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水与桥:联通与开放的发展象征
我想先谈谈上海的有形之桥,这与上海的地理特征相关。上海地区水系发达,有江河湖海,其中苏州河进入黄浦江,黄浦江汇入长江,最终流入东海。上海的发展,在众多头绪中实际上有一条建设主线,就是不断突破水域阻隔、持续拓展空间的过程。
由于水系众多,上海需要实现各地区之间的连通。因此,桥梁成为了重要的交通设施。最开始,苏州河上没桥,以后有了桥但因桥不多人们过河也不方便,过河依赖船只、效率低下。100多年前,上海有了著名的今天还在的“外白渡桥”,这座桥梁建在苏州河的最外面即快入黄浦江的地方,而且它不收取通行费,所以叫“外白渡桥”。外白渡桥建成后,极大地便利了苏州河两岸的交通往来。
改革开放后,浦东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上日程。为打通浦西与浦东的连通,上海又建造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等多座跨江大桥以及地下桥即隧道等设施。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浦西与浦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浦东的开发开放得到了重要支撑。
此外,为了加强与崇明岛以及江苏东部等地区的互通,上海还建造了穿越长江口连接崇明岛和江苏东部的桥梁和隧道。为了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上海不仅在河流、江面上造桥,还跨越万顷波浪在东海上建造了长达35公里的跨海大桥,连接上海陆地与小洋山岛,建造了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洋山港。
总之,连通开放是上海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其发展的重要象征和标志。
上海打造科创、金融“双中心”需构建新的桥梁
从有形之桥到无形之桥。当前,上海正致力于打造五个中心,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为了实现这中心之间即不同领域间的有效联动,我们需要构建桥梁、修建道路,打破彼此间的阻碍。
上海建设科创、金融“双中心”,对于提升上海当前乃至未来的城市功能,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造桥、修路,促进双中心之间的联动与融合,实现双中心的协调互动发展。具体而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全球科创中心之间,亟需构建三个层面的“桥梁”。
一是双中心建设中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联动,具体体现为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融合互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两者紧密相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须通过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于科创中心的建设,即所谓的“科技金融”,旨在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科技产业、科创企业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的赋能,以提升其效率、能力和水平,即需要发展“金融科技”。因此,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需要更多的联通与融合,为双中心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在科技金融中实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有效组合,具体体现为“投贷联动”。在中国,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但银行贷款如何更有效支持科技创新需要系统设计。要根据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和发展特征,对金融资源和服务进行有效组合,形成全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企业发展之初,需要投资的引领,特别是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科技创新投资。当企业发展达到一定阶段时,银行贷款便可介入。
投贷联动包含“以投引贷”和“以贷助投”。若无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创新投资等前期资金的引导,银行贷款资源也难以有效渗透至初创和成长期的企业。从我国金融体系看,银行资金充裕,通过投贷联动,可将巨大的银行资金有序引导到科技创新行业。因此,通过投贷联动机制,构建科技金融链条,是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是在直接融资中资本市场投资与融资的协调发展,具体体现为创新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联动。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融资方面,还必须重视投资的作用,要实现风险投资、耐心资本与资本市场功能的良性互动。近期,大家都在强调耐心资本的重要性,但如果缺乏完善的生态系统和资本市场功能的支持,耐心资本便难以形成。在科技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要实现耐心资本与资本市场功能的协同发展,投资与融资的协调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联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即投贷联动、耐心资本与资本市场功能联动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实现双中心相互赋能、融合发展并形成更好发展基础的关键机制。这些机制的形成需要深化改革,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为这些机制的完善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需要构建无形的桥梁,即制度之桥、机制之桥和开放之桥。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双中心的建设才能拥有更坚实的基础和更强大的功能。
作者屠光绍系外滩金融峰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本文系作者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特别专题“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科创中心建设”之圆桌一“科创、金融‘双中心’建设:借鉴与启示”上发表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