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臣:不能把余秋雨的布道说成是官方授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07 次 更新时间:2009-05-11 16:58

进入专题: 余秋雨  

赵俊臣 (进入专栏)  

余秋雨“含泪劝告请愿灾民识大体、明大理” 博客文中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此次地震房屋倒塌原因复杂,调查清楚非一日二日之功,当前还有更重要的几十万、几百万活着的人的安全问题,故难以腾出手处理此问题。因次,受难家长们应以大局为重,否则就是给海外反华势力反华宣传提供了某种借口,就是不识大体、不明大理。

由于余秋雨所言既不符合中央精神,也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又不符合灾民意愿,更不符合灾区已经查办失职官员的实际,实在是太离谱,一时间群情沸腾,遭到了网友们“一面倒”的批评、质疑、谴责,有的甚至于对他围攻、咒骂。有的批评中的一个理由是说余秋雨得到官方的授意、委托。

我觉得说余秋雨得到了官方授意才写博客布道,是没有根据的。一方面,余秋雨自己并没有声明他是得到官方授意的;另一方面,至今官方也没有任何机构、任何个人说明曾授意、或委托余秋雨发表这样的博客;再说,也没有任何人指证说余秋雨是得到官方授意。既然如此,人们就不该没有根据的下结论。

这一次抗震救灾的信息是非常的透明,已经得到世界的公认。从中央、到省、到州市、到县、到乡,如果有什么有关抗震救灾的意见、决定、精神、行动,都通过媒体、通过各自的网站及时发布了,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而且还批准海外媒体来灾区采访报道,没有必要通过余秋雨的个人博客来写出这样的劝导文章。

余秋雨劝解布道中的一个主要观点,是政府难以腾出手处理建校舍腐败问题。这一论点是不符合实际的。大家在这次抗震救灾中都看到了这样的事实,主要领导指挥抗震救灾,其他领导干部处理分管事物,做到了有条不紊。例如,纪检部门、监察部门、公检法部们就没有放松对腐败分子的查办。据法制日报2008年6月10日报道,6月7日,四川省纪委副书记任俊年通报说,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共查处41名党员、干部,其中级别最高的是8名处级干部。 在受到处理的党员、干部中,有1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0人受到组织处理,3人被依法刑拘,还有的受到诫勉谈话、接受辞职、党内通报批评等处理。 41人中,比较典型的有4人: 茂县公安局局长汪某因辖区内发生交通事故,路巡干警脱岗二十分钟,导致大量群众围观时,不安排出警,被撤销局党委书记和局长职务,并调离政法系统;广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何某,在抗震救灾中工作偏软、组织协调不力,被免职; 洪雅县中保镇联合学校校长牟某在教学楼严重受损、县教育科技局三次到校检查时都不在岗,学校无人值守,被免去校长职务。任俊年表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四川纪委监察系统将认真清查,认真解决,及时处理,及时公开。因此,余秋雨的论点首先是不符合实际情况。

余秋雨关于政府难以腾出手处理建校舍腐败问题,是对政府的别有用心的污蔑。大家都知道,对于国内频频发生的腐败问题中央是有清醒认识的,对反腐败也一直抓的很紧,并没有放松过。例如,前几日国务院公布的震后重建条例明确规定,汶川地震中毁损严重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如果在工程质量上有重大问题,将追究相关责任。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解释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毁损严重的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建设工程进行工程质量和抗震性能鉴定,保存有关资料和样本。 条例规定,对毁损严重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建设工程,在调查评估中经鉴定确认工程质量存在重大问题,构成犯罪的,对负有责任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涉嫌行贿、受贿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也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排查校舍抗震安全隐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加固,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造成校舍质量事故的,将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余秋雨的另一个论点是受难学生家长请愿给海外媒体反华宣传提供了某种借口,是被利用。这一论点是对我国政府的曲解,是帮倒忙。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国允许海外媒体来采访,当然考虑到了海外媒体记者的负面报道,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胸怀。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样一个真理,即 现实中负面的东西、不好的东西被揭发出来了,那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好象一个人患了癌症,早期很难发现,有人发现了,医生把它割去了,也就好了。因此,一定要对发现的人感谢才对,而不能把他们说成是“坏人”、是“别有用心”。过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曾经把批评我们的国内的人,称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把批评我们的国外的人,称为“敌对势力”、“反华分子”,“全国共讨之”,听不进人家的任何意见。实践证明,这种讳疾忌医的态度和行为,对于我们并没有任何好处。这一教训,值得我们永远汲取。

进入 赵俊臣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余秋雨  

本文责编:xingwei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166.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