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两岸关系发展特别是期望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的海内外同胞对于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感觉非常的欣慰,因为人们普遍感觉到惟有马英九才有希望取得2008年大选的胜利。但从马英九当选一段时间以来,在学者和传媒中又弥漫着种种的焦虑和担忧:马英九能否保持国民党的团结并进而整合泛蓝力量?或者,一向反共、反对“一国两制”、反对大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马英九能否让两岸关系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这里显示的担忧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将反对台独的希望寄托在马英九身上,因而惟恐马英九在内不能够团结国民党,在外不能够整合泛蓝和击败民进党;另一方面,又对马英九未来处理两岸关系的理念和能力没有信心。两岸关系真的那么依赖马英九吗?其实不然。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虽然会因不同政党和不同的人执政而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来说,就现在的国际政治格局和中国在这种格局中不断上升的地位而言,从大陆的崛起及其对台湾自身发展的牵引而言,未来两岸关系将不会系于一人一事。经历过国民党李登辉时期“汪辜会谈”与“两国论”大波动,经历了民进党陈水扁“一边一国”论到在野党在民进党眼皮底下纷纷前往大陆这样的历史性波动之后,已经没有必要将两岸关系过多地寄托在一人一党一事上。两岸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大陆,不在台湾。
两岸关系的走向受国际政治格局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不得不从这样一个结构框架中加以判断,就此而言,大陆的崛起本身是一个主导性、决定性的因素。中国大陆明显处于崛起状态,无论经济总量、综合国力都处于快速上升期。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上升,不仅将影响东亚,而且必然会影响整个国际政治格局。当中国大陆崛起为一个自主性强、有足够实力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的世界性强国的时候,即使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难以找到真正有效的办法,阻止中国的影响力穿越台湾海峡,也阻止不了中国大陆维护国家统一的步伐。在这种格局下,台湾由哪个党派执政,哪个人担任总统,虽然在具体政策上、在对待大陆的一些战术上会有不同,但这不会改变总体态势。也就是说,不是台湾的变动影响和改变大框架、改变大格局,而是大框架、大格局从根本上制约了台湾当局及其领导人的战略与行为,也同时从根本上制约和影响台湾民众的思维与行为。这已经从这些年民进党和陈水扁的思维和行为受到牵制与限制的事例中得到初步的验证。
其次,两岸关系受到两岸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力对比的制约。两岸关系的结构性框架也不会因为台湾执政的政党的不同、领导人的不同而有根本性的改变。随着中国大陆的迅速崛起,两岸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实力对比将会越来越向大陆倾斜,甚至达到非常悬殊的地步。单纯靠台湾自身无法实现所谓的两岸实力对比均衡,必须需要美国的力量。但是,美国不可能免费地为台湾维持几乎不可能的所谓均衡,也就是说,台湾必须不断地向美国购买大量的武器。但以台湾的经济力量,要与大陆进行军备竞赛以维持两岸军力的平衡,几乎是痴人说梦。现在台湾内部已经为军购案争论不休,未来为了维持两岸军力平衡,台湾可能需要耗尽自己的财力,而这将会越来越受到台湾民众的抵制。台湾民众最终必然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任务。民意将最终牵引台湾的执政党和领导人。无论什么政党、无论谁执政,都需要改变思维。现在民进党因为内外独派势力的牵制而硬撑着做鸵鸟,但它最终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民进党内的务实派将会上升。最近台联内部有关与大陆接触的动议虽然被李登辉压下去了,但它预示着未来的趋势。两岸关系中的力量对比的趋势不以哪个政党执政、哪个人当总统而为转移。更何况两岸经济已经密切相连,大陆的经济魅力无法抵挡。
此外,大陆在推进政治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进步,特别是大陆在对台政策与策略方面的不断调整,将能够改变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基本态度。台湾的领导人和民众可能会坚持在“自由、民主、均富”的条件下与大陆实现统一,但已经是关于统一的条件问题,而不是独立的问题。也就是说,大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改进将最终能够对台独势力釜底抽薪。届时,两岸关系的主题,不再是台独与反台独,而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条件和基础上实行统一的问题。台湾的政党和领导人都得面对这样的现实。
人们普遍寄希望于马英九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就最终推进中国统一大业而言,主要的不在一人一事,也不首先寄希望于台湾,而首先寄希望于自己。只有大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政治更加开明、综合国力令世界上任何国家不敢忽视与挑衅的时候,就可以主导两岸关系的走向,到那时,在那样的基础上,就真正可以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相信那时的台湾人民也能够作出明智的选择。
就此而言,我们大可不必过多地为马英九操心、为他担心或担心他。
本人大胆判断,马英九如果能够当选台湾“总统”,从现实出发,他既会努力改善两岸关系,也一定不会放弃其主体性,他很可能在“中华民国”架构下,以“自由、民主、均富”为理由,把球踢给大陆。
200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