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中国经济遇到了多年少见的大难题,集中体现在通货膨胀压力上。虽然上月的CPI指数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高位。由于国际原油、粮食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向中国输入通货膨胀的压力继续存在,也由于最近中国上调了成品油价格,以及国内流动性过剩和国外热钱流入问题仍然存在,今后一段时间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会很快得到舒缓。因此,反通货膨胀仍将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采取何种政策,是大幅度的人民币升值还是利用加息或者再度提高准备金率,都是需要审慎研究和讨论的问题。但是,有一个问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那就是中国的房价除了在广东等少数地方外,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抑制,有些地方甚至还有不小的涨幅。然而,最近却有一些人在鼓吹房地产价格再下跌将带来严重的金融风险,制造舆论,制造恐怖气氛,想保持甚至提高房地产价格的意图非常明显。
在一个健全的市场中,房地产价格由市场决定。近两年中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有一定的合理性,经济长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等因素提高了对房产的需求。但是,中国还不是一个健全的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由于一些政策因素,也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与房地产商的利益和金融机构的利益连在了一起,使房地产价格远远超过了市场合理的边界。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城市,房产价格水平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这里明显存在泡沫。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某市西部2007年夏房价突然飞涨的原因是周边一块土地拍出了天价,消息一出,第二天就带动周边房产价格每平方米涨5000元以上。如果说那是正常的市场波动的话,那么,去年那块天价土地现在已经面临尴尬局面,开发商进退两难,已经难以开发了,说明市场已经不接受这样的价格。现在,正常的情况应该是让去年非理性上涨的房价回归到比较理性的水平上。由于国家执行了比较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商面临比较大的资金压力,以万科为代表的一些房地产公司也以一定方式正在进行适度的调整,但更多的开发商还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做“猪坚强”,能够在不降低价格的情况下坚持到国家不出台抑制房地产价格的政策甚至出台有利于房地产价格继续保持上涨的政策。在这个时候,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制造舆论,声称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将使中国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众所周知,“金融风险”这个词在中国可是特别吓人的,总让人想到东亚金融危机,而且,中国政府最怕的也是金融危机,所以用“金融危机”来制造恐怖气氛比较容易绑架政府的政策,迫使政府不再执行严格的房地产政策,为之松绑。与他们坚定站在一起的当然还有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这些年也跟着房地产大获其利,看他们的年报总有100%以上的增长率就可知,毕竟中国整个经济和各产业的平均增长率与这个增长率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大概也只有房地产业与它在伯仲之间。地方政府因为土地价格上涨也获得客观的税收,因而这些 年一些房地产价格上涨特别明显的地方,地方政府特别摆阔,特别体现在城市建设上,隔三差五地掘马路建大道搞绿化,“政绩”特别突出,似乎皆大欢喜。其中的浪费和腐败当然难以评估。在这表象的背后是普通居民的居住负担加大和利益分配的更加集中化,集中到与此相关的利益集团之中,而更严重的是影响宏观经济的健康。
“金融危机”确实是每个国家的政府特别担心和竭力要避免的,也是普通民众特别害怕的,金融危机发生有其自己的机理,无论从历史经验和理论分析看,金融危机虽然总表现出资产价格狂跌等,但其发生的原因不是因为房地产价格的下跌,有些人明显地倒果为因。金融危机前往往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热钱进入,出现明显的泡沫,然后出现大量热钱的撤离,资产价格狂跌,银行纷纷破产或者出现挤兑危机,从而整体出现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总体正常,其健康发展当然需要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行业的健康成长,但也不是单一的只吊在房地产一个产业上,事实上,现在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会更加推动通货膨胀,而且前些年投机气氛比较浓,如果不适当抑制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以“金融危机”来恐吓,实质是想绑架公共政策。现在政策上需要关注的是浙江等地的一些中小企业,它们曾经非常活跃,创造了很多产值、外汇,吸纳就业量大,但在美国经济不景气、原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国内银根紧缩、新劳动法条件下的人力成本的增加等一系列因素制约下,面临很大的困难。虽然也有所谓的“倒逼”一说,但是,产业的升级不是一两天或者一两个月就能够解决的。中国仍然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中国无论在科技水平还是资金方面都还不具备大规模产业提升和转移的条件,要理性地看待中国经济的现实。中国经济仍然需要这些中小企业发展,让它们在发展中增加科技含量,提升产业层次,政策上需要给予一定的时间去实现。房地产产业不同,它们现在面临的困难其实是比较可以化解的,对许多房地产企业而已,只要能够把价格降到比较合理的程度,销售量就会被激发,毕竟中国人口多,房产需求量大,只是因为特别高的价格难以接受抑制了需求。对房地产企业而已,也无非是将暴利降到合理的价位,大多数企业仍然可以生存下来。更何况前些年进入房地产领域的企业太多了。从产业发展趋势看,一段时间往往有某个产业的利润率比较高,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基本面上去,与整体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相近,而不能够企望长期保持高额垄断利润,保持暴利。因此,现在的宏观政策虽然在某些领域需要根据情况做一些调整,但对房地产业的政策还需要坚持一段时间。现在房地产企业在与政府进行博弈,不断进行恐吓,企望政府退缩,让它们能够继续维持暴利。在这个情况下,对待房地产的政策还是需要坚持而不退缩,直到房地产价格回到合理的区间。房地产价格长期而言仍然会上,但由于2007年的非理性上涨,一段时间内执行一些抑制的政策非常必要,在还没有达到调控目标之前,就不应该放弃,而在与房地产寡头们博弈中轻易地败下阵来。
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利益的多元化,不同利益集团通过各种方式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很正常,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行为也很正常,在美国国会也是有不少利益集团进行游说。甚至政府内的人员也有自己的利益计算,这已经为布坎南所论证。但是,公共机构需要平衡各种利益,要让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都得到比较全面的表达,在全体相对均衡的博弈中达到各种利益之间的相对均衡。而今日,中国房地产及其他一些产业的寡头们利用自己的强势进行利益博弈,而相对比较弱势的大众还没有得到比较有利的机会。因而现在政府就有平衡的责任。从根本上来说,只有一个民主体制才能做到,使不同利益得到表达,使政府尽可能地中立和保持比较平衡的政策,如果政府不能够做到,那么,在下一次的大选中,让他们得到教训,从而使新一届政府的政策能够考虑这些因素。在今日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而一些强势的利益集团容易扭曲政府的政策,政府就需要特别的审慎,努力保持政策的公正性,不要被寡头们绑架了公共政策。
一些房地产研究机构和学者最近几年也是房地产商的抬轿者。房地产商在获得暴利的情况下,也给一些研究机构一些研究经费或者在购房方面的特别优待,从而使他们能够为房地产商提供“学术”服务。房地产商可以有自己的利益表达,那他们就应该像任志强们那样去表达,一个人也可以以房地产商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但是,学者有其自身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准则需要遵守的,学者不可以披着学者的外衣以所谓的学术立场而为利益集团代言。现在仍然可以听到那样代言的声音,他们与房地产商一起试图误导政府并绑架公共政策,这尤其值得关注。
200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