之外,谁荐书都不管用。

2010/03/16

进入 鄢烈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读书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245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