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钰民:联系时代和实践新因素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54 次 更新时间:2020-04-26 22:51

顾钰民 (进入专栏)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公报指出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科学回答 了“新时代是什么”和新时代“指导思想是什么”。我们必须以此为基本遵循,更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最好的方式是科学把握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为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新的贡献。

一、马克思著作的生命力源泉在于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世界上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具体的,只有与不同国家实际和不同时代相联

系的马克思主义才具有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具体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 克思主义,只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回答中国的实际问题,解释中国面临的现实课题,引领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2018 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 周年、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科学把握 马克思揭示的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在今天仍然焕发着科学的光芒,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们揭示的是客观规律,在历史发 展中被证明是真理,这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因。马克思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以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以唯物辩证的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 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其思想的真谛。

马克思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从不僵化、从不封闭,敢于不断修

正自己的研究结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可从以下两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原来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以后实践发展中,有了更充分、更科学、更成熟的研究结论,就会对原来的结论做出更符合实际的发展。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得出的结论是 :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①“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都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发展的规律分析以后得出的结论。1859 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即 :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②“两个不可避免”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如何理解,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都是马克思对客观规律的阐述,但把二者放在一起如何把握? 从时间上说,“两个不可避免”在1848 年提出,“两个决不会”在11 年后的1859 年提出。前者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规律的揭示,后者是对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发展一般规律的揭示,是从更一般意义上揭示的规律,适用任 何一种社会形态,当然也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前者针对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关系,表明共产党人的鲜明立场和观点,因为共产党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一切矛盾、问题、异化、罪恶 的根源都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有从根本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一切问题。“消灭私有制”从这一点说,就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观点。后者是指无论 哪一个社会形态,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如果条件不成熟,旧的生产关系就不会灭亡,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也就不会出现。前者是特指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共产 党人对待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核心观点,后者是泛指新旧生产关系替代的一般规律。关键在于对马克思这两段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矛盾。这是马克思更科学、更完善、更体现一般规律的思想。《共产党宣言》中的观点和结论,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关系的发展规律,但实现则需要根据“两个决不会”的客观规律不断创造条件。 

第二,一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客观规律是一个历史过程,短时间内并不能看到其全过

程,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对于这一变化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生产力发展规律 为出发点,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际变化为依据,详细分析了生产关系怎样由量变到部分质变,最后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的历史规律。马克思说,在股份制度下,资本从个人资本形式转变为社会资本 形式,由此,更好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③“他们 利用生产资料来使他们自己的劳动增殖。这种工厂表明,在物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形式的一定的发展阶段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怎样会自然而然地从一种生产方式中发展并形成起来。没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的信用制度,合作工厂也不可能发展起来;同样,没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的信用制度,合作工厂也不可能发展起来。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 公司的主要基础。” ①由这一企业制度引发了对资本个人性质的扬弃。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随着生产力社会化发展出现的资本组织形式和企业制度发生的变化———股份制

具有新功能:一是股份制具有适应社会化、现代化生产发展要求的迅速筹集资本的功能。马克思说,

“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 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②二是股份制具有改变资本存在形式的功 能,即资本由个人资本形式转变为社会资本形式。这是资本形式符合生产力社会化发展要求最重要的功能,也使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了对自身性质的扬弃。三是股份制具有使资本所有权与职能 相分离的功能。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社会企业的出现使资本本身发生变化,即资本所有权与职能的分离。资本经营权与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出现了资本所有者不直接经营资本、直接经营资本的不是资本所有者的现象,这种分离也使劳动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正在发生部分质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完全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变化所证实。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马克思看到了随着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份制这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矛盾和冲突,以资本社会化的形式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出现提供了符合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制度基础。因此,马克思说这是再生产过程中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

马克思在这里没有用“消灭私有制”,而是用“扬弃”一词。“消灭”和“扬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扬弃”是在继承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及其形式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基础上,对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是在吸收、继承其符合生产力社会化因素的基础上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在遵循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否定。这才符合实际、符合发展规律,才与“两个决不会”思想一致。可见,《资本论》揭示的规律在今天仍然闪耀着真理光芒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不断发展的。

二、应联系时代和实践的新因素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始终把资本主义生产力、经济关系随生产社会化发展而变化作为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基本依据,并使自己的理论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与时俱进地发展,并不是凝固在某一点不变。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更应科学把握马克思揭示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发展规律的分析和揭示,是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更成熟、更完善、更科学、更准确的思想,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发展规律分析和揭示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马克思著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习近平总书记2016 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 出 : “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①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两种“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很强的针对性。用什么态度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学风问题,也是研究方法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新时代、新实践的时空条件下,必须联系时代和实践的新因素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信念和使命。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随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成熟和完善,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两大理论上,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突破。这两大核心理论的创新,引领中国实现了持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党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创举。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但不会动摇,而且会更加稳固。②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重要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中国坚持了基本经济制度,就坚持了社会主义,离开了基本经济制度就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所有制关系上,除公有制经济外,其他多种所有制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关系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原则,就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在这一问题上,要更新观念,不能再以僵化的“姓社”“姓资”的观念来分析和研究现实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问题。更应从实际出发深化改革,以新的观念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变革,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目标,把着力点落实于改革和发展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赋予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全新体制。在这一问题上,需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基本原则,把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优势,创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支柱,也遵循了马克思揭示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上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把现代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既按照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化发展的规律性,又遵循社会主义实践总结的规律性,同时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赋予新时代的新内涵,才能成为指导现实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就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与时俱进的理论本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我们对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的最好纪念,就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落到实处,只有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有说服力地回答我们今天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找到科学的答案。这也是今天科学、完整理解《资本论》的基本思想和把握马克思揭示的客观规律的现实意义所在。

本文原载《经济纵横》2018年第5期

进入 顾钰民 的专栏

本文责编:xiaor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104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