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远终于拨通了高考成绩查询系统,那颗忐忑不安的心象是提到了嗓子眼。当他听到总分数时,觉得与自己预定的成绩相差悬殊,心里的第一个反应是怀疑自己拨错了考号。当他接着听到英语成绩为57分时,他的脑子一片空白,眼睛感到极为枯涩。他是昨天获悉本省高考分数线的,他的总分比“二本”分数线还差4分。“狗日的英语,我又栽在你的手里了!” 赵志远算了一下,倘若自己的英语成绩象语文、数学那样得了120多分的话,他的总分就应该超过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了。
3年前,赵志远是家乡那所初级中学最拔尖的学生,他的一篇作文在全国性的征文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并被收入中学生作文选。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赵志远肯定会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那年中考的时候,他的数学成绩在一万多名应届毕业生中名列第一,可是他的英语成绩仅有43分。这样一来,他的总分比重点高中的分数线还差9分。英语老师和校长都很懊恼,因为赵志远的英语成绩在同学中名列第三,第一名是英语老师的儿子,考了63分,早知道帮赵志远突击一下英语,他一定能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打破本校20多年来零的纪录。赵志远的家乡地处偏远贫困的山区,学校一直配不上合格的英语教师,只好在初二年级才开始教英语,比城里晚了四五年。全校师生都知道,由此造成的差距无论如何也无法消除,只能通过努力尽可能缩短差距。那个暑假里,校长和乡文教助理带着赵志远的材料,多次赶赴县城游说,希望重点高中能破格录取赵志远。县招办的同志多数表示同情,招办主任说:“这个考生学科发展不平衡,如果仅仅是总分差几分,凭他的作文竞赛奖,还有数学中考成绩第一,破格录取不是不可以考虑。但是,重点高中历年来有一项铁的规定:除了总分要达线,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门主课成绩必须及格。对全县仅有的一所重点高中而言,这项规定也不为过吧?你们看,英语的及格分应该是72分,他差了29分呢!要么,我介绍你们去见一下高校长。”两位山区教育工作者完全没有料到,与重点高中校长见面的一个小时竟成了一场辩论会,涉及到国家的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最后,高校长安慰他们说:“如果你们推崇的这个学生果真是个人才,那是谁也埋没不了的。社会并没有堵塞他继续深造的路,他可以先上县二中,三年后高考时还可以再见分晓嘛。”
如今,赵志远面对这样一个高考成绩,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连续多日,他没有把成绩告诉任何人,只是埋头帮着父母干农活。累了,就默默地坐在宁静的水库边。还在儿童时期,赵志远就喜欢和小伙伴们在水库边玩耍:夏天,他们在清凉的水库里游泳;冬天,他们用自制的雪橇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上滑行;春秋时节,他们最爱用瓦片打水漂,比赛谁打的水漂最多、滑得最远。赵志远与小伙伴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他时常爱独自一人坐在水库边发呆。小伙伴们哪里知道,赵志远的心已飞出山区,正在繁华的大都市上空游荡,他那颗小脑瓜对未来蕴藏着太多期待和梦想。如今,一次高考,赵志远痛苦地发现,他多年来一切一切的梦想全都灰飞烟灭了。
赵志远的父母亲刚50岁,却已显出老态。近两年,他每次从县城回家时,发现父亲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母亲的腰更弯了,身体日见萎缩。特别是寒假里,当他看见父母亲与奶奶挤在墙角晒太阳时,感到异常惭愧和无奈。赵志远有一个姐姐,只上了几年小学,前几年嫁到镇上,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赵志远这几年的学费全靠姐姐的支持。如今,姐姐有了两个孩子,家庭负担一天天重了起来,他再不忍心拖累姐姐了。上高三的时候,他一个月伙食费只花了30元,他曾经连续吃了一个星期的红薯,放假时总是步行回家,70多里山路他要走上一整天。当时,他是带着一种迎接挑战、经受磨练的心态面对眼前的困难的。他相信古人说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是,事到如今,那一切想法看来都是虚妄的。既然不是读书成才的命,那就面对现实吧。他终于将高考落榜的事告诉了父母亲,表示要外出打工。父母亲都没有责备他的意思,父亲说,只要尽了力,得不到的不要强求。再说,我们这两年一直为你的学费犯愁呢。听说上大学一年要花一万多块钱,把我们的家当全卖了也不够啊!母亲说,现在外面坏人多,你独一人出去,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怎么是好?还不如稳当点,找你大舅家的宝山表哥,请他关照点儿。
表哥宝山比赵志远大七八岁,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本县一所中学当教师。可是他只当了一年就不告而辞,去省城自谋职业了。赵志远还是在前年春节在大舅家与他匆匆见了一面。那天是大年初二,赵志远与父母亲一道去大舅家拜年,见他们一家人正围着宝山,责备他不该把好不容易到手的铁饭碗扔掉。几个亲戚也上前七嘴八舌数落他。宝山不胜其烦,一气之下,甩手走了。今年春节,赵志远又到大舅家去拜年,宝山依然没有回来。不过大舅一家人对宝山并没有埋怨。舅妈说,宝山在省城里工作很忙,领导安排他值班,他实在走不开。宝山经常给家里寄钱来,还给家里安装了电话,每个月都给家里打几回电话。儿行千里母担忧,只要能听到儿子的声音,老人心里就踏实多了。更喜人的是,宝山还交了个女朋友,也是大学毕业生呢,两人现在同一家出版社工作。说到这个话题时,不仅大舅老俩口喜得合不拢嘴,亲戚们也都夸宝山这孩子有出息。
赵志远知道,母亲此时让他去投奔表哥,显然是期望他能象表哥一样混出点模样来。性急的母亲第二天就领着赵志远去了大舅家。母亲说明了来意,舅舅怎么也不相信赵志远没考上大学,他说莫非人家欺负咱乡下人,冒名顶替了吧,电视上放过这种缺德事。赵志远费了许多口舌才让大舅相信,自己确实没有考上。舅妈面露难色地说,省城都是人尖子呆的地方,志远没有大学文凭,要找事做恐怕难啊!母亲不顾这些,急不可待地说,就给宝山侄儿打个电话试试,要是不行也就算了。舅妈只好拨通了宝山的手机,然后立刻放下听筒。一会儿,宝山把电话打过来了,舅妈说,娃儿,志远落榜了,想去你那儿打工,这能行吗?母亲赶紧抢过话筒,我来说,我来说。可是宝山让赵志远接电话。宝山对赵志远说,我现在非常忙,没时间多说,你赶快来我这儿。随即让赵志远记下了他的住址和联系方式。
刚吃完午饭,母亲就拉着赵志远兴冲冲地离开了大舅家。母亲不无得意地说,今儿的场面你都瞧见了。你舅妈年轻时就爱跟我闹别扭,要依她的意思,由她事先跟宝山串通好了,你就甭想去了。你出去闯荡,一定要多长心眼才好呢。母子俩说着就到了镇上的服装店。母亲为他挑了件新衬衣,又买了一套春秋装和一双旅游鞋。临行前,母亲将蓝手帕包着的一沓钱给了他,嘱咐他藏好了,刚刚去人家那儿,不定何时能找到事情做,这就是活命钱。赵志远心头一热,见里面有1500元,怎么也不肯要那么多。他知道,这是家里刚卖夏粮的钱,三位老人今后几个月还靠它过日子呢。争执了半晌,赵志远答应收下个吉祥数800元。
赵志远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省城,那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他早就渴望把自己溶入省城,这种心愿成为他多年来发奋学习的主要动力。当他坐了3个多小时汽车,一脚踏在省城地面上时,兴奋中却夹着一些失望和烦躁。一眼望去,怎么这么多车、这么多人、这么多工地,到处乱轰轰的。他买了一张市区交通图,步行半个多小时就找到了表哥的住处。这一路比预想的要顺利。表哥比赵志远高半个头,头发吹过风,戴着金边眼镜,大热天仍戴着领带,已经完全没有了乡下人的痕迹。只是表哥的屋子显得十分狭小且杂乱无章,几乎没有立身之处。表哥说,你第一天来,我请你下馆子。
还没到晚饭的时间,餐馆的客人还很少。两人在临街的席位上对面而坐,表哥点了菜,要了两瓶啤酒,忽然问,前些年,我听说你作文得了全国奖,数学又考了全县第一,我想你应该奔清华、北大,别象我只勉强考上了个三流大学。这两年,大学扩招了很多,你怎么会落榜呢? 都是狗日的英语害了我!赵志远脱口而出,继而道明了原委。表哥无比惋惜地叹了口气说,那你打算以后怎么办? 赵志远悲戚地答道,打工呗,反正我也不是上大学的料!表哥说,打工哪是长久之计,吃苦受累事小,往往干了大半年,也拿不到工钱。表兄弟俩闷了半晌,表哥又说,我其实不如你聪明,我的语文数学成绩从来没有象你那样冒尖。不过,我的各科成绩比较均衡,当然这得归功于我的舅舅,是他坚持把我接到城里上初中。我的体会是,学英语比数理化要容易。高考时,我实际上也落榜了。因师范学院招生计划未完成,在我们县降分录取了3名定向生,我是其中之一。定向协议书写明了,我毕业后必须回本县乡镇中学担任英语教师。我只当一年就跑了。为什么跑呢,因为我学的是英语专业,在社会上很吃香,好几个单位愿意聘用我,收入也比在农村当教师多了两三倍。我想,凭你的基础,还是应该把英语好好补习一下,明年再参加高考。眼光还是放远一点,否则会遗憾终生。
“你只要把英语好好补习一下,就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三年前,刚上高中的时候,班主任和英语老师都诚恳地找他谈过。如今,赵志远反思3年高中生活,发现自己主观上对学英语确有抵触情绪。他对自己仅仅因为英语成绩差而失去上重点高中的机会,久久难以释怀。上到高二时,他的外语成绩依然处于全班末位,老师要求他报名参加英语补习班。因为补习班在晚上和假日进行,所以要收费,每节课5元,这是他无法承担的。班主任再次找他谈话,要求他重视英语,却无视他的困难。年轻气盛的他忽然说,我是中国人,又不想出国,为什么偏要学外语呢?不会外语难道就不能成才!班主任听了这番话,象见到天外来客似地瞪大了惊奇的眼睛。“这都什么时代了?”班主任忽然笑得很难看,“我怎么觉得河南省马振扶中学的张玉琴转世了。” 赵志远一脸茫然。班主任就把“文革”期间那件轰动一时的事件向他讲了。赵志远听了显然不得要领,接过话头说,真可惜呀!我有个初中同学也叫张玉琴,父母早就希望她为哥哥换亲,她死活不同意。后来她与家里达成了协议,如果她考上中专或者高中,那就不换亲了。可惜她中考时英语才得了30分,失去了升学的机会。她只好哭着嫁给一个30多岁的老光棍。老师,你看英语毁了多少人的前途、幸福甚至生命!
自那以后,再没有人劝赵志远补习英语了。一场高考确实令赵志远感到懊悔:离本科分数线只差4分,如果听了班主任的规劝,每天在英语上多花半小时,多得10来分也未必是难事。因此,表哥劝他补习英语,他立刻点头默认了。赵志远随表哥回到住处时,才注意到这间约6平米的小屋竟然堆着数千本书。表哥不无得意地说,这儿所有的书都与英语有关。你看这一堆是《新世纪英语大辞典》,这厚厚一大本实际上全是我编的,主编挂了一个大学教授的名,否则出版社不肯出版。现在虽然出版了,出版社让我包销200册,卖掉它就是我挣的钱。如果一本也卖不掉,那我这趟活就白干了。你若不嫌弃,就暂且把它们铺平了当作床。这边一堆都是英语考试复习用书。去年,我编了一本中考复习资料,通过我们县的教研室,让全县初三学生每人买了一本,我净赚了3万块。如果我当中学教师,两年也挣不到这么多。学英语就是一个环境,你现在就等于生活在英语世界里了。你一边帮我打个下手,一边补习英语,明年高考,英语成绩一定会有相当的提高。怎么样?赵志远默默应承下来,心里对表哥充满了感激。
表哥果真是个大忙人,有时一天出去好几趟,有时甚至两三天也不回来。赵志远把小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赢得了表哥的赞赏。他还按表哥的电话指示,时常给来者发书。他原打算到省城的建筑工地打工呢,这可比在工地上轻松多了。他有充分的时间复习英语,饿了就买盒廉价的饭或泡方便面。表哥说,马路对面的胡同里有一所重点中学,肯定有高考补习班,叫他去看看。赵志远过去一看,果然有一所中学,校门口贴着一张广告,说在校内开设各科高考补习班。其中英语在每周三晚上和周六上午,由省重点中学高中毕业班英语老师授课。赵志远砰然心动,可是再一看收费标准就泄了气:听一次课需交20元,比自己母校的收费标准要高一倍多呢。赵志远不愿把自己的尴尬告诉表哥,以免增加表哥的负担。他对表哥说,还是自己复习有针对性、效果好。
转眼已是深秋,天气一天比一天凉。表哥问他想不想家,他说上个月已跟妈妈通过电话,现在不想家,只是想回去把棉衣取来。表哥说,既然这样,就甭回去了。我想象得出你那棉衣是什么样子。这样吧,我给你买一件好一些的羽绒服,再加上毛衣毛裤,你呢要集中三四个月时间帮我完成一项工作。干好了,我给你另开工资,每月不低于800块。赵志远听了这话既兴奋又不安,不知表哥想让自己做什么。表哥说,现在商贸英语很火,那位英语教授要编一本《商贸英语实用辞典》。象以前一样,他挂名,我们具体干活。赵志远赶紧说,哎哟,我的英语不行,哪能干得了这活?表哥说,别怕!有我呢。这活其实很简单。我这儿有几部汉英大辞典,我把辞条选好了,你就往电脑里录入。一开始可能慢一点,适应以后就快了。赵志远说,那不等于抄人家的书吗?表哥笑了,说他真傻,一个单词你可以这么译,我怎么就不可以这么译?这叫重新洗牌,对提高你的外语水平一定大有好处。
表哥果然如约给他买了过冬的衣服,使他看上去与城市少年无异。赵志远不愧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不仅立刻领会了表哥的意图,而且很快就在那台旧电脑上开始了工作。前几天,表哥还来看看他干得怎么样,居然没有发现什么差错,后来,表哥干脆撒手,让他自己选辞条进行录入。赵志远一天几乎干了15个小时,其进度自然比预计的要快。最后,赵志远不到3个月就完成了承担的录入任务。表哥非常高兴,当即给了他1000元工钱,让他回家过年,并说还欠他1500元待书卖掉以后再支付。
腊月26那天,赵志远独自回家过年。他有一种衣锦还乡的感觉。在省城的马路上和大客车上,他从许多俊女少妇投来的目光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他回到家乡的小镇时,自然忘不了那3年初中寄住在姐姐家的许多往事,深感欠姐姐一家的太多。于是,他就先去了姐姐家。姐夫在外地做工也是刚到家两天,一家人硬把他留下过夜,少不了问这问那。大家对生活的美景好一番畅谈。第二天上午,赵志远首次给两个外甥送压岁钱,每人一张百元大钞。
赵志远步行十几里山路到家时,已近中午。坐在门前的奶奶愣是没有认出他来。母亲闻声出来后,顿时抓住他哭了,那泪水欣喜多于思念。赵志远在家乡过了年,时常显得心神不定,仿佛省城倒成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刚过了正月十五,赵志远就象放飞的鸽子回省城去了。临行前他给老人留下了1000元。其中800元是还给母亲的,200元是他孝敬老人的。他对养育他的老人说,自己已经超过18岁,从此以后,应该自食其力了。
宝山表哥似乎正急等着赵志远回来呢。一见面就说,我们又有了一笔大买卖。原来表哥在出版社接触了省教育厅的一个处长,闲谈中获悉全省各种复习资料满天飞,许多还打着省市教研室的名义,粗制滥造,牟取暴利。表哥以出版社的名义提出编一本英语高考复习资料,希望得到这位处长的支持。处长表示,到时候往几个市县教研室打打招呼,发行几万册没问题。表哥兴奋地预言,弄得好可以卖上五六万册,挣上20万。并说,如果发行顺利,将支付给他5位数的工钱。赵志远喜出望外,接过话头说,现在那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我看只要会干,上不上大学倒无所谓。表哥忽然愣住了,象不认识他似的,盯着他一字一句地说:你可记住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煮熟的鸭子也会飞掉。从长远打算,你必须上大学,否则,你连现在的日子都过不上!
表哥年前买了一辆二手轿车,那日子自然是令人羡慕的。从此,他们时常开着自己的轿车给客户送书。有一次送完书以后,半路上来一个眉目清秀的年轻女子。表哥让赵志远叫她“王姐”。文雅的王姐温情地冲他一笑说,你就是志远啊?你表哥总在我面前夸你呢。 他们俩一直在谈房价问题,赵志远判断,她一定就是未来的表嫂,并深为表哥而高兴。表哥确实是个神秘人物,赵志远有一次为表哥整理床铺时,发现枕头下和床下各有一张身份证,照片都是表哥,名字却是别人的,而且不相同。赵志远断定这两张身份证都是假的,伪造身份证可是犯法的事,赵志远为此惊出一身冷汗,仿佛自己犯了法似的。他为此思索了几天,也想不出表哥办两张假身份证到底有什么用。有一天,他按奈不住地质问表哥为什么要违法办假身份证。表哥接过来一看,顿时乐了。原来表哥刚进省城时曾经多次当“枪手”,替人家考英语。一场考试就挣500元,身份证也是对方给办的。表哥说,这种身份证的使用价值只有一次,留着倒是祸害。说罢就将其烧了。
那间小屋外有个共用的厨房,赵志远已经学会做饭了,常吃的是白菜、豆腐、土豆和萝卜。表哥很少与他一道吃饭,看见他生活很节省,有时会从饭馆里给他带回一盒荤菜。赵志远最爱吃的是辣子鸡丁。有一回,他从菜里吃到一股酒味,这才悟出表哥并不是专门为他买菜,而是把酒席上的剩菜打包带回来了。赵志远一想到自己吃了人家的剩菜,里面遗留着别人的口水汤,就感到一阵恶心,几乎吐出来。从此以后,表哥带来的荤菜不再诱人。
为了做好这笔大买卖,表哥从出版社带回一堆英语高考复习资料,选编和录入工作全部交给了赵志远。赵志远按照自己的喜好,从各省市历年高考模拟试卷中随意选择一些,只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录入工作。他成了事实上的主编,还建议表哥把书名定为“知己知彼,决战高考”。表哥连声叫好,接过软盘就到印刷厂去了。此间,赵志远听说表哥拉着教育厅那个处长跑了好几个市县,地方教育部门自然热情接待。饭桌上,各市县教研室主任常说到同一句话:“省厅给我们推荐复习资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仿佛惟恐他们不来推销复习资料呢。处长还把宝山表哥当成出版社的总编辑介绍给大家,每到一地都说,对大家所付出的劳动,老总一定会按规则支付报酬。他们谋划着,现在的订购意向已超过6万,为稳妥计,第一次只印4万册。因为不上市销售,两人商定不用书号。这就与出版社毫无关系了,以保证利润最大化。
这些年,各地印刷厂如雨后春笋,印刷业的竞争空前激烈,书商和出版社自然成了印刷厂的上帝。中国的图书出版市场是如何分配利润的呢,人们作了形象的概括:“印书的不如卖书的,卖书的不如买书的。”这样一本英语复习资料,每册定价18元,但印刷成本还不到4元。利润之大可以想象。为了赶在“五一”之前印出《知己知彼,决战高考》,有一天晚上,表哥带赵志远去郊区的印刷厂,察看印刷进度。赵志远有生以来还没有见过这样大的生产车间,机器声震耳欲聋,数十位女工正在挑灯夜战。表哥兴奋地说,这是在给咱们印票子呢。赵志远亲眼见到这么多人为自己编的东西而忙碌,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这儿的每一张清样都是他所熟悉的,一点不错,他就是这本书的实际主编。这几个月里,赵志远通过编英语辞典和高考复习资料,大大充实了自己的英语知识。当他获悉今年高考报名工作即将开始时,便跃跃欲试地准备迎接挑战。他冲着满地英语清样,以胜利者的心态自言自语:“狗日的英语,你难不倒我!”
表哥很善于利用关系。为了帮助赵志远高考取得成功,也费了不少心思。那位多次与表哥合作出书的教授带了几个研究生,其中一位是省财政厅副厅长。这位副厅长才四十出头,与同龄人一样在“文革”期间读完中小学,英语基础很差。如今,硕士学位对他的前程关系重大。表哥深知个中利害,虽与副厅长仅一面之交,但捕捉到了对方求助的目光。表哥答应帮忙,交换条件大出副厅长的意外,给他家乡那所初级中学拨10万元款。这项难以定性的交易后来很顺当地做成了。副厅长拿到了硕士学位,并在出国培训前专门宴请了宝山表哥,以示感谢。表哥同时获悉,那10万元标明专款专用的财政资金已拨到了本县,前两天通过电话查证,这笔资金已拨到了乡财政。赵志远临行前,表哥让他给校长捎个口信,将此消息告诉校长。此前,表哥曾拜托校长关心赵志远的高考。表哥认为,用10万元换取这个应该绰绰有余了。赵志远觉得表哥这么做实在是多此一举,但也只好答应了。
赵志远先回到家里,把冬衣都留给妈妈,在家歇了两天后,才去镇上找母校的校长。校长见了赵志远,感到非常高兴,但转瞬就露出懊恼的神情。于是把4年前为赵志远上重点高中的事又唠叨一遍。校长最后以无比激愤的语调说:“象你这样优秀的学生上不了重点大学,天理难容!” 赵志远非常愧疚地说,是自己努力不够,辜负了老师和领导的期望,并表示今年一定争取考上。然后提及表哥为母校争取来的10万元经费。余怒未消的校长一脚踢碎了一个土疙瘩,说:“你表哥说的没错,10万块钱是到了乡政府。我也去催要了很多次,至今一分钱都没有见。这几年,乡政府欠了一屁股债,不仅拖欠我们的工资,还吃垮了几家饭店。如今,再多的钱一旦落到乡政府手里,注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我对这笔钱已不抱什么指望了,不过我还得去要。他们不给钱,至少也得给个说法。”说到赵志远再次参加高考的事,校长也比较乐观,认为他高强度地接触英语大半年,今年的考试成绩一定会大有提高。校长还帮助他联系到县二中免费参加高考复习两个月。
高考前夕,赵志远给宝山表哥打了几次电话,想报告一下自己的情况,同时希望表哥找一下省财政厅,督促乡政府将那10万元专款专用。可是电话总没有人接。他估计表哥可能正在各县推销复习资料,也就不再多想,一心复习应考。俗话说: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赵志远中考、高考曾两次毁在英语上,已给他造成非常明显的心理障碍。尤其是自今年开始,英语考试增加了30分听力题,大大加重了其思想负担。多年来,赵志远因为买不起收录机和磁带,听力一直很差。他是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考场的,走出考场时却感到很坦然。他知道,不论成败,这都是自己今生的最后一搏了。
赵志远一直牵挂着表哥的事业,因为那也是他自己的事业。他一手选编的英语高考复习资料《知己知彼,决战高考》印好了没有,卖得怎么样?他走出考场的第二天就来到省城。当他打开那间小屋时,一股霉味扑鼻而来,仔细一看,到处都落了一层灰,说明表哥很久没有回来过了。他愣了一会儿,担心表哥出了什么意外,赶紧给表哥的手机打电话,打了几次都是忙音。他只好放下电话,将屋子打扫整理一遍。太阳下山后,赵志远正打算出去买点儿吃的,电话响了,是表哥打来的。赵志远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下来了。表哥说在3公里以外的一家小餐馆里等他。赵志远在门口乘上119路公共汽车,不到半小时就找到了表哥。表哥点了五六个菜,要了两大杯扎啤,说:“不管怎么样,我也得慰劳你一下”。表哥看上去很疲惫,两人默默地吃了半饱后,表哥才叹口气说“运气不好”。原来那本复习资料刚印了一半,教育厅那个处长就赶紧找到表哥,说上面下了死命令,任何人不得向学生摊派复习资料,否则就地免职。表哥一看形势不好,立刻打电话通知印刷厂要求减少印数。可是印刷厂坚持要按“合同”办事,把这桩好不容易到手的业务做完。印刷厂以为表哥代表的是国家正规出版社,其实出版社对此并不知情。表哥一出好戏被演砸了,自知纸包不住火,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让印刷厂与出版社去打官司。其实表哥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他不仅向印刷厂预付了3万元印刷费,花了几千元打点那个处长,还丢了在出版社的工作。如今他只好卖了车子,隐姓埋名,下一步则准备远走他乡。赵志远深为表哥的不幸处境而悲伤,只是苦于无法帮助他。表哥却说:“我换个地方,还可以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只是你那阵子帮我干了不少活,我本该好好给你发一笔工资,作为你上大学的学费。现在无能为力了,这几百块钱你拿去用着,另外我那屋里还积压一批英语书,都归你了。如果按半价出手,也能换来几千块钱。我为你准备了一辆三轮车,明天一大早,你就把小屋里能用的东西都搬走。如果有人问,就说我借过你的钱,同意拿这抵债的。”
第二天清晨,城市还没有醒来。赵志远就将书整齐码放在三轮车上,再铺上席子,放上被褥,俨然一个移动的家。两小时后,他已出了省城,行进在通往家乡的二级公路上。一路上,只要看到学校和中学生,他就要设法推销一番。就这样,回家的路虽然只有300多里,竟骑了七八天。书却只卖了几十本。他把余下的书送给了母校,校长坚持要按八折付钱给他。学校拿不出现钱,因乡政府欠着学校10万元,就给赵志远出了一份6000元的欠条。校长说,它可作为赵志远上大学的学费。校长还说,如果赵志远被正式录取,学校还将从那10万元中拿出一部分给他作学费。不久,高考成绩终于公布了,赵志远的英语成绩果然比去年提高了十几分,但总分却比去年还低几分。他象去年一样,因没有填报专科志愿而再次名落孙山。
赵志远是从校长那儿得到自己再次落榜消息的。校长无比感慨地说,我们山里的学生因为英语吃亏实在太大了,要想提高本校中考升学率,必须狠抓英语教学。不仅要设法补充英语教师,还要添置教学设备。为此,校长拉着赵志远一道去乡政府讨那10万元财政拨款。粗壮的乡长正跷着腿打电话,他们俩进去时,他象没看见一样。他们只好呆立在一旁。乡长打完了电话,并不请他们入座,只是板着脸看着他们。校长赶紧凑上前,把赵志远介绍了一下。赵志远发现一向正气十足的校长此刻象断了脊梁骨一样,内心里对校长的印象发生了极大变化。赵志远对乡长说:“我表哥让我告诉你,如果乡政府1个月内不把10万元拨给学校,财政厅将下令收回这笔资金。”乡长的态度立刻变得非常和善,表示乡政府不会占用学校一分钱,只是从长远打算,替学校把握着,以便细水长流。此行果然见效,乡长并当即拨付了3000元给学校。校长则将这笔钱全部用于支付赵志远的书款。
赵志远得了3000元钱后,在镇上吃了一大碗牛肉面就往回赶。当他来到家乡的水库边时,一身燥热的他抵挡不住清水的诱惑。他独自游了两三个小时后,躺在背阴的堤坝上,仰望碧蓝的天空。当年他曾在这儿孕育过许多美好的幻想,如今仅仅因为一种与自己世代毫无关系的外国语言而烟消云散了。今后的路怎么走,走向何方,他有着太多的设想。今天上午,校长曾非常恳切地希望他留在学校当英语教师,以使他的师弟师妹们不再吃他这样的亏。他一口回绝:“狗日的英语,我就不信没有它就不能活!”
(原载2004年第6期《雨花》杂志头条)