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赴台湾,与台湾海基会方面签订推进两岸经济联系的协议并与台湾领导人会晤的过程中,台湾在野的民进党动员其支持者进行激烈的街头抗议活动,不仅是台湾内部的分裂加剧,而且对两岸关系的改善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民进党本就是通过街头政治起家,在失去政权后,如今重新返回街头,一方面固然反映了它对自己无法影响两岸关系走向与趋势的无奈与失望,反映了这个政党在执政8年后仍然没有学到现代民主政治的正道,一夜回到8年前,显示了这个政党自身的失败与退化;但在另一方面也使马英九政府和北京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期望能够推动朝野合作与和解的期望已经彻底落空,马政府与北京都需要面对新的现实,调整策略与政策推进的步骤。
早些年我们有一种感觉与担忧,民进党一旦失去政权,会回到街头政治,而且会给两岸的交往与关系改善,不断制造难题。对民进党而言,如果想真正主导两岸关系,那它应该利用执政的机会与北京进行实质性的接触,但由于民进党在执政后未能够及时地调整思路与行为方式,未能及时地完成从在野党向执政党的转变,结果使民进党的政治格局越变越狭窄,不仅在所谓国际空间问题上,在两岸关系改善与突破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使自身更加孤立;而且最终失去了政权。如今,在马英九明确而坚定的两岸政策面前,特别是在两岸进行制度化协商的进程中,民进党没有任何嵌入的机会。这个政党当年成事不足,如今也只能期待自己能够败事有余了。搞街头政治民进党比较有经验,会给马英九政府制造不少的麻烦,从而使马英九的两岸关系改善进程与节奏不得不有所调整。这次走上街头取得的表面上的“成功”,如同吸毒一般,会诱惑民进党朝着街头政治继续走下去。如果说民进党以前的街头政治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的话,如今民进党充满民粹特点地推动街头政治,则是一种退步。虽然它可以获得一时的“繁荣”假象,但那种为斗争而斗争的行为方式最终会损害它在国际和岛内的形象,只能显示8年的执政中,民进党没有学到什么,没有进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原本具有理性、平和及视野开阔的政治形象,但是,在这次对于陈云林访问台湾及两会签订推动经济联系的事件中,她最终向民进党的民粹路线投降,这样就丧失了通过与马英九政府的合作而赢得政治利益的机会。事实上,在国际上,许多在野党也是可以通过与执政党在非选举的日常政治中的合作而赢得民众的关注与认可,从而取得自己的政治利益。但是,蔡英文的民进党没有新的路线,只是退回到街头政治。民进党赢得了面子,显示了自己的街头力量,但是,它失去了更多的机会,也不会真正扭转两岸关系发展的大趋势。民进党把自己放在两岸关系改善的对立面,而自身除了败事,制造麻烦,充其量让两岸关系改善的进度有所减缓,或者让台北与北京做事更周全,其他不可能有建树。台湾的未来离开不了大陆,甚至一些民进党的一些地方官员已经有所表示,但民粹基因阻碍了民进党的进步。若干年后,两岸的实力对比更加悬殊,而且与大陆交往的利益更为明显并赢得更多的两岸关系利益攸关者的时候,民进党如果不改弦更张,恐怕难以走到政治舞台的中心。
民进党的退步也是台湾民主的退步,因为在成熟的民主社会,虽然有政治分歧,但是,反对党不会是为反对而反对,而是要根据利益与选民意愿的判断,在有些问题上是可以与执政党合作的,而今,民进党显示它不走这样的路线。台湾民主走向成熟也就需要更多的时间。
对马英九而言,虽然需要有所因应,但是,既定的路线还是需要继续下去的。根据我们的观察,马英九其实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有信念,有坚定的意志,改善两岸关系的路线一定会走下去,而民进党的行为只是增加了他向北京施加压力、要求北京更多妥协的筹码。
对北京来说,策略是费思量的。一方面,需要比较多地支持马英九,在发展两岸经济关系方面可以做更多的事,让台湾经济能够依托大陆而更好地发展,让台湾民众得到实惠;但另一方面,在政治问题上,在民进党这样的姿态下,如果政策太柔性,就显得在民进党的压力下太软弱;而如果太强硬,则又对不起与大陆友善、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马英九。如果这次在台湾不发生那样的事情,本来大陆可以显得更柔性,甚至也可以称呼马英九为“总统”,但在民进党如果玩劣,把称呼问题当作政治标杆的情况下,北京当然就不能顺着民进党的思路,随民进党起舞了。说到底,陈云林还是来了,协议照签,也没有叫一声“总统”,马英九不以为意,民进党又能够怎样。
在民进党回到街头后,北京可以更不理会民进党了,因为无论北京如何柔性如何善意,民进党都只会反对,那么,北京就干脆不予理会了,执政的毕竟是国民党和马英九。北京要在经济方面给予马英九更多的支持,让马英九政府能够成功地度过经济难关。如果北京能够帮助马英九成功地让台湾度过经济危机甚至回归经济繁荣,那么,台湾民众还是会选择马英九的。一旦马英九能够实现连任,相信他推动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步伐会更快、更坚定。因为,马英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政治家,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丁松泉,200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