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墀:王安石的性格及其变法的是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42 次 更新时间:2023-07-17 18:15

进入专题: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吴天墀  

王安石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怪杰。不管赞成他也好,反对他也好,都不能不承认他的伟大奇突!关于他变法的是非,迄今八百多年,仍然得不着一种公认的结论。赞成的依然赞成他,反对的依然反对他,中国社会流行的“盖棺论定”一语,竟不能适用到他的身上来,真是咄咄怪事,而使我们发生一种炫惑莫名的感觉。——王安石究竟是一个什么人物呢?


在过去的清议或舆论上,是安石的倒霉时代;大家訾毁他,笑骂他,把安石简直当为一个罪大恶极的奸邪。在其时,也有为他洗刷名誉的人,但这种议论对于社会极乏力量。直到清代,顾栋高撰《荆公年谱》,蔡上翔作《王文公年谱考略》,为他力辩诬枉;后来梁任公先生承其见地写《王荆公评传》,崇仰安石,至于五体投地。于是王安石的人格才渐渐为社会所认识。


这种批评观点的转变,固然受着时代潮流的影响;但安石本身所具的奇特性质,令人不易捉摸,遂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不避琐屑,首先谈谈安石的性格。


王安石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加上精勤的努力,于是成功了他博大的学问。《宋史》安石本传说他:“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其实他的勤学不徒少时;宋人笔记里常谈到他好学的情形: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云:“韩魏公知扬州,王荆公初及第为签判。每读书达旦,略假寐,日已高,急上府,多不及盥漱。魏公见荆公年少,疑夜饮放逸。一日,从容谓荆公曰:‘君少年,无废书,不可自弃’。荆公不答,退而言曰:‘韩公非知我者。’”


彭乘《墨客挥犀》云:“舒王性酷嗜书,虽寝食,手不释卷。知常州,对客未尝有笑容。一日,大会宾佐,倡优在庭,公忽大笑。人颇怪,乃共呼优人厚遣之曰;‘汝之艺能使太守开颜,可赏也。’有人窃疑公笑不因此,乘间启公。公曰:‘畴日席上,偶思咸、恒二卦,豁悟微旨,自喜有得,故不觉发笑耳。’”


王巩《闻见近录》云:“王荆公领观使,归金陵,居钟山下,出即乘驴。………相公欲止则止,或坐松石之下,或田野耕凿之家,或入寺。随行未尝无书,或乘而诵之,或憩而诵之。仍以囊盛饼十数枚,相公食罢,即遗牵卒,牵卒之余,即饲驴矣。或田野闲人持饭饮献者,亦为食之。盖初无定所,或数步复归,近于无心者也。”


王安石为签书淮南判官在仁宗庆历二年至五年,时方二十四五岁的青年。知常州在景祐二年至四年,已是将近四十岁的中年人了。其领集禧观使为神宗熙宁十年以后事。熙宁十年,安石已五十七岁,此后未再参预朝中政事,住在江陵钟山(亦名蒋山),过着十年的静宁的退休生活,直到哲宗元祐元年四月始卒。我们就上面的几段记载看来,知道安石留心学问,终生不懈!他读书并不是一种盲目的知识接收,最喜深思,追究事理的所以然。据《蒙斋随笔》说,安石在晚年作《字说》一书的时候,用意很苦,在案头置放石莲百数枚,藉咀嚼以逼思;有时石莲用完,啮起自己的手指来,流血而不觉。观此,我们可以想见他专心学问的程度了。


安石既聪明而勤学,所以其学问的渊深博大,虽反对者亦无异辞。《宋史》说他“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他的这对了不得的“目”,在当时确很引人注意。《宋史》卷三三二《李师中传》说:


师中始仕州县,邸状报包拯参知政事,或云朝廷自此多事矣。师中曰:“包公何能为?今鄞县王安石者,眼多白,甚似王敦,他日乱天下必斯人也。”


这是从相法上得来的预言以反对安石的变法者。当时有萧注亦能相,神宗以安石为问。他说:“安石牛目虎头,视物如射,意行直前,敢当天下大事。” [1] 《道清诗话》述黄山谷语说:“人心动则目动,王介甫终日不停转。”《老学庵笔记》又说:“王荆公目睛如龙。”王铚的《默记》还载一事,谈到安石眼之不寻常:


滕元发言杜祁公作相,夜召元发作文字,因观其状貌。叹曰:“此骨相穷寒,岂宰相之状也。”徐命左右秉烛,手展书卷,起而观之,见眼有黑光径射纸上。元发默然曰:“杜公之贵者此也。”后与王介甫同作馆职。同夜值,忽见介甫展书烛下,黑光亦径射纸上,因为荆公说祁公之事,言介甫他日必作相。介甫叹曰:“子勿相戏,安石岂愿作宰相哉!”


由安石的“眼白”,使我们联想到安石的“面黑”,实为一件有趣的事情。《东轩笔录》说:“吕惠卿尝语荆公曰:‘公面有 ,用园荽洗之,当去。’荆公曰:‘吾面黑耳,非 也。’吕曰:‘园荽亦能去黑。’荆公笑曰:‘天生黑于予,园荽其如予何?’”


惟沈括的《梦溪笔谈》,所载与此稍有不同。谓公面黧黑,门人以问医。医曰:“此垢汗,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颒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王安石是有名的不修边幅者,垢汗为增其面黑之一原因,当可相信。《石林燕语》又说:“王荆公性不善修饰,经岁不洗沐,衣服虽敝,亦不浣濯。与吴冲卿同为群牧判官,时韩持国在馆中,三数人尤厚善,无日不过从。因相约每一两月,即相率洗沐定力院,家各出新衣为荆公番,号‘折洗王介甫’云。公出浴,见新衣辄服之,亦不问所从来也。”安石的这种习癖,伪託苏洵所作的《辨奸论》 [2] ,即痛诋其矫伪不近人情。这真是一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诬枉。人各有其嗜好和习癖,以安石之嗜古好学观之,他之不暇讲修饰,正是他的真率处,极合情理的。朱彧的《萍洲可谈》述安石吴夫人有洁癖,与安石坦率之性,每不相合。 [3] 如果说他故意作伪以召烦恼,恐怕天下无此蠢人罢。


我们从前人的记载中,寻究安石的生活情形,知道他对于一般人所重的物质享受,是完全不大注意的。就饮食说,他很马虎,无半点中国士大夫一向好吃的积习。《曲洧旧闻》说:“王荆公为执政,或言其喜食獐脯者。其夫人闻而疑之曰:‘公平日于食肴未尝有所择,何独嗜此?’因令问左右执事,曰:‘何以知公嗜獐脯耶?’曰:‘每食不顾他物而獐脯独尽,是以知之。’復问其食时置獐脯何所,曰‘近匕筋处。夫人曰:‘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筋。’既而果食他物,而獐脯固在。然后知其特以近故食之。人见其太甚,或多疑为伪云。”据说近代章太炎先生也有不洗沐及不择食的习惯,怀疑安石为伪,实大可不必。又《墨客挥犀》云:“王荆公为小学士时,尝访蔡君谟。君谟闻公至,自取绝品茶,亲涤器烹点以待。公于夹袋取消风散一撮投茶瓯,饮之。君谟失色。公徐曰:‘大好茶味。’君谟大笑。”蔡襄精于茶道,忽然遇着这位门外汉的大煞风景的举动,宜乎初“失色”而继之以大笑了。安石且不好器玩,无世之所谓高情雅致。他偶尔同人下棋,不愿致思,随手疾应,及棋势将败,便即收止。对人说:“本图适性忘虑,反苦思劳神,不如且已。”(《遯斋闲览》)可见安石之大不留心此类风雅的玩意,正是储备精力,以便用之于学问事业。《五总志》说:“有献砚于王荆公者云:‘呵之可得水。’公笑而却之曰:‘纵得一担水,能值几何?’”这不过又是其一例罢了。


在安石的生活行为里,我们还发现他是一个十足的人道主义者或博爱主义者。《邵氏闻见录》云:“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置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安石曰:‘汝谁氏?’曰:‘妾之夫为军将,运米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万。’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初,尽以钱赐之。”此不仅显示安石不好女色的品德,亦证明他具有悲天怜人的襟怀。《吕氏杂记》云;“荆公好乘江州车,坐其一箱,其相对一箱,苟无宾朋,即使村仆坐马。”这又足见他待下人很厚。又《冷斋夜话》云:“王荆公居蒋山时,往来白下门西菴草堂法云,止以一黥挟蹇驴,门人讽以筍舆宜老。公曰:‘古之王公,至不道,未有以人代畜者。’” [4] 安石在以前那种物质简陋的时代,即深以“以人代畜”为不然,不能不令我们叹赏其思想之高超了。


除此之外,安石孝于其亲,爱护动物 [5] ,事情虽有大小之别,亦可见其人品为何如。


以上所述,诚然多是枝枝节节的琐事,但我以为我们要了解安石的思想及其行为,知道这枝枝节节,倒不是不重要。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与其习性常常相互影响,知道这些,便能帮助我们容易了解安石之为人。


王安石以勇迈自信的精神去主持变法,结果归于失败,于是招来或更增多了种种的毁谤。《宋史》王安石传论,转述朱熹之言,以为是最公平不过的批评。其言曰: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


我们分析朱熹的这般议论,其归罪安石者凡三点:(1)安石择术不正,不应舍教化而先财利;(2)安石亲近小人,排挤君子;(3)安石任事,太操切,太拗狠。


关于第一点,含有一个儒法是非之争的问题,功罪很难骤判。安石的办法具有几分法家精神,此实无可讳言。惟在今日看来,是儒非法之旧传统观念,未必就是一个天经地义的批评标准。况安石本深于儒学,熙宁二年参知政事之初,奏对神宗,亦以变风俗为言,固非只知理财一端的重要。 [6] 退一步言,即承认安石偏重于理财,然而以当时那种贫敝不振的情形,也就说不上是什么罪过。


关于第二点,为安石历来受谤最深者。批评是否正当?我们有一加考察之必要。据我们的考察,安石以直道用世,间为小人所包围所蒙蔽,容有不免;但决不能说安石所引用者即是小人 [7] ,尤不能说安石有意引用小人。安石守道甚坚,所谓旧法党司马光诸人既不同他合作,而且随时阻挠他的变法,安石为谋志愿之完成,自不能不另用新人。此在安石是不得已,即因此而连带发生不好的影响,旧法党诸人亦不能全辞其责。程颢是反对安石的人,但亦说过这样的话:


初,王介甫行新法,并用君子小人。君子正直不合,介甫以为俗学不通世务,斥去;小人苟容谄佞,介甫以为有才能知通变,用之。……介甫性狠愎,众人皆以为不可,则执之愈坚。君子既去,所用皆小人,争为刻薄,故害天下益深。使众君子未用与之敌,俟其势久自缓,委屈平章,尚有听从之理,俾小人无隙以乘,其为害不至此之甚也。(《宋元学案》卷一四《明道学案》)


于此,我们更当进而言之者:安石对于他的政敌,虽然针锋相对,不肯让步,但在其执政期间,决未作过非法的迫害。而且对于司马光、程颢亦始终敬重:


《明道学案》云:“王荆公尝与明道论事不合,因谓先生曰:‘公之学,如上壁。’言难行也。明道曰:‘参政之学,如捉风。’后来逐不附己者,而独不怒明道,且曰;‘此人虽未知道,亦忠信也。’”


《名臣言行录》云:“温公志墓文, [8] 未成,河南监牧使刘航仲通,自请书石,既见其文,迟迴不敢书。其子安世曰:‘成吾父子美,可乎?’代书之。仲通又阴嘱献可诸子勿摹本,恐非二家之福。时小人蔡天申厚赂镌工,得本以献安石。安石挂之壁间,谓其门下士曰:‘君实之文,西汉之文也!’”


由安石之称程颢为忠信,及不以司马光攻之为罪嫌,我们也就可以知道安石的正直了!《宋史·王安石传》后附有《唐坰传》,载坰因怒安石易己,随上二十疏击之,疏留中不出。坰遂因百官起居日扣陛请对,不顾一切地诋毁安石及在朝诸大臣,虽神宗屡止之而不已,坰尽辞而退。侍臣卫士相顾失色,安石因之请引退。阁门纠坰渎乱朝仪,贬潮州别驾。而安石且为之解曰:“此素狂,不足责!”我们看见后来元祐、绍圣旧新两党的互相排诋,动辄把反对党人处置于烟瘴的蛮荒去,倒令我们不能不赞美安石之能容也! [9]


反之,就是拥护安石的人,安石如果发现奸佞的痕迹,即痛加惩处,亦未尝徇情包庇。我们择述两个例子,便是明证。其一为,安石执政时,郭祥正奏乞天下大事,专听安石处画,有异议者,虽大臣亦当屏黜。神宗览而异之。一日出其章以示安石,安石引以为耻,极口陈其无行(见《宋史·郭祥正传》)。另一事为对邓绾的指斥。原来安石行新法时,曾用邓绾助,再相后倚之甚殷。熙宁九年,安石求罢政,邓绾虑安石去失势,乃上言宜録安石子及婿,仍赐第京师。安石知其媚己,因自劾失举,言于神宗曰:“昨闻邓绾尝为臣子弟营官,及荐臣子婿可用;又为臣求赐地宅。绾为国司直,而乃为宰臣乞恩泽,极伤国体,审如所闻,岂可在论思之地?”于是邓绾罢御史中丞,斥知虢州。由这些明确的事实告诉我们,所以我们对于訾毁安石亲近小人排摒君子的论调,实在不敢冒昧接受。


关于第三点,谢诒徵在其《宋之外交》 [10] 一书里,谓责王安石操切者,为不知其苦心,实是一种近情的解释。他说:


“操切”也者,无非指新法施行太骤太急,在一时之间,举办许多新政,似乎不量力而轻进。但我人知道王安石是孤立的,虽有信任极专的皇帝做后盾,却有太后、后妃、宗室、儒士大夫做敌人;同时人生的宿命既很短促(王秉政时已四十八岁),君臣的知遇也不永久。他的新法又是一贯的富国强兵的计划,在这各种考虑之下,王安石欲求他的抱负可以展开,理想可以实现,不至与人俱亡,半途而废,惟有以极大的魄力,最高可能的速度来实行他全部的计划,但望成效早早显著,可以箝悠悠之口,消除无知的反对,而获识者的同情。这样一来,或许反有终底于成的希望。所以不知者谓之“操切”,知之者许其苦心。


至于骂他“拗狠”,未始不可誉为“强毅”的美德。本来安石是一个极正直的人,志向极高,自奉极俭,不以官禄介意,尤耻附和取宠。他的这种性格,自始如此,不是执政后故作威福。所以南宋陆象山先生对于安石任事勇决之精神,极为崇拜,称为“扫俗学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究竟是“拗狠”呢,还是“强毅”呢?在未能将二者确切的判分以前,就以此为安石的大罪,那是太欠公平的!


撇开一切浮义,我们再来平心静气地考量安石,便不难发现安石的真面目。知道了安石的真面目,其长短得失亦随之以显,用不着多所是非。故本文的结论是:王安石的人格光明磊落,决无有使我们足以怀疑之处。他对于“格致诚正”的功夫,真能切实践履;对于“治国平天下”,也有体系严整的整套办法,只是拘古而忘今,缺乏“知权达度”之才,打不开当时所遭遇的艰难之局,遂被牺牲而成为一个失败英雄罢了。


二八,一〇,二五,在峨山伏虎寺


(原文载《国论》月刊,复刊第1期,1940年1月)


[1] 此据《宋史》三三四《萧注传》、《清波杂志》与《画漫录》,语句稍有不同。载萧注之言曰:“牛形人任重而道远。”又曰:“安石牛耳虎头,视物如射。……”


[2] 《辨奸论》非苏洵作,说见李绂《穆堂文集》及蔡上翔《王文公年谱考略》的辩证。


[3] 《萍洲可谈》谓吴夫人有洁癖,凡记二事:其一,王安石至江宁乞归私第,有官藤床假用未还,郡吏来索,左右莫敢言,安石一见,跣足登床,偃卧良久,吴望见,即命送还。其二,安石长女来江宁省视,夫人欣然裂绮縠,制衣将赠其甥,皆珍异也。忽有猫卧衣笥内,夫人即叱婢揭衣置浴室下,终不与人,竟腐败无敢收者。盖其意不独恐污己,亦恐污人也。


[4] 整理者按:今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上海师大整理的《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九册之《冷斋夜话》都没有这段话,唯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七“俞清老秀老”条下有此内容。


[5] 王安石之尽孝道,于守母丧见之。安石丁母忧,年已五十,哀毁过甚,不宿于家,以蒿桔为荐,就应上寝于地。见《默记》。安石性不杀生,得生鱼多放于池,见《汉皋诗话》及《墨客挥犀》。


[6] 参阅柯敦伯:《王安石》,63~66页。整理者按:柯敦伯著《王安石》初版于1930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


[7] 参阅柯昌颐:《王安石评传》第二十一章“用人之贤不肖”,300~331页。整理者按:柯昌颐《王安石评传》初版于1933年,商务印书馆。


[8] 按此乃司马光为吕诲作墓文。安石初参政,诲即攻弹之。诲字献可。


[9] 绍圣时,新党章惇、吕惠卿诸人得政,排陷异己,人所尽知,无待赘言,但以不正当手段对付政敌,则旧党诸人亦有以启之。元祐四年五月,蔡确以吴处厚作诗诽谤宣仁太后,竟贬新州以死。《宋史》列蔡确于《奸臣传》,其人固不足言,然死非其罪,论者冤之。参阅日本新光社出版之《宋元时代》,63~64页,及《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四《宣仁之诬》。


[10] 整理者按:谢诒徵编《宋之外交》,大东书局,1935年。



    进入专题: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098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