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鹏程:台湾是南岛民族的发源地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91 次 更新时间:2018-08-03 12:59

进入专题: 台湾   南岛民族  

龚鹏程 (进入专栏)  


一、台湾“原住民”的认定与被认定


1603年明朝陈第《东番记》中,将台湾原住民称为东番;当时在台湾殖民的荷兰政府,则依先前在马来西亚殖民的经验,称台湾原住民为Indias或Blacks。

18世纪初,清朝政府用“生番”定义不服从清政府的原住民,而“熟番”则指被汉文化同化,并服从清朝政府的群体。

19世纪末又称“平埔番”和“高山番”,和熟番、生番交替使用。日据时期,日本人类学家也使用这个分类系统。

1898年,人类学者伊能嘉矩才提出了新的分类,分为4群8族11部,并说明各族的分布区域与文化特质。

1990年代初期,日本以平埔族代换之前的平埔番、生番,用高砂族代换之前的高山番、生番。而高砂族又被分为泰雅族、布农族、邹族、赛夏族、排湾族、卑南族和阿美族。雅美族(后来的达悟族)和鲁凯族稍后加入,成为台湾原住民的传统9族。

日本学者也有如土田滋者,以语言为判准,将台湾原住民分成高山族和平埔族两大类。前者含住在高山地区和东部的9个族。后者包括原居于台湾北部和西部平原,现已几近消失的十个族:凯达格兰族、噶玛兰族、道卡斯族、巴宰族、巴布拉族、猫雾捒族、洪雅族、邵族(水沙连)、西拉雅族和猴猴族。

台湾光复后,政府用平地同胞和山地同胞取代之前的日本的分类,又延用了日本的9族分类法。但去除了平埔族。

原住民文化复兴后,各族争取正名。邵族、噶玛兰族和太鲁阁族分别在2001年、2002年和2004年被认可。撒奇莱雅族则是在2007年被认可;而赛德克族则在2008年被认可(先前撒奇莱雅族被归类在阿美族,而赛德克族则被归类在泰雅族)。2014年再增加拉阿鲁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先前都被归类于邹族)。故现今有十六族。

其他目前正在推动申请认可的原住民族还有基模族(Chimo)、卡卡布族(Kakabu)、马卡道族、巴宰族和西拉雅族等。


二、跟大陆关联起来的台湾少数民族


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用平地同胞和山地同胞取代之前的日本的分类,其意义是把本来视为泛汉文化之外的民族,视为“同胞”,纳入一个大的“中华民族”体系中。

但这时整个台湾少数民族只是一个“高山族”(目前虽台湾早已发生重大变化了,大陆却因仍固守“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认定,所以仍僵化地维持着一个“高山族”的笼统概括。。

同时,光复以后也须要从族源上说明台湾少数民族与大陆本来就是有渊源、甚至是一体的。认为台湾人的主要族源是大陆南方的古越人。“从古至今,他们与同是古越人后裔的一些南方少数民族之间,不仅保留了不少相同的生活习惯,还保留了许多相同的民情风俗,充分说明二者之间血浓于水,同根共祖的关系。”

“祖国的宝岛台湾在远古的时候,原来和大陆连为一体,后来海平面上升,它才成为一个海岛,所以两者之间动植物的种类大致相同。从台湾岛发掘出来的动物化石证明,大象、犀牛、野鹿、剑齿虎等,它们本来生活在祖国大陆南部,是在远古时期通过连接海峡的大陆桥到台湾的。台湾先住民也不是岛内土生土长的,而是从大陆沿海地区渡海过去的,与中华民族血缘相通。先住民至今还保留着与大陆南方相同的民俗习惯,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这类观点,看起来有点政治功能的考虑,但其实有学术支撑,不可抹煞。乃是延伸早期凌纯声先生等人的研究。

凌先生《东南亚古文化研究发凡》中认为,东南亚古文化圈分布的区域,除了包括东南亚的半岛和岛屿,还有中国大陆的部分,即北起淮河秦岭,东达于海,横过中国中部和南部,西经滇缅,而到印度的阿萨姆。这一大区域又可分为三个副区:大陆区、半岛区、岛屿区。东南亚古文化起源于中国大陆,向南迁移,和当地文化混合,其后又有其他文化传入,因此各区的文化层次不同。

凌先生主要根据文化的特质与古史,特别是三国时东吴沈莹所着的《临海水土志》,来证明台湾土著与古代闽越人是同一文化系统。即台湾土著并不是新入的马来系,而是在古代与原来广义的苗族为同一民族,居于中国大陆长江之南,属于同系的越濮(或越獠)民族,今称之印尼或马来族。从文化的特别质上来看,台湾土著,也保持着闽越古文化的许多特质,如:猎首、文身、缺齿、拔毛、口琴、织贝、卉服、贯头衣、腰织纺织、父子连名、亲族外婚、老人政治、年龄分级、灵魂崇拜等。

另外, 张光直、格雷斯(G. Grace)与索尔海姆(W. G. Solheim)合作《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迁移史: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500年之间》,也以考古学与语言学结合起来探索华南与太平洋群岛之间土著居民迁徙的路线、年代,开始将华南的绳纹陶文化与“南岛语族”祖先联系起来。

然而,依此观点,发展下去,却渐渐形成两种不可的思路,值得商榷。一是现今大陆的态度。有些人并不接受“台湾原住民”一词,强调正确的定义应是“台湾先住民”。因为:

①这种说法不科学。小小的海岛上不可能形成原始人类,台湾在上古时代即使有人类活动,也是从大陆走过去的(台湾过去与大陆相连,台湾海峡被海水淹没只是万年之内的事)。只能称为东亚大陆原住民,而不是台湾原住民。

②与历史事实不符。台湾先住民源出大陆东南地区的古越人,证据确凿。

③此说是模仿西方殖民者的说法,对台湾先住民有歧视之意。欧洲人到了非洲,可以说尼格罗人是非洲原住民;到了美洲,可以说印第安人是美洲原住民。因为西方殖民者与殖民地的土著不是一个种族,不是一个民族。我们对台湾先住民就不能如此称呼,因为我们同是中华儿女,只不过到达台湾的时间不同,他们先去,我们后去。最合理的称呼是台湾先住民。

有些人说:台湾大坌坑的遗址跟我们福建福州沿海的遗址发现,文化面貌陶器比较接近。1968年以后,在台东、台南等地多次发掘出了大量黑陶制品,与大陆出土的同期的黑陶非常相似。

另有些人说:台湾先住民和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之间有许多共同的风俗,如男用口琴,女用鼻箫来表达心声,这是古越人和他们的后裔经历几千年不变的风俗等等。


三、自成祖宗的南岛民族论述


另一种是台湾在李登辉主政时期开始的新论述。说台湾原住民属于南岛民族,不但与大陆无关,而且是所有全世界南岛民族的原乡、祖宗。所有南岛民族都是由台湾迁移出去的。

论证方式各式各样,例如从植物说:

(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电)台湾大学一项研究证实,台湾是常见于大洋洲岛屿的「太平洋构树」的原乡,为南岛语族「出台湾说」找到有力证据。

这项研究由台大森林系副教授锺国芳领导的团队,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PNAS)」期刊,获得国际重视。

研究团队指出,分布于太平洋岛屿的「南岛语族」,来源重说纷纭,根据考古、语言学、人类遗传学等证据,不少学者支持「出台湾说」,也就是认为台湾是南岛屿族的原乡,但在物种上,还没能找到有力证据。

锺国芳将目光放在大洋洲岛屿常见的「太平洋构树」上,也就是台湾俗称的鹿仔树。南岛屿族在各岛遍植构树,取其强韧的内皮造成「树皮布」,成为代表性的物质文化。

研究团队分析来自台湾、中南半岛、印尼、菲律宾、大洋洲等地超过600个构树样本,发现在苏拉威西、新几内亚及远大洋洲等岛屿上,南岛语族以根部萌蘖无性繁殖的构树都,带有与南台湾构树相同的叶绿体基因单型 (haplotype),以此证明台湾是「太平洋构树」的原乡。

研究团队指出,上述构树的研究,是第一个以民族植物学角度,佐证南岛语族「出台湾说」,见证台湾在南岛研究的重要性。

这是从植物角度论証的,另外更多的是从语言。认为:

南岛语族包含800多种语言,可分为东、西两支︰大洋洲玻里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三大群岛,及新几内亚东部,属东支。马来亚语、印度尼西亚语、爪哇语、菲律宾语等,则属西支。台湾南岛民族的语言,传统上归属西支,但亦有学者认为︰可以独立为“福尔摩沙支”。南岛语的使用人口,大约两亿;分布于东至复活岛、西迄马达加斯加、南达新西兰、北到中国台湾之间广大洋面的岛屿上,约占地球表面的2/3地区。台湾不仅是南岛语族分布的最北端,语言学家甚至认为︰南岛语族的起源地是台湾。

这类论证可详李壬癸、林英津编《台湾南岛民族母语研究论文集》等文献。李先生是其中大将, 2006年甚至因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另一种流行的论证是遗传学式的,例如:杨茂年《台湾原住民MICA基因之遗传人类学研究》,慈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学位论文,2007。张佩琪《台湾原住民亲缘关系之探讨:以体染色体伪基因序列之比较》,慈济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所学位论文,2005。朱家琳《台湾原住民Y染色体微卫星基因座之遗传人类学研究》,慈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05。林佑宪《以伪基因序列研究台湾原住民之亲缘关系》,慈济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所学位论文,2005等等。

此外还有以海峡两岸汉民族与南岛民族的肤纹资料来比较异同的,如陈尧峰、张海国《海峡两岸汉民族与南岛民族肤纹之比较》等。


四、重勘台湾原住民族的南岛民族想象


吴秉谦《台湾原住民族的南岛民族想象─以1990年代《南岛时报》为例》一文曾经指出:南岛民族作为原住民在1990年代建构的人群分类想象,在1980年代初步浮现,于1990年代建构,并于2000年以后建制化至今。其内涵主要以原住民集体的污名化、集体受汉人歧视等共同的受压迫经验为主。其概念在原住民运动中的意义为:藉由南岛民族的概念,持续建构原住民的一体感,并以南岛民族这种具有学术意涵的民族统称,来强调原住民在台湾社会中的重要性。

另外,南岛民族想象更与1990年代台湾社会中,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两股具有对抗性质的脉络下出现。原住民透过南岛民族的概念,在这两股对立的意识中,建构具有原住民族主体性的人群关系想象,并以此来确立原住民族在台湾社会中原居民族的地位。

他讲得不错,南岛民族论对于原住民运动确实具有策略意义。

然而,策略好不好呢?原住民或许自以为透过南岛民族的概念,可在两股对立意识中,建构原住民族的台湾主体性。然而,原住民之外,支持、鼓吹这种说法的人,跟原住民想法一样吗?例如张德水《激动,台湾的历史》(1992) 说: “高山族在种族上属于南方古蒙古人种的原马来人系,语言上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文化特质上属于印度尼西亚文化群。由此可以说,他们系由东南亚北上而移住于台湾者,其移住时期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年。”这称为南来说。以此论证 “原住民高山族的台湾不是支那(中国)固有领土”。这种讲法,难道与原住民运动同调吗?

故其说实际上可能的效果,乃是助长了台湾意识,强化了台湾本来就非汉族汉地之概念。获利的,并不是原住民,而是民进党或台独。

其次,策略并不等于事实。现今台湾社会中的南岛民族的概念,其内涵明显有许多不同,其论述内容也颇有矛盾。

例如强调台湾的主体性,会说所有南岛民族都是由台湾出去的。可是台湾的人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距今约5,000~6,000年前起,南岛语族的祖先分批由华南迁移到台湾定居,以后再分化并对外扩散。这其实跟从前的传统论述(由华南迁入台湾)没什么两样,只是加了个后来再移出的尾巴。

另一种,说台湾是不同南岛语地区各个民族的汇合点。其中来自菲律宾的南岛民族人数最多,还有一部分来自马来西亚、马绍尔、斐济、瓦努阿图、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也有少数来自大陆和中南半岛。来自菲律宾的是阿美族、卑南族、达悟族、撒奇莱雅族、邵族。由菲律宾人和马来西亚人、美拉尼西亚族群混合而成的是排湾族、鲁凯族。来自大陆是泰雅族。赛夏族、赛德克族是泰雅族与排湾族、阿美族混合而成。邹族则可能来自印支半岛。

这种讲法虽然强化了原住民主要不是大陆移来的论述,却逆转了台湾祖源说。南岛民族不是从台湾扩散出去,而是由世界各地流入台湾的。

至于基因研究。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神秘的地球》报导:

现在可确认的是,太平洋岛民的粒线体DNA很早以前在岛屿东南亚就已经有了。

在考古学、基因学与人类学界,一直以来最具争议性的议题之一就是:南岛语系的起源地到底是不是台湾?

先跟大家解释一下,所谓「南岛语系」基本上就是包括台湾、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马达加斯加与太平洋岛屿超过3.8亿人用来沟通的语言。大家困惑的是,如此庞大多样的族群怎么会有共通的话语呢?

在学术界长期被认定的理论是说,中国大陆水稻耕作一路发展到台湾,而语言在台湾发展后奠定了日后南岛语系的基础,并于约4,000年前随人口外移而扩散。

尽管先前理论是根据考古学、语言学与基因证据而得,台湾知名人类学者、慈济大学副校长许木柱表示:「这个问题是过去七十年来一直有争议的课题,而所谓『台湾原乡论(Out of Taiwan)』在台湾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的见解,但实际状况恐怕并非如此,非常值得更多的探讨。」

国外由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教授马丁.理查斯(Martin Richards)与同事们共同发表的最新报告,即根据至今最全面的区域DNA分析,提出了推翻如此说法的研究结果。

由于基因资料中显示,太平洋岛民体内的粒线体DNA(mitochondrial DNA)很早以前就出现在岛屿东南亚了,令人不禁怀疑「台湾原乡论(Out of Taiwan)」的说法成不成立。

理查斯教授与他所属的考古基因学研究团队质疑台湾原乡论有了如此的解释:由于冰河时期末之后(约11,500年前),气候变迁导致了海平面上升、东南亚与太平洋地貌上的改变。原本无法移动的人口就在约8,000年前从印尼扩散出去,岛屿东南亚与太平洋岛屿族群才会拥有相同的粒线体DNA与Y染色体。

而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就会发现,南岛语系的许多分支都可以往回追溯到台湾,DNA分析资料也显示约4,000年前有一部分的人口扩散是源自于台湾。但从台湾移出的人口却只占岛屿东南亚与太平洋岛屿的20%。对于语言扩散的原因,理查斯教授提出的解释是,当时台湾移民构成了菁英族群,或是与新宗教或哲学相关。

理查斯教授自1990年开始研究此议题一直到现在,他们的团队仍持续地在撰写南岛语系议题的后续报告。除了目前<南岛语族祖源之解析,暂译>(Resolving the Ancestry of Austronesian-speaking populations)一文中详述了包含12,000粒线体序列大规模的分析资讯,日后也将有粒线体DNA谱系上更精细的分析,并提供岛屿东南亚与东南亚大陆全面完整的基因组分析。

南岛语的起源问题,则尤为复杂。历来有起源于麦克罗尼西亚、中国长江之南、中南半岛、西新几内亚等说法。

其中,麦克罗尼西亚与西新几内亚说与中国大陆没有联系。中国说、中南半岛说、葛瑞斯的说及施得乐与玛律克说等,却都直接认为南岛民族的来源,与中国大陆有密切的关联。

中国说,即上文提到过的凌纯声先生之类研究,如林惠祥在《马来人与中国东南方人同源说》《南洋马来族与华南古民族的关系》等文中,早已指出华南大陆的百越民族就是居留在大陆上的古代马来人,即所谓的“原马来人”。并从体质特征、文化习俗、考古遗存等学术角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华南大陆为马来人的起源地。

张光直《中国东南海岸考古与南岛语族的起源问题》一文也说:“台湾的南岛语族说明台湾是整个南岛语族最早起源的地区的一部分;向上推溯四五千年所得的大坌坑文化很可能是原南岛语族的代表或一部分的代表;隔着台湾海峡的富国墩文化如果可以进一步的证明是大坌坑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原南岛语族的老家便推上了大陆的东南海岸;照目前的材料看,这批材料的地理范围集中在闽江口到韩江口的福建和广东东端的海岸”。此说将南岛语族最早的源头放在台湾西海岸的大坑文化和福建沿海的富国墩类型。

中南半岛说,其实与中国说大抵相似。柯恩于1889年发表《断定马来亚波利尼西亚民族起源地的语言学证据》,使用语言古生物学的方法,比较了遍布各地区的一百多种南岛语言,初步结论为:南岛民族起源地若不在印尼就在中南半岛的东岸,最北到中国的南疆,在北回归线以南;最南部会超过爪哇,大约南纬八度。这说明“中南半岛说”也认为南岛民族起源地可能发自北回归线以南的中国大陆。

“麦克罗尼西亚”却只是臆测,认为:古南岛民族是现代波里尼西亚人的远古祖先,起源地在麦克罗尼西亚,后来陆地沉没,或被海水淹没,把他们赶向西、向南,最后向东。

西新几内亚说创始人戴恩(Isidore Dyen),则以萨皮耳提出的“语言最纷岐(the greatest linguistic differentiation)的地区就是这个民族的古代居留中心”的观点来推论南岛民族的起源地。认为如果以一些共同的语音演变作为语言分类的根据,那么台湾地区以外的南岛语言,都有共同的语音演变,即*t与*C的合并,*n与*N的合并等等,所有这些语言就自成一个支系,可以叫做“台湾区外的古南岛”(Proto-Extra-Formosan)。台湾的语言系统却仍维持着一种较为纷岐的状况。所以若由这个角度看,台湾也可能是南岛民族的起源地。但台湾南岛语言有一群的同源词,似乎足可证明台湾南岛语言自成一个支系,可以叫做古台湾南岛语(Proto-Formosan)。因此台湾作为古南岛民族的起源地,本身就会被这个理论否证。

台湾是南岛语最有可能的发源地之说,却是从施得乐(Shutler)与玛律克(Marck)1975年发表论文《On the Dispersal of the Austronesian Horticulturalists》之后,才渐被国际学界接受。

然而,施得乐与玛律克在语族的亲属关系上采取了卞尼德(Paul Benedict)的学说,认为南岛语族与Kadai语族(包括海南岛的黎语、大陆上的Kelao等等语言)及傣语群像有亲属关系。以上三个语群的共同起源地,在中国南部这个观点“似无辩驳的余地”。

也就是说,傣、Kadai、南岛的共同母语,起源于华南与中南半岛北部,大约公元前一万年。其共同母语社会可以跟绳纹陶文化连起来。而公元前九千年之后从母语分裂的一支,即古南岛民族,可能就已迁移到台湾来。

贝尔伍德(Peter Bellwood)则采用白乐思的Austric假说,结合考古,认为南岛语族的最终起源在中国南方,而台湾是南岛语民族向海洋发展的起源地。扩张史,是距今5000年以中国东南沿海出发,5000-3000年间扩张到南海海域的东南亚群岛,3000-1000年间传播到太平洋群岛。

这类讲法,其实进一步说明了台湾原住民在遗传学和语言学的分类上,尽管属于南岛民族(Austronesian),但更早仍是来自大陆。

也就是说,四种学说全都推测台湾原住民,可能与南中国大陆的有着密切关系。故利用“台湾是南岛民族发源地”,来论证台湾原住民与中国大陆没有任何联系,其实是有目的之政治操弄,故意忽悠台湾民众。

进入 龚鹏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台湾   南岛民族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民族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135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 龚鹏程大学堂 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