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制度并存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得出“两个必然”的历史结论。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扬弃私有制”为我们科学认识私有制的发展规律性提供了基本方法。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赋予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更好回答今天的现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新时代经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发展的规律性
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制度同时并存,在意识形态方面斗争依然十分复杂,但在全球化条件下,彼此在经济上是 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这必然涉及到所有制和经济关系问题,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关系发展规律的研究不仅对认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关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今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关系的发展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是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最有意义、最应该做的事情。
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与其他的生产关系一样,都有一个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长期历史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看到它变化的全过程。它是生产力、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国家等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条件,还有自然和环境等方面条件的制约,而且还不是一国的现象,而是世界性问题,具有更加复杂的各种国别因素,不能简单化地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的发展、灭亡看作是主观想象的过程,很难设想一种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会在世界范围内同时消失或灭亡,社会发展由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决定,不由主观意志所支配。必须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私有制、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的客观发展规律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待和分析复杂的现象,才能科学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①《资本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运动规律最重要的著作,马克思从商品货币这一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入手,从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生产总过程逐渐深入、逐步展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和内在矛盾的发 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就在于科学把握对客观规律的分析和理解,马克思的整个分析是围绕着对规律的分析展开的,也是为揭示客观规律服务的。
二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规律的分析和揭示
对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体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博大精深,整个内容的分析最终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最后必然被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所替代的客观规律。《资本论》第一卷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第二卷分析包括生产过程的流通过程,第三卷分析包括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分配过程的总过程。 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发生着变化,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关系又和生产力的发展不断产生矛盾,生产力的发展被局限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框框内,表现为生产力发展只是为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作为生产力的创造者无产阶级的利益被无情地剥夺,这是由私有制导致的无产阶级劳动的异化,也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社会异化,结果造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掘墓人——无产阶级。这是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发展得出的客观结论。
一种生产关系从产生、发展到最后灭亡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在短时间里就能够看到它的全过程,是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对于这一变化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以生产力发展规律为出发点,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际变化为依据,详细分析了 生产关系怎样由量变到部分质变,最后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
在股份制度下,资本从个人资本形式转变为社会资本形式,由此,更好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使私有制在自身的框架中实现了对自身性质的扬弃。“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他们自己的劳动增殖。这种工厂表明在物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形式的一定的发展阶段上,一种新的生产怎样会自然而然地从一种生产方式中发展并形成起来。没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的工厂制度,合作工厂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同样,没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的信用制度,合作工厂也不可能发展起来。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 ②。由这一企业制度引发的对资本个人性质带来的扬弃。
“股份公司的成立。由此:
1.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同时,以前曾经是政府企业的那些企业,变成了社会的企业。
2.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 ( 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 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①。
3.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单纯的资本家。而这个资本所有权这样一来现在就同现实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完全分离,正像这种职能在经理身上同资本所有权完全分离一样。 因此,利润(不再只是利润的一部分,即从借入者获得的利润中理所当然地引出来的利息)表现为对他人的剩余劳动的单纯占有, 这种占有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生产资料已经转化,也就是生产资料已经和实际的生产者相异化,生产资料已经作为他人的财产,而与一切在生产中实际进行活动的个人(从经理一直到最后一个短工)相对立。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所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另一方面,这是再生产过程中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 ②。
马克思在上述分析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论述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并不是凝固在某一点不变了。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随着生产力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在发生着部分质变。因此,马克思在这里不再用 “消灭私有制”,而是用“扬弃私有制”。“消灭”和“扬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扬弃”是在继承了私有制及其形式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发展因素的基础上,对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扬弃私有制”是在吸收、继承其符合生产力社会化因素的基础上来否定私有制,是在遵循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这 才符合实际、符合发展规律。这也是《资本论》为什么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发挥着真理光芒的根本原因所在。在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更应该科学把握马克思揭示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随生产力社会化的发展出现的资本组织形式和企业制度性质发生的变化具有的新功能,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一是股份制具有适应社会化、现代化生产发展要求具有迅速筹集资本的功能。对于这一点马克思说: “假如必须等待积累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二是股份制具有改变资本存在形式的功能。这是资本形式符合生产力社会化发展要求最重要的功能,在股份制度下,资本从个人资本形式转变为社会资本形式,由此,更好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使私有制在自身的框架中实现了对自身性质的扬弃。
三是股份制具有使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功能。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社会企业的出现对资本本身产生的变化是资本所有权与职能的分离。资本经营权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出现了资本所有者不直接经营资本,直接经营资本的不是资本所有者,这种分离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私有制正在发生部分质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这种分析,完全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变化。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看到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份制这一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资本社会化的形式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出现从企业制度上提供了符合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制度保证。 所以,马克思说这是再生产过程中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发展规律的分析和揭示,是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具有更成熟、更完善、更科学、更准确的思想,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分析和揭示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学习、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习近平总书记2016 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 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①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两种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具有很大的针对性,用什么态度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学风问题,也是研究方法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新时代、新实践的时空条件下,我们必须联系时代和实践的因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信念和使命。
三 、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把握《资本论》揭示的规律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指出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②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成 熟、完善,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两大创新和突破: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二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两大核心内容,引领中国实现了持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党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创举。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但不会动摇、而且会更加稳固。”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重要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道路。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离开了基本经济制度就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所有制关系上,除公有制经济之外,其他多种所有制,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关系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原则,就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这一问题上,要更新观念,不能再僵化的以“姓社”“姓资” 的观念来分析和研究现实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问题。更应该从实际出发深化改革,更好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的目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出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又一个重要的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新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赋予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全新体制,在这一问题上,同样需要更新观念,从实际出发遵循十九大提出的基本原则,把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优势,创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
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理论的结合在理论上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实质是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 合。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具有天然一致性,面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要进一步解决的深层问题是国有经济是否和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统一性,这一问题不能从理论上得到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是不彻底的。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内含着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即国有经济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市场经济的运行并不排斥国有经济的特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大创新就在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证和证实了社会主义走市场经济道路是必由之路,这为我们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提供了充分理论和现实依据。市场经济可以和国有制经济内在统一,市场经济和基本经济制度可以实现内在统一是得出的逻辑结论。无论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上发生动摇,还是在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上发生犹豫,实际上都是否定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内在统一。新时代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理论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保持长盛不衰,对现实具有充分解释力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①理论发展不能解释现实,就不会有说服力,也不会被人们接受,更谈不上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住:与时代发展相同步、随实践进步而创新这一基本规律。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才是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深刻。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破除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到允许、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并实现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过程。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从宏观上看,是有多种所有制经济构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九大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微观领域看经济主体的基本特征也将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今天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把握了马克思 揭示的规律性,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也是今天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最有效的联系中国实际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方式、经济关系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性分析,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具有的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和具有的革命意义和科学分析的深刻思想,尽管时代、实践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揭示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理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②今天的世界是多样化的世界,又是一个学习、联系、开放的世界,我们需要学习世界上一切文明的优秀成果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切先进的硬实力、软实力。我们不走西化的邪路,并不排斥学习西方先进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资本论》中的规律性分析是我们重要的思想源泉之一,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成为一般规律的条件下,其中一定有不少共通的、可以吸收、借鉴的内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有这样的视野、胸怀、包容世界一切有利于生产力社会化和经济发展的具体制度,这样我们才能能够做得更好,更好促进经济的发展。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思想必须赋予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内涵,才能成为能够指导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①。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 际相结合这一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既反对教条主义又反对实用主义的态度,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庄严承诺。但是,今天的世界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由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决定,我们不能要求世界各国都按照一个模式来做,世界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的多样性是客观现实,世界的包容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坚持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本质的基本点。增强 “四个意识”是我们的政治前提,坚定“四个 自信”是我们不变的信念。
学习、研究《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是抽象的空话,必须落到实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系列的理论创新,用经典马克思主义原著无法解释,只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有说服力地给予回答,从中找到答案。这也是今天科学、完整理解《资本论》基本思想和揭示的客观规律的现实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